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有降將,五虎上將也有降將,為何十二虎臣無一人是降將?

傻傻的等你回頭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影響極大,在民間不論曹魏的五子良將,還是蜀漢5虎上將亦或是江東十二虎臣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因為三國天下大亂的原因,不論是人魏蜀吳哪國勢力中間都會有投降的將領,十二虎臣也不例外。

一,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的說法來自《三國志-魏書》,陳壽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記錄在一個傳記中。在最後總結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是被後世小說家稱為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中,張遼是丁原、呂布部下,後來投降曹操;張郃是袁紹部下,官渡之戰投降曹操的。徐晃是楊奉部下,曹操擊敗楊奉後投降曹操。于禁是鮑信的部下,鮑信死後投奔曹操。只有樂進雖然其貌不揚,身材不高,但卻是曹操一起兵就跟著曹操的良將。

二,五虎上將

五虎的故事怕是沒有人不知道吧。

關羽張飛是跟著劉備起兵的三巨頭,趙雲最早是公孫瓚的部下,後來跟著劉備混,也算從龍之臣。

黃忠是劉表部下,後來曹操佔據荊州,也照樣啟用黃忠守長沙,等到劉備攻佔長沙,黃忠投降劉備跟著劉備入主西蜀,因功被封為後將軍,和五虎並列。

馬超則是一方諸侯,敗給曹操後,妻兒老小具被曹兵所殺,只能投降張魯,後又投降劉備。

三,十二虎臣

江東十二虎臣的來歷也是陳壽在《三國志-吳書》中將十二位武將全部放到一個傳記中。

這十二虎臣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按照記載的人越少,傳記越重要的潛規則,我們可以看到魏國的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上將重要性遠遠超過江東十二虎臣。

這十二虎臣中程普、黃蓋、韓當都是跟隨孫堅起兵的三朝舊臣,蔣欽、周泰、陳武、董襲是跟隨孫策起兵的好漢。

甘寧是劉表部下,後來又跟隨黃祖,甚至在對陣中還殺了淩統之父凌操。後來投降孫權。

淩統、徐盛、潘璋、丁奉都是在孫權時期才湧現出的將領。丁奉年紀最小,一直跟著甘寧、陸遜、潘璋等將領,直到孫亮繼位後才大放光彩。


其實,看完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以及十二虎臣的傳記,就會發現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是一個時間段、一個等級的將領。


這十位將領可以說都是有跟隨曹操、劉備打天下的經歷,十二虎臣中唯有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可以相當。

更多的虎臣都是替孫權平定內亂、亦或是三足鼎立後替東吳對抗曹魏和蜀漢。屬於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的後輩。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不僅僅魏國的五子良將有降將,蜀漢的五虎上將也有降將,就連東吳的江表十二虎臣也有降將,在那個時代,投降不可恥,只要恪守社會基本道德水平,仍然能夠受人尊敬。

論降將數量,曹魏最大,蜀漢次之,東吳最少。

曹魏的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以《三國志》中的排名分先後順序。其中張遼、張郃、徐晃是降將,于禁不算降將,是從曹操的盟友鮑信處投靠而來,而樂進就是一直跟隨曹操,直到病死。



陳壽的《三國志》是這樣評價五子良將的:曹操建立如此輝煌的大業,其良將以這五位為最。于禁堅毅穩重,卻沒能至始至終,張郃機先巧變勇猛,樂進以驍勇果敢著稱,張遼、徐晃兩人的具體功績最多。

張遼,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最早是丁原部下,丁原被殺後,投靠董卓,董卓被殺後,投靠呂布,在呂布被殺後,投降曹操,張遼與呂布一樣都是先後投靠過三家,但張遼與呂布的區別是:呂布殺了所投靠的人,而張遼卻順其自然。



張遼的勇武,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一,最有名的一戰是合肥之戰,以800勇士大破孫權10萬大軍,斬殺東吳名將陳武,陳武是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此戰張遼兩進兩出,幾欲打到孫權中軍大帳,差一點就擒住孫權,打得孫權成為一生的惡夢,有張遼在,孫權終身不敢染指合肥。

張郃,河間鄚(今河北滄州)人,最早是冀州牧韓馥的軍司馬,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後,張郃率軍投靠袁紹,在官渡之戰時,由於受到郭圖的陷害而投降曹操,之後一直隨曹操及夏侯淵征戰,在夏侯淵戰死漢中後,曾代理魏軍主帥,張郃一生最大敗仗是在巴郡宕渠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



張郃一生最大的功績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在街亭大破馬謖,一舉扭轉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國的不利戰局,但成也諸葛,敗也諸葛,張郃死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追擊諸葛亮至木門道,中箭身亡。

徐晃,河東楊(今山西洪洞)人,原是車騎將軍楊奉部下的騎都尉,在楊奉、韓暹、董承與曹操在爭搶漢獻帝的混亂局勢時,投降曹操,成為曹操部下的一員戰將。

徐晃一生南征北戰,大多是從徵之功,徐晃一生最大的戰績,就是在襄樊之戰中,擊敗了威震華夏的關羽,從而為曹魏解除了襄樊之圍,227年,徐晃病死。



樂進,陽平郡衛國(今河南清豐)人,樂進很早就跟隨曹操,190年開始就跟隨曹操作戰,作戰勇猛,數有戰功,樂進最大的戰功,就是與張遼、李典一起在合肥大破孫權,但樂進去世很早,218年就因病去世。

于禁,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人,于禁原為鮑信部將,鮑信可以說是曹操早期最親密的盟友,鮑信在攻打黃巾軍時因為救曹操而戰死,鮑信戰死後于禁被引薦給曹操,成為曹操的部下,或許是因為鮑信的原因,也或許是于禁本身的才能,曹操對於禁格外看重。



于禁是曹操部下最早被封四方將軍的外姓將領,受封為左將軍,假節鉞,此權力僅于禁一人有,于禁最大的功績就是曹操徵張繡時,整頓自已所率軍隊,親斬不聽軍令的青州軍,穩定了曹操的部隊,但于禁在襄樊之戰投降關羽,晚節不保。

蜀漢的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以《三國志》中的排名分先後順序。其中馬超、黃忠是降將,趙雲不算降將,關羽、張飛兩人是從劉備打開下時就開始跟隨,是蜀漢開國元老。



陳壽的《三國志》是這樣評價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被稱為萬人敵,當世虎將,關羽報恩曹操,張飛義釋嚴顏,都有國士風範,然而,關羽剛愎自傲,張飛暴烈嚴酷,都因為自已的短處而死,這是常理。馬超與西部少數民族交好,倚仗自已勇猛而使家族覆滅,可惜啊。不過馬超能夠變通,比關羽、張飛還是強一些,黃忠、趙雲剛強勇猛,充當劉備的戰將,與漢初的灌嬰、夏侯嬰是一類人。

馬超,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西涼軍閥馬騰的兒子,馬超驍勇善戰,聞名西涼,一生最大的戰績是在潼關邊,率軍將曹操殺得大敗,差一點就要了曹操的命,之後在和曹操的作戰中失敗,逃入漢中,先投靠張魯,後投降劉備,投降劉備後,基本上沒啥作為,222年病死。



黃忠,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原是劉表部下中郎將,劉表死後,劉琮投降,黃忠成為曹操部下,劉備在攻打荊南四郡時,投降劉備,之後隨劉備入川,立下戰功,最大的戰績就是在定軍山一戰,斬殺曹魏漢中主帥夏侯淵,一戰成名,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先投靠公孫瓚,見公孫瓚不靠譜,後來因兄長去世回家奔喪,幾年以後,再次出來投靠劉備,所以趙雲不算降將。趙雲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漢水之戰,以極少數兵力,衝擊曹操的數千先頭部隊,兩進兩出,並以空城計,大敗曹軍,因此戰,劉備稱趙雲:一身是膽。



關羽,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很早就跟隨劉備,雖然中間有投降曹操,不過後來還是投奔劉備,斬顏良立下大功,一生最大的戰績,是襄樊之戰,圍曹仁、呂常,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惜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導致被殺。



張飛,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很早就跟隨劉備,一生最大的戰績是在巴郡宕渠將曹魏名將張郃打得全軍覆沒,由於張飛暴烈,虐待下屬,酒後被其部將範疆、張達所殺。



東吳的江表十二虎臣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以《三國志》中的排名分先後順序。其中甘寧是唯一的降將。

程普,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江東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江東最堅定的支持者,赤壁之戰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大敗曹操於赤壁。

黃蓋,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江東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赤壁之戰中僅次於周瑜的功臣,為周瑜獻上火攻計,並以詐降曹操,成為赤壁之戰中的關健人物。

韓當,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江東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

蔣欽,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江東名將,最早是跟隨孫策作戰的,後跟隨孫權。

周泰,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是與蔣欽一起跟隨孫策作戰的,後跟隨孫權。

陳武,廬江郡松滋縣(今安徽省宿松縣)人,最早是跟隨孫策一起作戰的,後跟隨孫權,負責統率精銳的廬江上甲,算是孫權的護衛隊長,在合肥之戰中,死於張遼之手。

董襲,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最早是跟隨孫策作戰的,後跟隨孫權。



甘寧,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遊俠出身,最早是益州牧劉璋的手下,後來投靠了劉表,被安置在江夏太守黃祖手下,不受重用,後來又投靠孫權,成為江表虎臣,甘寧是降將,也是十二虎臣中有勇有謀的人物。

淩統,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江東名將,最早是跟隨孫策作戰的,後跟隨孫權,其父親被尚在黃祖處的甘寧所殺,與甘寧不和。

徐盛,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徐盛是孫權親自提拔的,一直跟隨孫權。

潘璋,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潘璋最早是跟隨孫權,名將關羽就是死在潘璋部下的手中。

丁奉,廬江郡安豐縣(今安徽霍邱)人,丁奉應該是孫權提拔的,一直跟隨孫權,丁奉的年紀較小,一直活到271年。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把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無人編在一個傳中,並稱“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是這五人便有了五子良將的稱呼。

五子良將中,張遼原先是丁原的部將。丁原被呂布所殺,其軍隊包括張遼都被董卓收編。呂布殺董卓後,張遼也就歸到了呂布麾下。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張遼被俘,也就歸降了曹操。而張郃是袁紹部將,“河北四庭柱”之一,在官渡之戰時投降了曹操。徐晃是楊奉的部下,被曹操擊敗後投降了曹操。于禁原是鮑信的部下,鮑信為曹操而死後,于禁就歸了曹操。只有樂進是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

在編季漢歷史的時候,又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在一起,其中關羽、張飛當時都被稱為萬人敵,世之虎臣,後來民間就有了“五虎上將”的說法。

五虎將中馬超最初是漢末諸侯之一,被曹操擊敗後投靠了張魯,又被張魯部下排擠,這才投靠的劉備。黃忠是劉表部將,在韓玄手下鎮守長沙,劉備平荊南的時候,便隨韓玄一起投靠了劉備。趙雲原先是公孫瓚的部下,劉備投靠時,就派給劉備一起抵抗袁紹。關羽、張飛則是劉備還是微末的時候就已經跟隨了 。

至於東吳十二虎臣的說法,則是因為《三國志·吳書》中有一個《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竟然將足足十二個吳國武將編在一起,並評價“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於是就有了十二虎臣的說法。不過和關羽、張飛的世之虎臣,江表十二虎臣在歷史評價上還是稍微有差距的。

這十二虎將中其實還是有降將的。

程普

右北平人,開始是州郡小吏,“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就是比較帥,也比較有機智,便隨孫堅一起平黃巾軍。

是江東武將中資歷最老的,年齡最長的,所以常被稱為程公。周瑜病死後,代替稱為南郡太守。在劉備用江夏和孫權換南郡後,改遷到江夏,封蕩寇將軍,不久去世。

黃蓋

荊州零陵人,初期是小吏,曾被舉為孝廉,孫堅舉義兵的時候開始跟隨,一起北上攻打董卓。後來主要擔任各縣的行政長官,鎮壓山越和賊寇,前後主政過九個縣,全部很快恢復安定。

後來在赤壁之戰時,黃蓋曾獻火攻計,助周瑜破曹。赤壁之戰後成為武陵太守,並快速平定當地異族叛亂。後來長沙郡益陽縣受到賊寇的攻擊,孫權任命黃蓋為偏將軍前去平叛,病死於任上。

韓當

遼西令支人,弓馬嫻熟,臂力過人,追隨孫堅,常常陷陣擒敵,非常的勇猛。孫策平江東時,以韓當為先登校尉。此後討飯劉勳、黃祖、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韓當都有參與,都立有功勞。

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韓當被封為石城侯,升昭武將軍,兼職冠軍太守,加都督號,並率“敢死”、“解煩”軍共一萬人,征討丹陽賊寇取勝,不久後病逝。

蔣欽

九江壽春人,孫策擊袁術時開始跟隨。後隨孫策渡長江,平三郡,後又平豫章郡,歷任三縣的縣長,後又平定會稽郡的賊寇,被任命為討越中郎將。

後來孫權攻合肥,在逍遙津死戰有功,升為蕩寇將軍,兼濡須督。後被召回京中,擔任右護軍,負責訴訟事宜。

後來在進攻關羽的時候,率領水軍入沔水,在歸程途中病死。

周泰

九江下蔡人,他與蔣欽同時追隨孫策左右。曾在隨孫策討伐山賊時,用身體保護孫權,中十二處槍傷,而孫權無恙,因此孫策和孫權都非常感激他。在參加討伐江夏的戰鬥後,被任命為宜春縣縣長,轄區內的賦稅全部歸其所有。

後隨孫權討伐黃祖,隨周瑜參加赤壁之戰,攻打南郡,都立有戰功。曹操出兵濡須時,周泰率兵將其擊退,因而留督濡須塢,升為平虜將軍。

孫權打敗關羽後,升周泰為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爵陵陽侯。黃龍年間去世,具體時間不詳。

陳武

廬江郡松滋縣人,孫策還在壽春袁術帳下時,年僅十八歲的陳武投貼來見,身高7尺7寸(將近一米八)。後隨孫策東渡長江,在擊敗劉勳後,統帥孫策麾下精銳部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隨孫權進攻合肥,陣前戰死。

董襲

會稽餘姚人,身高八尺(一米八五左右),武力過人,孫策如會稽時前來投奔,被任命負責管理緝拿盜賊,有功。後隨孫策征討劉勳和黃祖。


孫策死後,董襲與淩統、步騭、蔣欽各領兵討伐鄱陽彭虎,十天之內平定,被任命為威越校尉,升任偏將軍。

攻打黃祖是,董襲與淩統共為前鋒敢死,並砍斷黃祖蒙衝大船的兩根大纜,使其橫移,吳軍得以挺近,取得大勝。

後在曹操出兵濡須,董襲率領五艘樓船駐守濡須口,結果當夜掛起大風,將五首船全部吹翻,董襲因此淹死。

甘寧

巴郡臨江人,開始為錦帆賊,直到二十多歲突然醒悟,不再劫掠開始讀書。後來前往歸附劉表,但不受重用,後轉往黃祖處,依然不受重用。因此才歸附孫權,並受到周瑜、呂蒙的推薦,從而得到孫權的重視,待遇與老臣相同。

征伐黃祖時,甘寧擒獲黃祖,並盡收他的部隊,因為帶領部隊駐守當口。曾跟隨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並參與攻打南郡。後又跟隨魯肅駐紮益陽防備關羽。

在孫權攻打宛縣時,甘寧親自順著繩索爬上城牆,破城並俘虜守將朱光。曹操出兵濡須時,甘寧為前部督,親自率兵夜襲曹營取勝。因此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合肥之戰時,在逍遙津遭到張遼突襲,甘寧和淩統拼死苦戰,孫權才得以逃脫。

生卒年不詳,大約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冬,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時病逝。

淩統

吳郡餘杭人,其父凌操,孫策初期便跟隨,在征伐黃祖時被甘寧射殺,當時淩統十五歲便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其後參與征伐黃祖、赤壁之戰,奪取荊南三郡,合肥之戰,都有先登之功。

49歲時,因病去世。

徐盛

琅王牙郡莒縣人,避戰亂客居吳地,以勇氣聞名,孫權繼位後,任命為別部司馬,任柴桑縣縣長,抵禦黃祖。以兩百人擊退黃祖之子黃射數千人。

曹操出兵濡須時,諸將乘船迎擊,結果遇大風都被刮到敵岸,諸將恐懼,唯有徐盛上岸突襲殺敵,使其敗走。

其後又擊退劉備、曹休、曹丕的進犯,於黃武年間去世。

潘璋

東郡發乾縣人,孫權時為陽羨縣縣長,以討伐山賊,剷除奸人盜賊有功,先後任豫章郡西安縣縣長,建昌縣縣令。

進攻關羽時,潘璋受命與朱然截斷關羽的退路,軍至臨沮,駐在夾石。潘璋部下馬忠生擒關羽、關平父子,以及都督趙累等人。

甘寧死後,潘璋收並其部隊,並在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抗擊,其部下斬殺劉備的護軍都尉馮習等人,被任命為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潘璋為人粗魯,且揮霍無度,常常殺死將士中富有者,奪走他們的財務,屢遭檢舉,但孫權愛惜他的功勞沒有治他的罪。嘉禾三年(234年),去世。

丁奉

廬江郡安豐縣,年少時因為驍勇成為軍中小將,勇冠三軍,常常斬將拔旗,依軍功逐漸升為偏將軍。太元二年(252年),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成為佳話。

丁奉是三國著名的壽星,也是十二虎臣中活的最長的,經歷了吳國四代國君,扶立孫皓為帝,右大司馬、左軍師。於寶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數次北伐。

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以上,便是歷史上的江表十二虎臣,可見其中大部分是曾經追隨孫堅孫策的老臣,少部分是孫權繼位後,從地方上提拔上來的,其中只有一位甘寧屬於降將。這應該和曹操在擴張中吞併不少勢力,而劉備一生在無數勢力間轉戰,因此手下天南地北各種原因得來的將領都有。而東吳至孫權後,主要活動集中在江東地區,以守成為主有關。還有原因估計就是巧合,陳壽剛好把這幾個人編在一起。


潘不安講究史


其實江表十二虎臣中,也是有外來降將的,就是他——甘寧。


甘寧本身是益州人,出生於巴郡,在劉焉治理下的西川混跡了很久,後來劉焉病死,劉璋上位,甘寧跟一幫傢伙反叛,攻打劉璋,但沒打過,就東入荊州投奔劉表,後來又成為江夏太守黃祖的手下。


也正是在黃祖手下抵禦孫權進攻的時候,甘寧射殺了孫權的部將凌操,從此跟淩統結下死死的恩怨。

但是甘寧仍然得不到重用(其實也正常,黃祖這種郡守級別的人,其實就算重用,也給不了甘寧什麼高位),於是就跟老朋友蘇飛吐露自己的不滿,想另投他處,於是蘇飛為甘寧推薦到了一個縣做縣長,從那裡擺脫黃祖的控制。


就這樣,甘寧成功脫身,帶著一幫子兄弟,就投奔孫權去了,因此從這一點來講,甘寧其實也是外來的降將,後來淩統還常常因為殺父之仇,每次都找甘寧的麻煩,只能靠孫權數次化解,又把他們分到不同的地方,才算平息一些。


總的來說,三國亂世,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都是正常的,只要別像呂布那樣反覆無常,用上家的血換取下家的待遇,是不會遭人鄙視的。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 (抖音:不近美色曹孟德)

這是我回答的第 55 個三國問題啦

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細說真正的三國曆史

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一同交流~~~~


正說三國


12虎臣也就叫的好聽,大部分是孫堅孫策的部下,少有的能獨當一面的真正大將。再有東吳孫權除了背後荊州偷襲了別的也沒啥地方佔到,太史慈甘寧兩個厲害的也算投降過來的吧。東吳到時天不絕其英才幾任大都督都有大功勞,周瑜的赤壁魯肅的大局觀呂蒙偷襲了荊州陸遜火燒了夷陵,都是真正的立大功。


落葉知秋悲寂寥


蜀關張馬黃魏五子都有開疆擴土的事蹟,東吳十二虎臣只有程黃二人有這樣的經歷,其餘算個屁!


飛雲飄月258156925


因為沒有被抓到啊,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