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中,斯大林格勒突出部是怎麼形成的?

小龍蝦148499353


1942年的德軍已經無力在發起1941年那樣全面的進攻,東線的三個集團軍群中只有南方集團軍群擔負戰略進攻任務,其他兩個集團軍群都轉入了戰略防禦。這樣就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隨著南方集團軍群的不斷推進,其左翼將處於暴露的狀態,德軍推進的越遠,其側翼就暴露的越多,需要更多的掩護兵力,因為中央集團軍群並不擔負進攻任務,所以無法掩護南方集團軍群暴露的左翼,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是黑海,蘇聯的黑海艦隊無力實施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所以右翼的安全無需擔心。



從地圖上來看,南方集團軍群的主力將要深入到高加索作戰,佔領那裡的油田,德軍的南翼戰線將推進到頓河—伏爾加河一線,這是一個向東進而轉向南方的巨大突出部,漫長的左翼防線長達上千公里,這將耗費大量的兵力。原計劃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先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進攻,在沿頓河和伏爾加河建立其堅強的掩護防線後,集團軍群主力再深入高加索作戰。重要的斯大林格勒地區的防禦將由德軍第6集團軍承擔,頓河和伏爾加河這些較易防守的地段由四個聯軍集團軍負責。


不過實際的進攻並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原本先斯大林格勒後高加索的”兩步走”計劃改成了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同時進攻,這樣導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都沒能達成勝利,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方向。因為德軍的進攻兵力都被拖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導致其無法加強兩翼的掩護兵力,尤其是右翼的掩護。在計劃中,斯大林格勒是早已經被拿下的,這樣德軍第6集團軍的主力就可以沿頓河—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河一線展開,建立其堅固的防線。

現在由於攻勢陷入膠著,無論是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B集團軍群還是高加索方向的A集團軍群都分出不兵力其加強兩者的結合部,即伏爾加河方向的掩護,那裡並沒有連貫的防線,只有一個摩托化師擔任警戒任務。這樣南翼的德軍實際是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突出部,計劃中的連貫防線根本沒有形成,所以斯大林格勒突出部就是這樣形成的。


戰略論


關於此問題先科普一下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蘇聯傷亡110萬人,納粹德國傷亡85萬人,同時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

下面就是關於突出部形成的原因:

首先,講講巴巴《羅薩計劃》,具體不展開說明,有興趣可以百度,當時德國集結三大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從波蘭等國入侵蘇聯,北集團軍進軍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進攻莫斯科、南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3大集團軍在進攻列寧格勒、莫斯科都招到了頑強抵抗,其中莫斯科保衛戰中於1942年4月20日已蘇聯勝利告終。

第二,從地圖上來講,納粹德國在進攻莫斯科失敗後,就剩列寧格勒跟斯大林格勒還在拼命進攻,列寧格勒挨著芬蘭,而斯大林格勒深入蘇聯內陸地圖上一眼就能發現這個突出部。

第三,講講納粹德軍為什麼要進攻斯大林格勒,因為斯大林格勒位於蘇聯南部連接亞歐大陸的主要通道,石油等戰略物資的重要運輸點,相當於現在的馬六甲海峽,所以不得不深入蘇聯內陸發起進攻。

綜上所述,這個突出部位就是這樣形成的。同時也成為了粉碎納粹德國的重要轉折點!




掙錢養豔豔


德軍孤軍深入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