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替罪羊?

沐譯


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對諸侯王進行削藩。此舉捅了個大窟窿,爆發了七王之亂。漢景帝對此是心急如焚,七王起兵提出一個口號:清君側,誅晁錯。

漢景帝本來是贊成削藩的,現在造成了禍患,他沒有承擔責任的魄力,反而文過飾非,把叛亂的原因推給晁錯。

既然七王說,晁錯是大奸,那麼漢景帝就把晁錯腰斬,殺了他,不正好堵七王的嘴了嗎?你們要殺奸臣,我現在把奸臣幹掉了,你們滿意了吧?應該退兵了吧?

天真的漢景帝沒有等到七王退兵,這個時候才知道七王要殺晁錯只是一個口號,是蠱惑人心的。最後,晁錯成了這場叛亂的犧牲品。



華聲1818


中國古往今來的替罪羊很多。典型的有四例:

第一例,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由於雄才大略的秦昭王只想統一天下,並不在乎各諸侯國人口的增減,所以在讓白起攻伐六國時,不但下令白起破釜沉舟強渡漢水直搗強楚都城,而且不惜修渠引夷陵(今日宜昌)之水灌城,直接將楚國國都郢(今日荊卅城南二十餘里處)淹沒於水下,人民盡為魚鰵。而且在打下趙國後,由於秦國消化安置不了龐大的趙國戰俘,便一律繳械後全部坑殺。於是天下的大一統江山歸贏氏所有,武安君白起卻千秋萬世代人受過,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白起就以屠夫之名永錄青史。以致不到五十年,秦國便遭報應,另一個比白起更利害的項羽,同樣在河北彰河的鉅鹿戰埸破釜沉舟,打敗秦國軍隊,逼得章邯,司馬欣等三大主為首的秦軍投降後,二十萬降兵也悉數被西楚霸王項羽繳械坑殺。因此不管怎麼評價白起的軍事天才,他那坑殺幾十萬降兵的惡名都只能由他自己揹負。

第二例,秦燴十二道金牌殺岳飛

北宋皇帝宋徽宗昏庸無能,重用蔡京,童貫,高毬等貪官鉅奸,為惡朝野,使得天下匪患四起,金國鐵騎趁機南下,終於釀成靖康之恥。

微,欽二帝被擄往關外五國城,北部江山淪於金人之手。趙構逃往江南,在臨安(今浙江紹興)定都,建立南宋。本意已是隻把杭卅作汴卅,偏安江南半壁河山享樂算了。可岳飛,韓世忠等人堅持要北逐金人,還我可山,迎還二帝。於是矛盾產生了,二帝回來,高宗往哪裡放?但是岳飛只管打,高宗則通過秦檜制衡岳飛,給他添堵製造麻煩扯後退。結果岳飛只懂愚忠不懂政治,被送上風波亭斷頭臺後。高宗作為首惡千年無事,秦檜兩口子卻替宋高宗在他嶽武穆的墳前長跪八百餘年不準站起來!

第三例,李鴻章甲午海戰替滿人受過

歷史有句名言,君家視人民為草芥,庶民視君家為寇仇。中國封建王朝發展到清末,國已不國,家已不家。人民受盡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欺壓,太平天國兇猛的反抗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捻軍起義,上海小刀會的抗爭,都一一鎮壓下去了。中華只剩一個北洋艦隊守衛海防。偏偏這時侯那些消滅國內武裝力量的強人曾國藩,曾格林沁,左宗棠,全都死去作了古人,只剩一個李鴻章管理著一支北洋水師協防著滿清的國門海疆。可是當甲午戰爭暴發時,作為三代帝師的重臣翁同龢,卻因為李鴻章在江蘇鎮壓太平軍時,殺了一個翁家的造反族人,內心裡結下樑子,就在甲午大海戰爆發時,故意進言西太后把四十萬兩海軍軍費挪用於頤和園祝壽土木工程的修建,致使甲武海戰完敗曰本。李鴻章不得不老淚縱橫,籤暑對日投降條約,自已則替滿清的腐朽無能背下這口黑鍋。所以翻開甲午海戰前後的歷史,日本是以舉國之力向中華開戰,妓女們都拿出賣身的錢來支持政府和軍隊打仗,中國則是李鴻章一個人在和日本全國戰鬥,該給的軍費不給反被挪用去幹山水園林的鳥事!舉國之民要麼昏睡不醒,要麼坐視旁觀,蔫能不敗?!

第四例,張學良丟失東北,替老蔣背過

九一八事變前後,蔣介石忙於在江南圍剿中國工農紅軍,他要攘外必先安內,沒時間,沒工夫,也沒實力在北彊與日本人接嘴,於是日本偷襲北大營得手。他把中國東三省的命運存亡託付於國聯,指望西方列強會為了他們在中國的利益制衡日本。於是命令張學良不抵抗。把軍隊撤往大西北作為絞殺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略預備隊。最後導致小日本得隴望蜀,東北淪陷於日寇整整十四年。張學良作為東北王,國民政府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蔣介石的把兄弟,作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大替罪羊。自己和老將究竟該由誰承擔丟失東北的主要責任。幾十年來爭論不休一一











李老根2017


崇禎幹掉的陳新甲啊,毫無疑問的背鍋俠。

崇禎帝看著邊關戰事毫無起色,就想著和大清議和。只不過朝廷裡一堆言官各種慷慨激昂,一提議和就跟瘋了一樣。沒辦法,這事兒必須悄悄的來。

所以,崇禎就安排陳新甲,秘密處理這件事。兩人之間關於此事的各種密函一大堆,陳新甲都是小心翼翼的處理,不讓別人知道。不過議和這種事情,還是需要時間的。

沒想到,其中一封從邊關發回的議和條件書信,陳新甲放在書桌上,被下人誤認為是需要抄送的文件,於是分發了出去。這下可不得了了,言官們知道這件事,各種舉報彈劾。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事兒是崇禎在偷摸乾的,只是不好說出來。於是,崇禎為了平息眾怒,把陳新甲弄死了……


陳新甲這個人,整體來說還是很有功勞的,而且,崇禎開始蠻信任他的。

陳新甲在崇禎元年的時候,就開始在北方戰事第一線幹,絕對是憑本事混出來的。大淩河新城被攻陷,陳新甲要被罷官,遼東巡撫和監軍宦官同時為他求情,就能說明一切了。

之前陳新甲遭到了不止一次的彈劾,比如崇禎十二年順天巡按劉呈瑞彈劾陳新甲,崇禎沒搭理他;後來陳新甲部下士兵譁變,崇禎也沒怪罪他;松錦之戰後也是一堆人彈劾陳新甲,崇禎還是留住了他……

到李自成攻入河南的時候,“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數十。新甲請罪章亦十餘上,崇禎帝總是慰留他。”

看吧,在崇禎心裡,陳新甲是個人才,就算做事出了錯,也刻意袒護他。所以,私下裡和大清議和這樣的事情,交給他辦了。

崇禎殺陳新甲,完全是找個背鍋的。不過大家也都能看出來,這麼一個你信任的人,當了替罪羊,以後誰還敢真心給你辦事兒?


七追風


在中國的歷史上出了很多的替罪羊,最典型的有晁錯。公元前155年,身為帝師的晁錯向漢景帝建議削藩,收回各諸侯王手中的權力,減少各位諸侯王對中央皇權的威脅。這個建議觸及到諸侯們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們的反對和怨恨,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位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為藉口,向漢景帝施壓,同時這個晁錯又得罪了袁盎,袁盎對皇帝說:“諸侯王之所以反叛,全是因為晁錯,只要宰了晁錯,一切萬事大吉"!漢景帝信了,結杲有那麼一天,晁鍺上朝就稀裡糊塗的叫皇帝給殺了,並連累全家數十口人被處以斬刑。事畢″七國之亂"全面爆發了,這時漢景帝才知殺晁錯只是諸侯們的幌子,造反才是真的,景帝現在省悟已經晚了,後來大將周亞夫臨危受命,帶兵平定了″七國之亂"!第二位秦檜,這位秦大人更冤,替宋高宗趙構背.了近千年的黑鍋,在岳飛墓前跪了近千年,你說這位秦大人冤不冤?因為殺岳飛全家並非秦檜本意,那是受了宋高宗趙構的暗示,秦檜領悟了朕意,想裝傻都不行了,硬著頭皮也得辦。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岳飛?究其原因是岳飛自找的,你一個臣子憑什麼提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這調子應該皇帝定,現在你岳飛給定調子了,給定目標了,你岳飛把先前的二位皇帝給接回來,置我趙構於何地?最令皇帝不放心的還不是這個,是岳飛平曰的為人處事,是嶽.飛平時的言語令高宗趙構心存顧慮,岳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這句話捅了馬蜂窩,把朝野上下得罪個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連君子都愛財,更何況小人了?在國難當頭之際,君主提倡″惜財出力,無可厚非。唉,你岳飛逞什麼能?就你岳飛是好人?且岳飛不貪財,不貪色,那你岳飛想要什麼?皇帝拿什麼制約他?宋高宗每每想起這些事,心裡就有幾分寒意,這岳飛的人生理想是什麼?況且岳飛又是手握重兵的將軍,民間百姓還稱他帶的軍隊為岳家軍,趙構心裡想,難道你岳飛還想黃袍加身嗎?高宗想多了,也想不下去了,最後決定,即然你活著讓朕不敘服,朕只好讓你消失了。趙構下定決心,就暗示秦檜。這位替罪羊領悟了朕意,只能去執行。所以最後背了千年黑鍋,在岳飛墓前也跪了快到千年了。這黑鍋背的不冤嗎?這跪下得更……,事已境遷,事情過去,試想一下,這起千年冤案誰之過?是秦檜?不是。是那封建的社會制度,是那沒有親情的皇帝宋高宗趙構。有良知的人們,請將這位秦大人扶起來吧,該下跪的不是秦檜,應該是宋高宗趙構!第三位李鴻章,晚清重臣。曾經至力於維護國家主權,至力於洋務強國,然而無法改變落後捱打的現狀。對那些不平等條約的簽定,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之現狀所決定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弱國無外交嗎?他與曾文正公領導洋務運動,率先成立了北洋水師,有曾經在外交上據理力爭,比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他獨自一人前去判叛,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中曰甲午海戰處於不利時,他還以最小的代價達成和解等,這都是愛國的一面。現在看看各界人士對李鴻章的評價吧:慈禧評價他是″再造玄黃"之人。李鴻章的去逝令這位老佛爺當場流下了眼淚,傷感地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梁啟超在他所著的《李鴻章傳》中為李鴻章所處的境地慼到無盡的悲慟。書中寫到:″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又在書中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凝也。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凝也。梁啟超又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不見乎各省大吏,徒知畫疆自守,視此事若專為直隸滿州之私事者然,其有籌一餉出一旅以相急難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劉公島降艦之役,當事者致書曰軍,求放還廣丙一艦,書中謂此艦系屬廣東,此次戰役,與廣東無涉云云。各國聞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語實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曰本果真與李鴻章一人戰也。以一人而戰一國,合肥合肥,雖敗亦豪哉!……曰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曰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國人對李鴻章的評價: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請問這樣一位偉人,我們能說他是賣國賊嗎?他是簽訂了些不平等條約,那是當時的國情所決定的,是當年的無能的清政府所決定的,根據當時的國情,李大人再有才也無回天之力呀!說白了,這位李鴻章大人就是清政府和慈禧老佛爺的替罪羊,是晚清的犧牲品,李鴻章名垂千古,芳名永傳!


北辰272055996


不請自來,老規矩。其他幾個回答晁錯,李鴻章,秦檜都講過了。我來說個小人物吧。

成濟——一個標準的替罪羊。

事發在魏晉之際,高貴鄉公曹髦不滿司馬昭攝政獨攬大權,這位年輕的帝王正值血氣方剛。決定帶著親衛要衝出皇宮,闖進司馬府,殺死司馬昭。

這個時候半路上遇到了成濟+賈充,成濟六神無主,詢問賈充該當如何?賈充一咬牙一狠心,讓成濟殺死曹髦。

《漢晉春秋》文王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眾奔走。中護軍賈充又逆帝戰於南闕下,帝自用劍。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畜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怎麼算這謀殺國軍的主謀,都有賈充一份子,但是司馬昭之心呀!只殺了成濟,以謝天下。

賈充踩著成濟的骨頭越走越高,最後他的女兒賈南風嫁給了晉惠帝當皇后。

陳泰曾要求司馬昭殺死賈充,無奈司馬昭不答應,後陳泰吐血數升。



歷史中簡堂竹林第八閒


歷史上有很多替罪羊,我知道比較著名的替罪羊有:秦檜和崇禎兩位。還有二戰遠東國際法庭沒有審日本天皇,整個日本軍部都當了替罪羊。

秦檜,大家都清楚,他是謀殺岳飛而出名的,但歷史並非是這樣的。他是趙構的替罪羊,當岳飛一路凱歌向北進軍時,他提出了要迎回二帝的願望,這犯了皇家的大忌,威脅到了趙構的統治地位,所以趙構動了殺心,秦檜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棋子。

崇禎,崇禎是明朝滅亡的替罪羊,崇禎非亡國之君,卻接管了這個爛攤子,全國民變四起,天災不斷,朝廷黨爭氾濫,崇禎上臺後日日親政,可惜無力迴天,最終導致明朝亡在他的手中。

關於日本軍部為什麼當天皇替罪羊,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日本二戰時所有的戰略和行動都是得到天皇首肯的,戰後天皇卻沒罪,天皇以下的官員有的被槍決,有的被囚禁,全為天皇當替罪羊了。這也是日本不承認了歷史的一個原因。





反惑小聲


change回答:

其實每個朝代都會有許多替罪羊,且遭遇不一樣所以冤屈也就不一樣。而我所認為的古往今來的最大的替罪羊是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血腥的內戰和暴力革命的政權更迭,這將會殘害涉及到多少百姓。然而這些百姓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只是為無情血腥的政客而買單。


change8184


第一位:西漢景帝之晁錯。晁錯為帝師,向帝獻削藩策,招諸侯王怨,時吳王濞等七諸侯王舉“誅晁錯,清君側”之旗,向漢景帝施壓,晁錯又得罪了袁盎,袁盎雲帝:“諸侯王之所以反叛,全是因為晁錯,只要宰了晁錯,一切萬事大吉!”景帝信,乃腰斬晁錯,且被滿門抄斬。後“七國之亂”爆發,景帝才知己錯,後悔不已。

第二位:南宋高宗之秦檜。檜為替罪羊,固先不論其罪大惡極,陷害忠良,但殺害岳飛父子和張憲的罪魁禍首是高宗構,若非其默許,命令檜殺害岳飛,檜當吃十個豹子膽亦不敢貿然對飛下手,他替趙構背了900多年的黑鍋。

第三個,清末西太后之李鴻章。鴻章乃晚清重臣,清末基本上所有的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簽訂的,成為最大賣國賊,但最大的賣國賊不是李鴻章,鴻章只是替慈禧背的黑鍋,最大的賣國賊,千古罪人是慈禧,自己無能,竟還第一個向西方列強宣戰,結果一敗塗地,令後人恥笑。





Gutalles/楚姣賢


到了近代最大的替罪羊是李鴻章!李中堂大人。

李鴻章在清朝相當於丞相的地位,面對晚清政府被帝國主義壓迫,每次打了敗仗都讓李鴻章去斷後,去簽署賣國條約,以至於現在國人談起李鴻章都說其是賣國賊,反倒對罪魁禍首,愛新覺羅家族沒有任何的指責,這個鍋背的真是到位了!

其實,李鴻章是特別有實力能力才華的人,在西方列強眼裡把他看作是東方的卑斯麥!對他特別的尊重!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也很厲害,手下的官員大將輩出,可惜生不逢時。



鑑談歷史


難道沒人說阿斗劉嬋嗎?

本來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因他爹劉備兵敗,和親媽一起被他爹仍在亂軍中。好在趙雲英勇七進七出把還是嬰孩的阿斗救了出來。

結果他親爹竟然要摔他,理由是“幾損我一員大將!”。拜託,打敗仗的是老子,把媳婦孩子丟了的是老子,手下去把孩子找回來,老子卻要摔孩子???這關還是襁褓中的孩子P事,又不是孩子頑皮走丟了……


說到這想歪個樓,我覺得從古至今最大的替罪羊就是電子遊戲。明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少,造成孩子人格塑造不健全,親情缺失等種種原因,才導致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結果父母卻把子女教育的鍋甩給電子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