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illustration from New Yorker Magazine


燕郊人民来了。

燕郊人民来得最早。凌晨五点,最后一颗星星还来不及落下的时候,燕郊人民就起床了。整装待发,准备以一场隆重的通勤,开启全新一天的生活。

和北京不同,燕郊是看得到星星的。这是住在燕郊为数不多的福利之一。

和互联网网红们的精致生活一样,燕郊人民的一天多半也以排队开启。网红们排队可能是为了一杯喜茶,或是一客lady M的千层蛋糕,但燕郊人一生只会为一件事排队:搭公交。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燕郊人的腿和大脑是分离的。早上五点,哪怕大脑命令燕郊人再多睡半小时,腿也会自动拉扯着他们,往930路公交车的站台上狂奔而去。

动作不得不快一点。早上六点上车,勉强还赶得上公司的打卡时间。早上七点上车,便要准备去北京吃午饭。

早年间,燕郊人民是怀着希望挤公交的。从燕郊楼盘第一次打出“30分钟直达国贸”的广告语时,所有燕郊人民坚信:地铁总有一天会通到这里来的。

排队挤公交的日子虽苦,燕郊人民心中却有盼头:总有一天,现代文明之光也能普照到燕郊这片土地上来。

如今,燕郊人民已然心如死灰。他们不再躁动,不再激昂,不再满怀希望。他们的情绪非常平静,就如同他们的父辈一样,坦然接受生活的苦难,揉着惺忪的睡眼,嚼着手里的煎饼果子,挤在上千人的队伍里等待公交,像等待戈多一样虔诚。

燕郊人民不再奢望地铁。他们心里还怀揣着别样的希望火种:潮白河再拓宽一点就好了,这样他们就能搭渡轮上班了。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大兴人民来了。

虽然大兴人民自觉苦,但在燕郊人民看来,他们的半只脚已跨入共产主义,拥有样板间一样的幸福生活。

因为大兴人民拥有地铁。

大兴好就好在地铁。坏就坏在,大兴只有一条地铁。

自古大兴一条道。如果说燕郊人民还有811、813、930路公交和大望桥下数不清的黑车可供选择的话,无奈的大兴人民,除了依靠大兴线通勤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

大兴人民不能轻易搭车。因为没有一辆车能顺利通过新发地。数以百万计的大兴人一想到“新发地”三个字,都会忍不住面色发青,牙关打颤,而灰溜溜地投入大兴线的怀抱。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面对大兴线,大兴人民多少还怀揣一点希望:等等吧。说不定下一辆人会少点,这样,我就能从门口那个乘客的胳肢窝下头钻进去,顺利上车了。

虽然这希望常常破灭。但希望总要好过绝望——面对新发地,大兴人民是彻头彻尾绝望的。

燕郊人民为了通勤方便,总会把房买在西边,终归离北京近点儿。

大兴人民不然,总会把房买得尽量远一点。能住黄村就不住枣园,能住生物医药基地旁边,就绝对不会选择义和庄。

无它。早高峰上,一旦过了高米店南,无论身手如何敏捷,体型如何窈窕,都绝不会有挤上大兴线的可能。部分人有钱得瑟,把房子买在了新宫,从此,挤地铁就成了他们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大兴线雄辩地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有钱怎么着?还是挤不上地铁。

昌平人民来了。

昌平人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未曾真正见识过北京通勤时刻的拥堵。

大多昌平人民被保护得很好。最南至中关村,有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结界,拦住了昌平人民的去路。他们不曾见过大兴的地铁,也不曾听过燕郊的公车,在他们看来,后厂村的拥堵已经是宇宙之最,却不知道酒仙桥的奇虎一带,才是京城第一拥堵的互联网公司。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昌平人民是少有的,不用赶去四环内上班的通勤族。西二旗和中关村,满足了大多昌平人民的生活需求。

昌平,加上海淀西北部的小小一角,便是他们的全世界。

后厂村再堵,昌平人民一天顶多也就受一回折磨。早高峰的堵是无可避免的,晚高峰的堵则可完美闪躲开来。毕竟,大多在后厂村一带加班的IT工作者,下班出门后担心的并非堵车问题,而是还能否找到一辆顺路的网约车的问题。

每一个不曾体验过后厂村凌晨风景的IT人,便不配身为昌平人。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加班是昌平人民躲避通勤问题的绝技。不过,回家也没什么意思。无非一套三四人的合租房,一张冷冰冰的单人床,何不在办公室多守一会儿呢?

听闻近来的堵车盛况更大有改观。前些年多如牛毛的创业公司正纷纷倒闭,比特币大神们也亏得损手烂脚,一辆辆奔驰、宝马、特斯拉被抵押,共享单车又成为出行首选——车少了,路也自然通了。

可见大环境惨淡,也不全是一件坏事。

石景山人民来了。

特意点到石景山人民,是因为石景山太没有存在感了。大伙儿省吃俭用跑去苹果园站买了套房子,常常被人误以为搬去了门头沟。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城六区居民的尊严荡然无存——值得安慰的是,据说6号线快要通车了。

石景山人民的通勤倒不至于十分辛苦。毕竟整个石景山区人口也不到70万——也就两三个天通苑而已。石景山人民的辛苦在于,他们很难像海淀朝阳人民那样,在本区内一口气享受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石景山人民的日子充满了奔波。工作跑去西城,学习跑去海淀,休闲跑去门头沟,远行的话,则要千里迢迢跨越半个北京城跑去朝阳的飞地——耗在路途上的时间,往往比飞机本身还要长得多。

虽说顶着城六区的名号,石景山人民的日子,离便利二字还差得很远。

当然。不仅是石景山,大多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日子都离便利二字差得很远。

在北京,通勤本身比上班要累得多。仿佛故意跟大家作对似的,CBD总聚集在那么寥寥几个点上,住宅区则似末梢神经一样散布在四面八方。上班时一拥而上,下班时一哄而散。早上起床后满身的精气神,全在一两个钟头的奔波路上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要住在二环里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可也不想想,买得起二环里像样房子的人,有几位是用得着正经打卡的?

活在北京是不怕挤的,任是地铁公交如何密不透风,总有精明的人能瞅准一两处破绽,像泥鳅一般滑溜溜地钻上去。如果一个住在北京的人开始减肥,他可能不是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美貌,而是为了方便挤地铁。

活在北京是不怕堵的,据不靠谱统计,京城上班族们在堵车期间完成了一生中大部分的影视剧观赏、电子书阅读和网络课学习,变废为宝,把垃圾时间变成了灵魂升华的一次契机。所以北京归来的人,才会如此博学多才,能说会道。

要感谢这宝贵的通勤。大多人在五环外的某件出租屋醒来后,下楼,南边是卖煎饼果子的大妈,北边是骑着三轮车兜售苹果的小贩,洗剪吹一次三十块的理发店招牌上闪着七彩缤纷的霓虹灯,黄焖鸡米饭的店铺里坐满了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那一刻,你一定会恍惚,这到底是北京,还是某个不知名的十八线华北小镇?


在北京,通勤比上班难多了



不要疑惑。通勤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疾驰而过的地铁,那汹涌澎湃的人流,那动辄就要花上一个钟头的路途,那千奇百怪的换乘——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你,是的,没有错,我身在北京,身在梦想的热土。

感谢一天两度的通勤。否则,还真不知道自己住在闻名中外的大城市里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