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出護寧寺,沿著黃河一路往南走,就看到了兩個綠色的小島,一個是“太子灘”,屬準格爾旗,是無人居住的小島;另一個是“娘娘灘”,它是黃河道中一個“凸”形小島,稱“萬里黃河第一島”,傳說因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曾避難於此而得名。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娘娘灘

當年劉邦死後,呂后將其它的妃嬪或幽或殺,唯對與劉邦感情稀薄的薄姬還恩開一面,准予其帶著兒子劉恆到其封地——代國。漢朝的代國包括今日的代郡、雁門、寶襄、太原四郡,疆域包括山西大部分北部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196年,薄姬帶著年僅的八歲的劉恆來到了代地。在其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韜光養晦,伏鸞隱鵠,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呂后死後,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迎回了代王,是為漢文帝。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而娘娘灘的傳說雖然版本有異,但主人公卻是一樣:公元前192年,幾位大將率領著若干精壯武士,保護著一位身懷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宮,一路艱辛輾轉,來到了這裡。隱居於島上,孩子降生後,聰明的妃子將孩子放在另一個島上,以防不測。12年後,這個少年返回皇宮,坐上了龍廷。少主為漢文帝,妃子為薄姬。據說當時保護他們母子的有三名大將,分別李廣、李文、李功。劉恆登基後,將薄姬接回了皇宮,並將這兩塊島嶼以及黃河以西千餘里灘地封分給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佔。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在娘娘灘上望長城

娘娘灘的傳說雖然與漢文帝的經歷略有相似之處,但卻與歷史不符。大漢帝國從劉邦登基到文帝繼位,雖然充滿了利用與算計,但這些都是政治鬥爭的需要。做為一個能獨掌帝國朝政16年的女性,她是妻子,更是一個以雷霆手段、力挽狂瀾保持兒子平安繼位的母親,她的殘忍只用於政治對手戚夫人及兒子身上,雖對薄姬、母子有所防範,卻從未趕盡殺絕,只是按照劉邦生前的封分,讓其卻了代地,享受著代王的待遇,擁有自己一套的管理班子。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本來無望於皇位的劉恆之所以24歲能繼承天子之位,一則是與其在代地勵精圖治、休養生息有關;另一個原因不外乎其是劉邦諸子中唯一成年、且家族關係簡單的繼承人。

代地是今日山西、內蒙、河北三地交界處,與匈奴鄰接,其最北邊也就是山西的河曲一代。漢朝自劉邦白登之圍後,就開始了與匈奴的和親政策。文帝即位,繼續和親政策。文帝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賢王侵入陝西和山西北部,漢文帝命令丞相灌嬰集結車騎兵85000北擊匈奴,匈奴右賢王不敵,退出陝西、山西北部。為了進一步安定這個地區,漢文帝開始巡視北邊,後又回到了晉陽。也許,就是這次戰爭,讓河曲一帶迎來了難得的和平;這次北巡,因為文帝的足跡讓這裡從此有了他們母子的傳說;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李氏三兄弟作為守邊將士留下來維持這裡的和平,並香火延續至今。人們總是習慣在歷史的縫隙之中尋找傳奇的因子,並用經年累月的傳說演義來修復其剛健的肌理。

島上有一個廟,當地人叫娘娘廟,裡面供奉的主神就是薄姬娘娘。文物專家曾在島上發現了漢代建築構件,據說娘娘廟最初修建於唐太宗時期,廟宇很小,叫“金蘭殿”,以後歷朝都有過修繕。如今舊廟早已毀壞,現在的廟宇是20世紀90年代所修。規模不大,青磚藍瓦,雕樑畫棟,倒也透著幾分精緻。

原來島上居住著一百多戶村民,上世紀八十年代,黃河發大水,雖然島上大部分地方被淹,大部分村民們離開了島,定居到新建的樓房裡。現在的島上僅剩十幾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居住,那青磚瓦舍裡因為沒有了炊煙繚繞少了許多生氣,那渺渺阡陌裡因為沒有了紅塵相伴懈怠了許多。村民們划著船兒來耕田種地,養殖魚鴨,這島上的植物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每個都水靈靈地,泛著綠光,陽光斜灑穿過層層樹蔭而下,每一片樹葉都晶瑩剔透。曾經的村民離開了娘娘灘,雖然依然堅守著這裡的潮起潮平,春花秋月,當他們與這片土地產生了距離時,那種荒涼與寂寞就在漫漫長夜裡漸漸浸溢,隨著輕風彌天蓋地撲面而來。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從長城烽燧的缺口看太子灘

13公頃的小島,東西長約800米,南北約500米左右。在島上行走,除了零零散散的遊客和一兩個召攬遊客的船伕外,非常安靜。環島一週,用不了一個小時。黃河水靜靜地環繞著島,一艘船泊劃過,剪破一匹匹水中的綠林倒影,向這片沉靜走來。“水晶簾動微風起,滿牆薔薇一院香”,這船彷彿巡遊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廊,駛入古人幽深的詩境。每年三月份,草長鶯飛是娘娘島上最美的季節,梨花、杏花次第盛放,島上的桃花節來了,那些未婚的少女們走出家門,穿得漂漂亮亮,他們在衣襟上系一個彩色絲線繡織的“桃符”,裡面裝有大蒜香草等,寓言驅逐邪毒,迎接美好,嬌俏的面孔彷彿與這春天裡盛開的花朵比嬌比豔。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曾經是兵士的李姓後人,種著娘娘灘上的二百畝土地,漁樵耕讀閒適安逸地生活著。現在的黃河水因為萬家寨的蓄水,不再是浩浩蕩蕩的大河氣概,反而有了一種雍容有度的旖旎風情。娘娘灘的北岸是內蒙準格爾旗的馬柵鄉,南岸則是河曲縣邊綿的群山,山上有明代所建的烽燧、城堡。城堡叫羅圈堡,是明代長城上駐兵屯糧的古堡軍寨之一,大明王朝為了防止冬季蒙古騎兵踏冰而來,保護沿河的航運,特意修了從偏關老牛灣到河曲縣境內的百公里的長城。黃河、島嶼、長城,在這裡組合成了一個美麗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一曲塞上人家的和諧小調。娘娘灘上之所以能有了“娘娘與太子”的傳說,無外乎是因為其遠離繁華的喧囂,卻又保持一份仙鏡般的清幽靜謐,人們用傳說與期許營造出一個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在漁舟唱晚中消費一個恣意灑脫的生活。

娘娘灘,大漢帝國的“世外桃源”

曾經繁忙的西口古渡如今成了人們瞻仰過去的一個窗口

現在的河曲縣城離此有二十多里,是由黃河邊上著名的西口古渡發展而來。河曲保德,十年九不收,此地百姓生活異常困難,男人走西口,到當時富庶的河套平原去謀生。於是在這古渡口,就有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生離死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一曲悲歡離合、蕩氣迴腸的曲調從明朝一直唱到了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