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當時是如何使用的苦肉計?

用戶65989238


1、時代背景: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先後掃蕩黃巾軍、徵張繡、滅袁術、擒呂布,並最後在和袁紹的最終決戰中,以少勝多,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後,曹操有能力,也有信心,更有抱負,要征服江東,完成統一全國的夙願。

2、面對曹操大舉來犯,東吳滿朝皆驚。以張昭為代表的許多文官持悲觀態度,建議降曹。但是以周瑜、魯肅、黃蓋等一般武將,則力主抗曹。魯肅陳述了江東投降派的真實心裡,無非為保住自己榮華富貴而已。而唯獨孫權不可以,父兄兩代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豈能拱手於人。這正中孫權的下懷。有了孫權的支持,東吳才得以和劉備結盟,終於有了孫劉聯合抗曹的局面。

3、孫策給孫權遺命中,留有“外事不決問周郎。”的教誨。周瑜迅速回歸併任大都督,他詳細的分析了曹軍貌似強大,實則有水土不服等種種弊端和不利因素。孫權更有了信心。前方三萬精兵,全部交給周瑜。而他在後方親自擔任後勤部長,給周瑜強大的支持。

4、黃蓋是跟隨孫吳三代的優秀將領。是江東威名赫赫的“十二虎臣”。他和周瑜一樣敏銳的發現了曹軍的弱點:為了避免風浪顛簸,曹軍鐵甲連環,把所有船鏈在了一起。這給詐降和用火攻,提供了直接有利條件。

5、曹操沒能識破黃蓋詐降的企圖,這不能冤枉他。也不能說曹操計謀不行。這是情有可原的。曹操在這之前,收服了許多降將,並且後來都立下了赫赫功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張郃、張遼。曹操按照慣性思維,黃蓋來降,豈能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果黃蓋是真投降,曹操平定江東,無疑會事半功倍。


孫官品金庸


赤壁之戰中黃蓋建立奇功,他利用詐降騙過了曹操,為孫劉聯軍最終取勝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關於黃蓋是如何騙過曹操的,文藝作品和史書都有描寫和記述,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先看《三國演義》是怎樣描寫的。

黃蓋詐降騙過曹操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等章節中,大意如下:

周瑜召諸將議事,令各領取3個月糧草以作破曹準,黃蓋卻突然發問,認為準備3個月的糧草不夠,甚至30個月也不夠,因為根本打不過曹操,周瑜一聽大怒,喝斥黃蓋,黃蓋不示弱,跟周瑜當面爭吵起來,盛怒之下週瑜要斬黃蓋,幸虧甘寧等人苦苦求情才改為50脊杖。

這其實周瑜與黃蓋合演的一出苦肉計,黃蓋被打得皮開肉綻,幾度昏死。之後,黃蓋派闞澤去曹營獻降書,曹操將信將疑,但闞澤能言善辯,使曹操最終相信,恰在這時,曹操派到敵軍中的奸細蔡中、蔡和也遣人送來了周瑜杖打黃蓋的情報,曹操確信不疑。

曹操於是與黃蓋約定納降事宜,龐統又不失時機獻上“連環計”,讓周瑜和黃蓋的計謀更加天衣無縫。到了決戰時刻,黃蓋在準備好的20只大船上裝滿蘆葦乾柴,又澆上魚油,鋪好硫黃、焰硝,外蒙青布油單,同時還在船頭釘滿大釘,按約定樹起詐降的聯絡標識“青龍牙旗”。黃蓋還讓人在每條大船後面各系著行動便捷的小船“走舸”,之後派小卒持書信與曹操約定具體投降時間,周瑜則悄悄安排好接應黃蓋的船隻以及負責進攻的部隊。

黃蓋將十隻戰船排在最前,至江中時掛起船帆,各船依次前進。曹營將士看到,紛紛走出營房觀看。黃蓋的船隊距曹營二里多遠時各船同時點火,火勢很旺,藉助風勢把曹軍戰船都燒著了,進而蔓延到岸上的曹軍大營,周瑜趁勢指揮人馬進兵,曹軍大敗。

再來看看史書是怎樣記述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冬天,孫劉聯軍與曹軍相遇於赤壁,此時曹軍中發生了疫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退了,曹操下令在江北紮營,周瑜率軍在南岸。黃蓋看到這種情況,向周瑜建議:“現在敵眾我寡,難以持久。我發現曹軍船艦首尾相接,可以採取火攻。”

周瑜同意了黃蓋的建議,讓他找了“蒙衝鬥艦數十艘”,裡面裝上柴草,澆上油脂,外面裹上帷幕,上面再插上牙旗。黃蓋先給曹操送去封信,要詐降。曹操吃不準這封信是真是假,還特地召見信使,親口對他說:“如果這封信是真的,將大大獎賞你,封你的爵位將超過其他人。”

這個信使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因為曹操最終相信了黃蓋是真投降。黃蓋先命人準備了輕舟10只,把乾燥的荻草和枯柴堆在船上,澆上魚油,用赤色的幔布蓋著,在船上插上旌旗龍幡。這時江面上颳起了東南風,這10只輕舟在前,到江中心時升起帆,黃蓋手持火把告訴部下,讓大家大呼:“投降了!投降了!”

曹軍將士聞聽都出來觀看,離曹軍還有2裡多地時,孫吳的各小船上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行如箭,燒向曹軍的戰船,並“延及岸邊營柴”。周瑜趁勢揮師跟進,一時間雷鼓大作,曹軍大敗。

衝在最前面的黃蓋被流矢射中,這時是冬天,江水寒冷,幸好黃蓋被隨後趕上的韓當所部救起,不過大家“不知其蓋也”,把他放在一張床板上。黃蓋迷迷糊糊醒來,強打精神叫了一聲韓當,韓當聽見了,驚訝道:“這是黃公覆的聲音啊!”看到黃蓋,韓當忍不住垂涕,馬上為他換了衣服,黃蓋才得以生還。

從以上比較來看,《三國演義》等文藝作品關於黃蓋詐降的描寫大部分來自於史書的記述,但也有細節上的不同,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周瑜沒有打黃蓋,他們沒有使用苦肉計;二是沒有龐統的“連環計”,事實上龐統當時並不在赤壁之戰的現場;三是黃蓋派往曹營下降書的人不是闞澤,儘管這是一個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但史書沒有記下他的名字,他是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取勝的無名英雄。


南門太守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過程:黃蓋從主戰派變為主降派,與周瑜發生激烈衝突,打是真的大呀,打的鮮血淋淋,慘不忍睹,命都快了丟了半條,若不是其他將軍求情,可能還不等火燒赤壁,自己先一命嗚呼了,這一頓不白挨,正好被蔡瑁,張允看到,奠定了詐降的基礎。

然後黃蓋一紙降書發往曹操大營,曹操深信不疑,終被火船燒掉赤壁,敗走華容道。

總結成功的原因:

1.本色出演無替身,打的真,演的真。

2.以有心算無心


小號大愛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揮師南下,想一舉擊敗東吳和蜀漢。在赤壁,曹操兵馬與周瑜的三萬人馬隔江相望。曹軍多數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在船上站不穩,剛一交鋒,曹兵就大敗。曹操又下令用鐵鏈將戰船連接起來。黃蓋和周瑜探討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計。第二天,黃蓋假裝不服從周瑜的軍令,與周瑜頂撞起來,周瑜大怒,將黃蓋痛打了一頓。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於是,黃蓋一氣之下寫了一封投降書給曹操,曹操乃惜才愛才之人,聽後非常高興。而黃蓋這邊呢,選取了十艘戰船,船上裝滿乾柴,並再上面澆上油,用布遮好。一切準備妥當的黃蓋帶領戰船乘著東風向長江北岸駛去。滿載引火物的戰船剛駛到江心,,黃蓋下領張帆。帆一升起,戰船立刻飛一般向前疾駛。當船離曹軍還有二里時,黃蓋下令點燃戰船,而船上的官兵都跳上小船,戰船像一條條火龍向曹軍的艦隊衝去。頓時,曹軍的水軍一下就滅了一半。由此,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鎩羽而歸,要不是碰到老熟人關羽,就差點把命都在華容道。

可見,黃蓋的苦肉計也是挺見效的!


今朝述史


以正常人的智商都不會中計,從人性的角度解讀歷史背後的故事要更準確,那就是黃蓋之前就勾勾搭搭,這次反間而不是反反間,贏的那一邊,出的籌碼更大,籌碼不一定是實體,我這樣說兄弟能明白吧,舉個例子,好名聲也算籌碼裡的一種


蘭若寺老色鬼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周瑜為了迷糊曹軍在東吳安插的奸細,跟黃蓋商量好演的一出苦情戲,兩人的演技都相當了得,完全整蒙了魏國的奸細,導致魏國的軍師們錯判,最後赤壁大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