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公元前306到前251年,中國正處於最混亂的時代之一:春秋戰國。準確說,是戰國中後期。我們將目光定位在武力強悍的秦國,這五十幾年專屬於唯一的大王: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姓嬴名稷,母親就是史上著名的宣太后,羋八子。嬴稷的前半生,稱得上命運多舛:幼年被送到燕國做人質,飽嘗監視的痛苦。最麻煩的是,一旦秦趙兩國交惡,那麼身為質子將首當其衝。

回國後,即便做了大王,也不能獨攬大權,宣太后跟魏冉很長時間把持著前朝和後宮,這二人一個是母親,一個是舅舅,血親之間。可能命運大多數時候都是公平的,秦昭襄王從磨難中長大,成為了秦國在位時間最久的大王之一。

凡事此消彼長,就像如今的英國女王一樣,嬴稷在位久了,他的兒子在位時間就會縮短,只有三天。

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這個倒黴蛋兒即秦孝文王,大名嬴柱。

根據歷史記載,嬴稷去世時,年過75,此時嬴柱已經五十有二,而且久病纏身。這年的十月份,嬴柱被大臣們簇擁著,行完祭天之禮,終於接過等待良久的王位。而不知是因為一番操持下來太過勞累,還是激動不利於老年人(必須成人,在古代,而且是春秋戰國,五十二歲就是老年人了)的病情,三日之後,秦孝文王一命嗚呼,宣告歸天。登基禮畢,秦國緊鑼密鼓地進入國喪。

特別有意思的是,向來不憚於春秋筆法的古籍,對待如此短暫的在位都有點束手無策,《史記索引》記載:

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壽陵。

哪裡有一年那麼久啊。再來看看《史記》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乾脆直接忽略掉嬴柱的在位時間。哦對了,他在那個時代還有個很好聽的稱呼:安國君。(封號)

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史記》中說,在公元前250年,也就是秦孝文王登基的這一年,他做了四件善事:大赦天下之罪人(這個天下只限秦國境內),禮遇前朝之老臣,厚待宗廟之皇親,廣開場苑之遊樂。

從上面的舉措,我們姑且可以承認,安國君有著善良的本性。但是更深一步,恐怕彼時他已經病入膏肓,企圖用“做善事”告慰上天,期待沖喜成功的可能。畢竟,在古代這種例子太常見了。

要說秦孝文王沒有其他話題了嗎?並不是,他很專一。並且因為這份傳一,間接造福了整個秦國,來看看箇中緣由:

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安國君深愛他的妻子,這女子在他做太子時以“妃”的身份陪伴在左右,安國君登基後立刻將她封正夫人,即歷史中所謂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姓羋,與宣太后一樣,都來自遙遠的楚國。

前面提到“傳一”,最有力的證據是:孝文王一共有二十幾個兒子,而華陽夫人無子,可他就是要立愛妻的孩子做太子。孩子從哪來?呂不韋給出了答案:質子嬴異人啊!

嬴異人也是安國君的兒子,但並不得寵,因而早早地被遣到趙國做人質(熟悉的一幕降臨,發生在嬴稷那兒的事再次上演)。呂不韋是個大商人,他兩眼冒光地發現了小小質子身上巨大的市場前景:在其危難時助他扭虧為盈,自己將是第一功臣。

於是,呂不韋為嬴異人制定了並行的兩條路線:1,在秦國,抬高自己的價值。2,在趙國,尋求逃離的辦法。

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這邊兒華陽夫人經常嘆氣,眼看青春不再,歲月蹉跎,可是竟沒個一子半女承歡膝下,日子是多麼寂寥,未來是多麼的沒有保障啊!呂不韋早就算準了突破口,帶著厚禮前來遊說:那個質子嬴異人啊,是又乖又慫,天天唸叨您的慈祥,說未來要孝順您!

華陽夫人一開心:成吧!他想孝敬就讓他孝敬,我認了他這個兒子!

如此一來,嬴異人開心,自己的價值得到提升;華陽夫人開心,未來有了依靠;秦孝文王開心,愛妻不再無後;呂不韋開心,因為三個老闆都開心了。

後面的事情,就都是我們瞭解到的樣子了,三日一過,安國君去世,太子嬴異人登基,幾年之後,趙國將異人的老婆趙姬和孩子嬴政送回,一家團聚。不久,小嬴政登基,拔劍出鞘,指點江山。

後記:安國君在位三天,嬴異人在位三年,前輩的曇花一現,迎來了真正的皇者。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統一六國,徹底結束了春秋戰國這個分裂時代。

他只做了三天大王,孫子卻是無人不知的皇帝,這波不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