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古代的江西,叫著“江右”或者“江南道”,曾經是我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長期居全國第一,可是自明朝開始卻逐漸衰落了,據說與朱元璋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來說說朱元璋與江西和江西人的恩恩怨怨。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江西人對朱元璋的恩情有多深?

朱元璋起兵反元,元軍節節敗退,己不是朱元璋對手。朱元璋真正對手是江西九江的陳友諒,號稱長江以南最強者。

朱元璋和陳友諒相爭十年,毫無結果。一次,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朱元璋率部逃至江西康郎山,不知再往哪兒逃?於是朱元璋找到一個江西老鄉,跟他套近乎,望他能指條明路。

老鄉姓陳,朱元璋孃舅也姓陳,於是朱元璋親切的喊老鄉為“老俵”,那老鄉非常高興,帶領朱元璋部隊脫離了困境。朱元璋由此得到啟發:必須得到江西本地人的支持,包括經濟支持、人才支持等等,才能打敗這江西的坐山虎陳友諒。於是朱元璋頒佈政策,吸納江西人才,友好對待江西人民……於是,江西本地人好多謀士、將才加入朱元璋隊伍,江西的老百姓家家糧食充足,他們大量借糧給朱元璋。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鄱陽湖大戰

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於鄱陽湖最後一戰,朱元璋勝,陳友諒戰死,朱元璋消除了稱帝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可見,江西人對朱元璋的確有恩,不僅幫助朱元璋逃離險境,還幫助朱元璋戰勝陳友諒。

江西的富庶引起朱元璋忌憚

朱元璋喜歡思考,當上皇帝、坐穩天下後,他總結了陳友諒“久攻不下”的原因:因為江西太富有了,有足夠的財力做支撐。他也總結了自己終於戰勝陳友諒的原因:得到了江西人民的支持。看來,江西可真不能小視啊,幾乎可以這麼說,江西人支持誰,誰就能得勝。

那麼,有何證據,能證明江西的富庶呢?我們以兩宋及明朝為例來證明。

首先,北宋時江西人口全國第一。北宋江西人口為500萬,全國第一,直到明朝中期,才落後於浙江,成為全國第二人口大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定規模的人口,尤其商品經濟的發展。其次,

江西稅賦上繳全國第一,包括農業稅與商業稅。江西是真正的"魚光之鄉",有賴於鄱陽湖平原的良好稻田,糧食產量佔全國一半,坊間有傳言“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糧荒”。江西的漁業也佔全國一半,至於以景德德陶瓷為代表的工商業有多發達,眾所皆知,無須多言。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還有,江西交通業發達。水路有鄱陽湖與長江相連,還有贛江,當時的九江港也是長江沿岸的大港口。至於陸上交通,古代江西是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交道樞紐,跟現在一樣,當時我國人口集中於東部,人們走江西比走湖北要多。

最後,江西文化的發達也是經濟發達的一個折射。唐宋八大家其中有三個是江西人,分別是王安石、歐陽修,曾鞏。明朝有句俗語叫著“朝士半江西”,說的是朝廷裡有一半的官是江西人,這可能有些誇張了,但是大明王朝每年的科舉考試,狀元和進士的數量,都是浙江第一,江西第二,累積起來,江西籍的官員多不多,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想,江西如此之富,如果再出一個陳友諒一樣的反王,自已豈不是坐臥下寧,即使舉兵征討,會不會又是“十年不下”,想想都後怕。於是他找大臣們商議,確定了一招“釜底抽薪”之策。

江西衰落之主因:“江西填湖廣”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江西填湖廣,就是將江西人口遷至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一帶;這一帶久經戰亂,人口稀少,經濟遭受極大破壞。遷移人口可以迅速恢復和發展遷入地區的經濟,增加國家田賦收入,理由是很充足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消弱江西實力。

朱元璋按“五抽一”、“七抽二”、“十抽三”的標準,把江西全省抽出來的人集中到鄱陽湖東的一個叫著瓦屑壩的碼頭,以此碼頭為中心進行集散。遷出之民以年輕人為主,他們在瓦屑壩上船,經過鄱陽湖入長江、依託長江發往湖北、湖南、安微各地。幾年時間,遷出江西省的年輕人達到百萬之眾。

現在很多湖北、湖南、安徽人,他們的祖籍都是江西,如果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祖籍具體是哪裡,他們總說不清,只記得一個"瓦屑壩",以為自己是"瓦屑壩"人。這是因為,當時政府為防止外遷之年輕人逃回來,抹去了他們的祖籍,只讓他們說自己是“瓦屑壩人”。

瓦屑壩因此而出名,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移民中心點,寄託了客家人濃濃的鄉愁。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瓦屑壩

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在朱元璋推出“江西填湖廣”政策之前,江西人在北宋末年就開始有人口遷出了。那是在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之後,江西人為了躲避戰亂而外遷,總人數也非常多,應該達到了百萬以上。如果把兩次遷出的人口加起來,實在是遷出的太多了,不影響經濟是不可能的。

江西衰落的其它原因

人口大遷移後,江西市場逐漸萎縮,東邊的浙江省早已超過它,接著南邊的福建、廣東,西邊的湖北、湖南也超過了它。但這種超越,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不止人口遷移一個因素。

比如近代史上海洋時代的來臨,是廣州、福建、浙江這些臨海省份快速發展,並超過江西的重要原因;而江西處於內陸,無此機緣,落後是自然的。又比如粵漢鐵路修建後,由南往北、由北往南的人們都不再經過江西,而是經過兩湖,江西在海陸兩方面都被邊緣化了……

古代江西經濟由盛轉衰,是朱元璋忘恩負義的結果嗎?

瓦屑壩

所以,江西衰落也不能全怪朱元璋,地理位置的不討巧也是重要原因。

結語:總之,一個城市、一個省的興與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要想有好的發展,不能埋怨和等待;抓住機遇,發揮特色才是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