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朝自從英宗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尤其英宗、代宗兩朝,由於皇權的反覆更迭,造成了更為嚴重的社會危機。而英宗之子朱見深也伴隨著這種權力的交替,猶如海上行船一般,在兩位兄弟皇帝的鬥爭中,浮浮沉沉。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原本應當繼承帝位的太子朱見深因為年紀太小,則失去了直接登基的機會,由他的叔叔景泰帝朱祁鈺接掌帝國。但是一年之後,瓦剌人願意送還英宗,卻著實讓景泰帝犯難:

“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于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可見景泰帝對英宗是持抗拒態度的,自然朱見深的待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的太子之位在景泰朝一度被廢,直到後來英宗復辟,他才又重登太子之位。這種嚴重的精神壓力下,導致朱見深後來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英宗駕崩後,朱見深順利繼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是為明憲宗,建年號為成化。登基伊始,就好像在憲宗身上看到了明君仁宗一般的影子,他就立刻為英宗朝時期犯下的一些錯誤進行糾正,最大的功績莫過於“于謙案”的平反,並且還恢復了代宗的帝號,他的這種博大胸襟,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稱頌。其二就是政治方面的善舉,重用賢能,並且根治了荊襄流民的問題。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憲宗在武功方面的成就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和叔叔,南滅大藤嶺、北擊蒙古、女真,平定了灣溪地區的苗亂並且在當地設置了鄖陽府,可以說自明成祖朱棣以來,明朝還未有在軍事上取得如此一連串大的勝績。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但是憲宗更為人所熟知的卻不是他的這些功績,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他亦有著許多缺陷,並且很多舉措的失當嚴重影響了明朝的未來命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這麼幾點: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專寵萬氏,造成後宮混亂

萬貴妃比憲宗大了整整十七歲,但憲宗由於早年受到萬氏的照顧,心中一直就專情於她。萬氏的專權不僅造成了後宮的混亂,她策劃了吳皇后被廢以及殺害了後宮貴妃們的皇子,並且她的影響力還波及到了外廷,許多佞臣諸如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等人紛紛貢獻財物,籠絡萬貴妃,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而這些人中尤以汪直和梁芳兩人為最,汪直貪權,梁芳貪財。汪直引領的宦官團隊,造成了嚴重的閹黨專政的危機,打擊排擠了士大夫階層的正常政治生活。而梁芳假借職權,藉口為皇宮採辦奢侈品,一方面給萬貴妃獻禮,另一方面中飽私囊,這種揮霍無度的情況在整個明代都是空前的,內庫中前幾朝累年積蓄下來的七窖金子都一朝被花光,造成了後來國庫空虛的局面。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迷信監察,造成朝廷動亂

自從明成祖復設錦衣衛和東廠以來,雖說朝臣都受到或多或少的監控,但是比起洪武時期仍然是好了很多。但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憲宗又成立了西廠這一新組織,汪直就是西廠的魁首,當時的特務系統中西廠佔據了絕對主力的地位,錦衣衛成為了西廠的重要武器,而傳統“豪門”東廠也不得不向汪直俯首。在汪直擅權之下造成了大量的冤獄,郎中武清和樂章、太醫院院判蔣宗武、行人張廷綱、浙江布政使劉福、左通政方賢等,都受到了他的迫害,一時之間朝野之上人人自危。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設立皇莊,造成土地兼併

從明代中期設立皇莊,到明代後期派太監充礦監、稅監,目的都是為皇室蒐集更多的錢財來滿足宮中奢侈的生活。從天順八年(1464年)開始,憲宗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田地,設為“皇莊”,就開始了破壞明朝經濟基礎的“皇莊產業”。於是乎上行下效,藩王、勳戚、宦官等開始了瘋狂的土地兼併,而歷史上王朝的滅亡其重要原因就是經濟基礎的破壞,這些矛盾累積到明末,才火山般地爆發出來。

大明王朝爭議最大的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筆者點評:雖然憲宗有大功於社稷,尤其在武功方面可謂是一時英傑,但是相比於他對整個王朝命運的貢獻來看,成化朝無疑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一顆最大的定時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