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目中古代第一智將是誰,為什麼?

大漠孤煙ftms


如果以對遊牧民族戰爭的戰功和戰績來篩選最厲害的智將,個人認為大概只有3個人。

1、衛青。他是農耕民族連續戰勝遊牧民族的第一人,匈奴腹地被他當成了予取予求的戰場,令匈奴人膽戰心驚。在同一時期以至於前後數百年間,唯一能向他的智將地位發起挑戰的大概只有其外甥霍去病,但霍英年早逝,只能遺憾落選。

2、李世民。不但統一了國內,還以極小的代價消除了來自突厥民族的長期戰爭威脅,被多個民族共同擁戴為天可汗,在智勇方面自然沒得說。

3、徐達。在完成國內統一戰爭後,開始了對北方蒙元殘餘勢力的戰爭,在幽雲十六州失去幾百年後,由他帶兵奪了回來,並在其後對蒙元戰爭中數次獲勝 ,追得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望風而逃,這樣的輝煌歷史上實在罕見。

儘管中華民族悠久歷史長河中智將人才輩出 ,歷朝歷代的鼎革之際和中興時期都不乏智勇雙全的名將應運而生。前者如秦漢時之韓信、隋唐時之李靖,後者如唐之郭子儀、南宋之岳飛,戰國時期的孫臏、廉頗、白起和李牧也都有競爭的資格。但個人覺得從生產方式和文明形態的角度區分,中國古代戰爭大體可分為兩類:農耕文明內部的戰爭和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間戰爭。前者大體可認為是內戰,而後者大體可認為是外戰。其中前者在戰爭數量方面佔據了絕對多數,而後者數量和佔比都相對較少。但難度卻很大,畢竟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更接近於戰爭狀態,其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衝擊性和速度等方面的優勢,給農耕王朝的軍隊製造了極大的麻煩,令農耕王朝防不勝防、疲於奔命,秦和明不得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起了長城用於防禦,多數王朝不得不採取和親、送錢等辦法妥協苟安。但與遊牧民族的長期對決比拼中,在作戰方式、兵員基礎和後勤保障等多方面處於弱勢不利的局面下,以上三位戰將仍然創造了對遊牧民族作戰的輝煌勝利,因此中國古代戰爭中的智將自然非他們莫屬了。


農信史志


這個問題很難去排名

泱泱華夏,每個朝代都有許多出名的將軍,不能去縱向對比,不在一個時空。在這裡說幾個在當時那個朝代比較厲害的將軍。

秦朝

王翦,關中頻陽東鄉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漢朝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龍城大捷、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漠北大戰。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人,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於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八百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唐朝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人。唐朝傑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再造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後,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寶應元年(762年)初年,河東兵變後,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後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僕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先說這幾位名將,同一個朝代還有好多,但是一一列舉太多。並且各個將軍不在一個時空,沒有啥可比性,所以沒有具體排名,還有後面朝代的,沒有說,後面有覺得可以的可以補上。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謝謝


歷史的吻痕


第一智將?應該是項羽。項羽儘管垓下之戰被打敗,最終自刎烏江。但是對其戰爭中取得的成就,依然是第一的。 最能體現項羽作戰能力與智慧的應該是鉅鹿之戰。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將章邯與王離各帶二十萬大軍,圍困在鉅鹿,趙王危機時刻,只好向楚懷王求救。之前章邯在戰爭中殺了項羽的父親項梁。項羽見趙王求救,自告奮勇要去鉅鹿,為父報仇。楚懷王同意兵分兩路,一路有劉邦帶領關中,一路有宋義,項羽范增帶領北上解鉅鹿之圍,楚懷王許諾,誰先攻下關中,封誰為漢中王。 宋義因私心,領兵不前,被項羽殺了。項羽親自領兵到達鉅鹿南的漳水,他先命英布等領二萬軍渡河救援鉅鹿,二人小勝。項羽就帶全軍渡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帳篷房屋,只帶三日糧食,以最快的速度直奔鉅鹿,首先擊敗章邯保護甬道的秦軍,又包圍了王裡。項羽的勇氣鼓舞了楚軍將士,最後打敗了章邯,活捉了王離。這一仗項羽楚軍五萬,打敗秦軍四十萬。使得項羽成為各個諸侯軍的事實上統帥,奠定了項羽日後分封諸侯的基礎。 鉅鹿之戰,是最能體現項羽的軍事智慧和能力的一次經典之戰!



路遙lgy


智將,說到這些,必然不再比較武力,而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既然要選出個第一的智將,確實難度很大,如單選武將,不難,憑武力,霸王項羽絕對第一,武力驚人,天下無雙,

如果像樓主要求的選出來智將,很多人都能說出一大堆,從春秋戰果說起,每個時代都有能力不凡的人,孫斌,龐涓,後來的白起,李牧,他們都能代表春秋戰國時代領軍打仗的最高水平,自此,想必每個朝代的代表人物幾乎都是家喻戶曉的了,就不一一說了,

所以,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欣賞的人物,要選出第一的智將,難度確實很大,不過,這些了不起的人物,都應該讓我們這些人所瞭解,記住他們的故事,學以致用才是最好


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的魚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英雄人物,因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所以也無法對其進行比較或者排名,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屬於自己的喜好而已,所以僅代表個人觀點。

在我心裡,我認為曹操是比較厲害的一位智將,因為他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雖然後期他是一方雄主,不必親自上陣殺敵,可是早起的時候,他也是朝廷的將軍,當年起兵之時也是時常在戰場上衝殺,帶軍作戰,上陣殺敵也屢見不鮮。所以我認為曹操即是一位謀士,也是一位將軍,他飽覽群書,深諳兵法,用兵所到之處,也都令人聞風喪膽。

曹操一生經歷的經典戰役無數,在用兵方面史書稱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在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用兵時,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截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戰術,譎敵致勝,轉弱為強。

由此可見曹操為將可為一智將,有謀略並深知兵法,其一生作戰,也是用盡各種計策,因為曹操自己雄才大略,才終統一北方,為歷史的發展貢獻力量。



世說新語丶


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此可謂一個響噹噹的智將。

他最出名的一次戰役莫過不是以數千之眾,取32城,擊敗50萬軍隊,威震中原/這個可能有水分,但是仍足以證明其優越的軍事才能。故時人說:“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北策說




七星印月


抗倭英雄戚繼光在我心目中可視為古代第一智將。戚繼光,山東登州人,原藉河南衛輝,我國古代軍事家,武術家。大家知道,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明朝時期,由於日本國內形場的變化,釀成了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區的倭患,燒殺搶掠,嚴重侵犯我國海疆。戚繼光開始在山東擔任防禦倭兵指揮官,大有成效,後調浙江沿海防禦倭寇,在常期抗倭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屢勝倭寇,嘉靖44年與俞大猷會師,殲滅廣東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戚繼光不悔為保衛祖國邊疆的民族英雄。


嶽陽樓記



藍天沃土成愛民


管仲,在封建制時代就懂得經濟戰,兵不血刃擊敗敵國,貿易戰的祖宗。特朗普家裡應該給管仲放個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