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貧窮的年代,曾祖父為什麼一定要養這個孩子

講一講我曾祖父的故事。

那個年代人都很窮,一天吃兩頓,麵條米飯什麼的不敢想,能吃到苞谷珍就菜已經特別好了。

我的曾祖父是個文化人,清末的教書先生。當時先生可受人尊敬啊,大戶人家把孩子送到曾祖父那裡學習,而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沒錢讀書卻很想讀書,曾祖父就會無償讓他們進私塾聽課。

那個貧窮的年代,曾祖父為什麼一定要養這個孩子

這些窮人家的孩子裡,有個小名叫狗娃的,剛進私塾蹭課那天他只有五歲,非常聰明,五歲已經知道什麼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了。深受曾祖父喜歡。

我猜是狗娃太好學,每天回家給他爹媽講私塾裡的故事。

有一天,狗娃的爹媽居然找到曾祖父,希望曾祖父能養著狗娃,讓狗娃當曾祖父的兒子。狗娃爹媽一共有十二個孩子,他們實在養不起了。

那會兒人重感情啊,特別是有文化的人。曾祖父一咬牙,答應了。

狗娃顯著很高興。曾祖父大概也很開心吧,不過要多養活一個人可不容易啊。

狗娃很好學,十歲時已經會寫漂亮的文章了,引經據典甚是精彩。

別人要是問起來,狗娃你怎麼免費跑私塾唸書啊,狗娃會驕傲地回答“教書的先生是我爹,還收什麼錢?”

原本這樣下去,其實也沒啥,日子過緊巴一點也就這麼著。多養一個人唄,家裡大的給小的讓讓,大的少吃點,小的多吃點,共同努力。

那個貧窮的年代,曾祖父為什麼一定要養這個孩子

直到有一天,狗娃的父母來了,說他們第二天要去西安做工,路上走這天黑了,借住一宿,順便看一下他們孩子狗娃。

狗娃這時候已經是個十二歲小夥了,倍兒精神,幫哥哥們做活,還會背書,大家都喜歡他。

晚飯吃完。曾祖父想了想,那天晚上就讓狗娃陪他親生爹媽睡了,畢竟有些年份沒見。

第二天一大早,曾祖母做好了款待客人時才吃的麵條,去叫大傢伙吃飯,叫到狗娃爹媽時傻眼了,房間裡空空如也,人沒了,狗娃也不見了。

曾祖母趕緊喊曾祖父,“掌櫃啊,狗娃和他爹媽不見了!”

曾祖父也傻眼了,他多喜歡這孩子啊。狗娃親生爹媽想孩子他理解,但為什麼帶走前也不說一聲,還有狗娃為什麼也會直接走了呢,養了他這麼多年,難道狗娃對他一點感情也沒有嗎。

那個貧窮的年代,曾祖父為什麼一定要養這個孩子

曾祖父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他跑到狗娃爹媽家,屋子鎖著,村裡人說是那家人確實是去西安了,把他們孩子都放在了村裡各家照顧。

曾祖父聽完回家立馬收拾行李,安頓好後,說他要走一趟西安。

“老大老二老三照顧好你娘和弟弟們,我過幾天回來。”

那時候說走西安就是走啊,人窮沒有交通工具,揹著個衣服乾糧就上路了,中途累了就裹著厚衣服睡覺,餓了就吃乾糧,休息好了繼續走。為了一個目標永不停止。

這個故事是我小時候聽爺爺給我講的,爺爺在家裡排老四,也是很喜歡狗娃這個弟弟。

聽到這裡,我問爺爺,然後發生了什麼呢。

爺爺笑了一下,曾祖父回來時,已經是十天後了。狗娃在家裡活奔亂跳的,他壓根就沒走!狗娃見曾祖父回來了,撲到身上,曾祖父又生氣又想哭,正要教育狗娃,狗娃大喊“爹你別生氣!我給你講那天發生的事!”

原來,那天晚上狗娃和親生爹媽聊天,他爹媽想讓狗娃跟他們走,書不讀了,幫他們去西安做活賺點錢,不要告訴教書先生,偷偷離開就好。

狗娃是讀了書的人,懂得什麼叫知恩圖報,哪能願意!再說了,當年你們不要我了,現在又讓我跟你們走,這成何體統啊!

第二天一大早,狗娃確實偷偷和他親生父母離開了。但沒多遠,狗娃喊著鬧肚子,藉著上廁所的名義溜了,他又怕被親生父母回曾祖父家找,藏在了路邊的麥堆裡,藏了一整天才回去。

而那天狗娃的親生父母也沒回去找,我認為大概有兩個原因吧:一是他們知道狗娃已經對曾祖父有感情了,扭不回的。二是他們身為早起帶狗娃偷溜的,這時候總不能返回曾祖父家問“狗娃去哪了”吧。

狗娃十七歲那年生病去世,聽爺爺講,曾祖父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不當先生了,別人問起來原因,曾祖父就回答:最喜歡聽我講課的那個孩子已經不在了,我也老了。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人們都為感情二字固執地掙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年,聽完這個故事,我的淚水從眼角流出。我看到爺爺也一樣。

那個貧窮的年代,曾祖父為什麼一定要養這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