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

侯家萍


其實不能說朱瞻基執意要殺自己的叔叔,而是這個叔叔實在是屬於作死類型的。朱瞻基的叔叔叫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的的同胞兄弟。


隨父靖難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了建文帝的江山。起義之初,朱棣派大兒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大本營,帶著二兒子朱高煦出征作戰。因為朱高熾是個大胖子,並且比較文弱,不像朱棣那般勇武,而朱高煦卻能征善戰,頗具朱棣的風格,因此朱棣十分喜愛朱高煦,並且許諾將來奪得天下就立他為太子。

朱高煦拿著父親給自己畫的“大餅”馳騁沙場,等到成功時,朱棣拗不過朱元璋定下的祖訓以及群臣的反對,不得已封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煦因此心懷怨恨,對太子之位垂涎三尺。


羞辱太子

朱高煦在朝中並沒有迅速就藩,而是時常在朱棣面前詆譭太子,並且經常當眾嘲笑太子肥胖,毫無威儀,弄得太子經常下不來臺。

有一次,朱棣派兄弟兩個帶著皇長孫朱瞻基去南京拜謁孝陵,朱高熾走在前面,朱高煦隨後,朱瞻基走在末尾,朱高熾由於身材肥胖,被人攙扶,不慎跌了一跤,朱高煦在背後嘲笑:“前人蹉跌,後人知警。”而朱瞻基在背後應聲說道:“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這才意識到,這位侄子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謀反被殺

朱棣死後,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仁宗念及骨肉親情,厚待了朱高煦,可仁宗僅僅在位十個月就去世了,此時朱瞻基遠在南京,朱高煦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準備在朱瞻基回北京的半路上截殺他。

可不曾想,朱瞻基也許是有所察覺,沒有走那條路,而且提前回到了北京繼承了皇位,作為晚輩,朱瞻基還是想厚待這位叔叔的,對朱高煦的一切請求都答應辦理。


朱高煦因此膨脹了,他認為這個侄子軟弱可欺。就效法朱棣又來了一場“靖難之役”,可他想錯了,他自己並不是朱棣,而朱瞻基也並非朱允炆。朱瞻基御駕親征,毫不費力的就將朱高煦給活捉了。

而就是到了此時,朱瞻基都想留叔叔一命,還親自去關押他的地方看望他。誰知朱高煦不作到死是不會罷休的,伸出一腳把朱瞻基給拌了個大馬趴。朱瞻基暴跳如雷,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命人用300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在下面,周圍點火,把朱高煦給活活烤死了。


朱高煦不知到死的時候還認不認為自己是李世民二號,可惜他的“玄武門之變”還沒開始就胎死腹中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讓人貽笑大方,傳為笑柄。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明宣宗朱瞻基為什麼殺死他親叔叔,首先我們先開認識一下他的叔叔——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相比較於肥胖體虛又有足疾的哥哥,英武強壯的朱高煦無疑更得朱棣的歡心。

尤其是在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造反之後,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每每身先士卒,屢敗敵軍,更是數次於絕境之中救的朱棣性命,朱棣大喜之下更是數次許諾要立朱高煦為世子,繼承大業,這也就為日後的人倫慘劇埋下伏筆。

靖難勝利之後,朱棣當了皇帝,朱高煦居功自傲,滿心以為朱棣會立自己當太子,卻不成想,當了皇帝的朱棣這會兒後悔了,思慮再三還是立了長子為太子,封次子為漢王,就藩雲南,這下可是惹惱了朱高煦,死活不肯去雲南,朱棣也沒辦法,畢竟他也理屈,最後只能讓他去了南京。

眼看就要到手的太子大位飛了,朱高煦自是滿心怨氣,待朱棣死後便準備造反,可惜還沒開始繼位的哥哥也掛了,換了侄子當皇帝,於是乎起兵造反,可惜還沒來得及翻起多大的浪就被生擒了。

面對一個造過反的藩王,估計沒有哪個皇帝能放下心來,自古以來別說是叔侄關係了,便是父子兄弟都照樣舉起屠刀,再說這個叔叔可不是省心的,之前數十年沒少給他們製造麻煩,現在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朱高煦的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當然在史書上,文人們還是很好的美化了一下明宣宗朱瞻基的,說朱瞻基看望被幽禁的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因而大怒之下活活炙死在銅缸之中。


賊道人


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即漢王朱高煦,朱高煦自小勇武有力,但對習文卻不甚感冒。自從跟隨父親朱棣起兵後,朱高煦數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等到朱棣靖難成功,朱高煦本以為父親會立自己為太子,可是朱棣卻立了長子朱高熾。朱高煦則被封為漢王。自詡為當代李世民的他,又怎能甘心。朱高煦是鐵了心的要奪嫡的,所以朱高煦特別喜歡“搞事情”,在他爹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朱高煦就特別不安分。朱高煦幹了不少違法亂紀之事,他不僅不去封國就藩,還擅自增加府上的護衛,而且還有許多僭越之舉。明成祖朱棣得知後,本來要嚴懲朱高煦的,太子朱高熾為弟弟求情,朱棣又有心寬恕小兒子,朱高煦被削奪護衛,前往山東樂安就藩。

朱高煦非但不感激兄長,反而心懷怨恨,他暗中招攬士卒,密謀起事。明成祖駕崩,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熾得知弟弟又在“搞事情”,朱高熾心如明鏡,對弟弟朱高煦大加封賞,希望他能收起那顆野心。

可誰知朱高煦仍然不死心。朱高熾福薄命淺,做了一年不到的皇帝就駕鶴西去。朱高煦竟然命人在半路截殺侄兒朱瞻基,陰謀政變。朱瞻基是朱棣培養的隔世之君,曾跟隨朱棣出征大漠,立有戰功。朱瞻基的睿智,聰明,比叔叔朱高煦強太多了。朱瞻基提前回到北京,繼承了皇位。朱高煦這次行動也因而失敗了,但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自此,朱高煦越來越膽大妄為。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煦不顧一切起兵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征,朱高煦的部將見到皇帝出征,都有了投降之意。朱瞻基兵鋒所指,無往不勝,朱高煦無奈,最後也投降了。此時的朱瞻基,並不想對叔叔處以極刑,他駁回了大臣們的奏摺。但是朱高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依舊要“搞事情”。朱高煦深刻的為我們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被關押後,侄兒朱瞻基來看他,沒想到朱高煦人在屋簷下,氣焰囂張不減當年,他居然故意絆了朱瞻基一把。對皇帝如此無禮,簡直就是挑釁。明宣宗很生氣,後果也很嚴重。此時,任何皇帝、明君對這樣冥頑不靈的異己分子都忍無可忍了,儘管這是他的叔叔。

朱瞻基命人用大鼎扣住這個叔叔,想把他悶死在裡面。朱高煦力大無比,竟然有掙脫的跡象。於是朱瞻基又命人在大鼎四周架起木炭,將這個目中無人的叔叔活活烤死了。這就是朱高煦的結局,朱高煦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風雪夢不逝


朱瞻基的叔叔就是漢王朱高煦,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高煦多次隨朱棣作戰,立有大功。朱棣靖難成功,奪得帝位以後,朱高煦竊喜不已。由於太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也沒有其父的勇武,朱棣有改立漢王朱高煦之意。


不過朱棣雖然更中意漢王,但仍然不太敢廢長立幼,不願授臣下以口實。朱棣北征蒙古,死在歸途,繼位的太子朱高熾只當了10個月皇帝就死了。當時朱瞻基準備赴任,朱高煦就想在路上伏擊他,不過沒有得逞。

朱瞻基沒有深究朱高煦,朱高煦卻不感恩,在宣德元年八月造反,也打出“靖難”之名。朱高煦沒有他老爸那麼好的命,卻有他老爸那麼大的膽子。朱瞻基親征平叛,率大軍把樂安城圍困,朱高煦見狀,馬上慫了,直接開城投降。朱瞻基念及親情,沒有殺他,只是將他囚禁。有一天,皇帝想起他這個叔叔,就去牢裡看他。這個朱高煦見到皇帝,卻伸腿把朱瞻基絆倒。朱瞻基又好氣又好笑,命人將朱高煦燒死。


華聲1818


想造反的,就算是親叔叔,也得殺。

據說朱瞻基本來不想殺朱高煦的,然後這傢伙如何如何了,說實話我還真不太信。

多數皇帝碰到這種情況早動手了,搞那麼多事做甚?還去看望他?感情很好麼?無非向大家宣示自己的仁慈,是老叔逼自己的罷了。

所以,個人觀點是,朱高煦該死,殺他沒錯,朱瞻基搞這麼多複雜內容就是為了顧及自己的名聲。話說回來,朱瞻基名聲確實不錯,大概也確實是個不錯的皇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