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皇后袁齊媯因爭風吃醋最終被氣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史磚家


袁齊媯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皇后,生性極為善妒。皇帝后宮嬪妃眾多,為了挑選嬪妃侍寢,宋文帝劉義隆採用了晉武帝司馬炎首創的“羊車望幸”之法,潘淑妃則利用技巧使得羊車總能停在自己門前,於是日漸受寵。在宋文帝寵幸潘淑妃超過自己後,善妒袁齊媯竟然就此病倒,最終一命嗚呼。

△袁齊媯和劉義隆

劉義隆採用“羊車望幸”之法,潘淑妃妙手奪寵

古代皇帝后宮嬪妃眾多,有的甚至多到了皇帝自己都記不清的地步,在挑選嬪妃侍寢時總會讓人遇到選擇性困難,於是為了挑選嬪妃侍寢,便有很多新鮮花樣被髮明瞭出來。“羊車望幸”之法便是晉武帝司馬炎發明的一種方法。

所謂的“羊車望幸”,便是製作一輛羊車,皇帝坐在車上,由羊車載著在後宮的小路上漫無目的的遊蕩,如果羊車停在了哪位嬪妃的門前,便由誰來侍寢。

宋文帝劉義隆便採用了這一方法來選擇嬪妃侍寢,而他後宮之中有為潘淑妃,卻有針對性的想出了計策,她將鹽汁灑在通往自己門口的小路上,引誘拉車的羊舔著鹽汁來到自己門前,然後在門上插上竹葉,使得來到門前的羊去吃門上的竹葉,從而保證羊車總能停到自己門前。

△羊車望幸

憑藉著這手絕活,潘淑妃很快便在後宮當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宋文帝劉義隆的寵信,最終冠絕後宮。宋文帝甚至感慨的說“羊都為你留戀,何況人呢?”

袁齊媯皇后善妒,因潘淑妃受寵而病逝

袁齊媯是左光祿大夫袁湛的女兒,長大後嫁給了時為宜都王的劉義隆,成為宜都王妃,併為劉義隆生下兒子劉劭和女兒東陽獻公主劉英娥。

△袁齊媯起初還是比較受寵的

元嘉元年(424年)八月,在劉義符被大臣徐羨之、檀道濟等人殺害後,劉義隆被立為皇帝,是為宋文帝,而他的原配夫人袁齊媯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初始階段,宋文帝對袁齊媯還是比較寵愛的。

由於袁家很貧窮,缺少資財,皇后袁齊媯便常常向宋文帝求取錢財、布帛來接濟孃家,但由於劉義隆比較節儉,因此袁齊媯總是“所得不過三五萬、三五十匹”。

後來,袁齊媯得知劉義隆極度寵幸潘淑妃,對潘淑妃簡直就是要什麼便給什麼,於是盛行善妒的袁齊媯便通過潘淑妃去向宋文帝求取三十萬錢,用來試探宋文帝的心意。沒成想,不過兩三日的功夫,潘淑妃果然要到了三十萬錢,這令袁齊媯極為嫉恨,之後便稱病不再見宋文帝。

△潘淑妃

後來,宋文帝只要一進後宮,她必然躲到其他地方,始終躲著不見,甚至連宋文帝的庶子始興王劉浚等人前來問候也避而不見。由於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怨恨,袁齊媯最終因此而得病。

元嘉十七年(440年),袁齊媯的病情日漸嚴重,宋文帝拉著她的手問她想要什麼,袁齊媯看了宋文帝許久,結果拉上被子將臉蓋了起來,似乎仍然不願見到宋文帝。同年七月二十六日,袁齊媯最終在顯陽殿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香茗史館


劉宋皇后袁齊媯因爭風吃醋最終被氣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袁齊媯被氣死,大致是怎麼樣的呢?劉義隆的皇后袁齊媯為接濟孃家,時常請劉義隆賞賜財物,但金額都很小,而劉義隆的寵妃潘淑妃,卻是想要什麼得什麼。為了進行測試,袁皇后派人交待潘淑妃從皇帝那裡要來三十萬錢,為什麼定這個數字?因為袁皇后一般只能拿到這個數的十分之一,一下子提了十倍,她姓潘的總拿不到吧。可是劉義隆沒打折扣的就把錢給了潘,袁齊媯因此而病,從此不見君王,怨恨地離開人世。——這就是所謂的爭風吃醋被氣死。

  個人覺得,袁齊媯被氣死是沒錯的,可是要說是爭風吃醋,我覺得不完全正確。為什麼說呢?生活在她那個時代的女人,三妻四妾是常態,所謂一生一世一雙人是不切實際的說法,何況兩人感情也未到要生要死的地步,哪裡會因為個把小妾的爭寵就直接氣死了呢?何況當時,她當了多年皇后,兒子也早被立為太子,只要健康得活著,她成為皇太后,是沒有什麼大變數的。感情的事情,從來不會是她們或他們考慮的第一要素。相對於後宮,讓她生氣並擔憂的,更多的是在於前朝她自己的靠山倒了。

  袁齊媯是袁湛的女兒,她的生母王氏身份低,可是她的主母是陳郡謝氏家的小姐,袁湛本身對袁齊媯並沒有什麼感情,但是女兒有聯姻的潛力。袁湛輔佐劉裕登上帝位後,劉裕力主兩家聯姻,讓袁齊媯嫁給劉義隆。劉義隆的上面還有個哥哥劉義符,被輔政大臣們給廢了,劉義隆當時並不是最有能力的,但是卻最終上了位,什麼原因?謝晦扶持他上臺的,雖然徐羨之傅亮都出了力,但是謝晦手握兵權,想扶誰就扶誰,於是,劉義隆這個名義上的謝家的外孫女婿就上了臺,除了謝晦擔任荊州刺史外,袁齊媯成了皇后,她的兒子也被立為太子。

  可是,劉義隆對袁齊媯的感情是複雜的。當年謝家出了多大的力,劉義隆就受了多大的益,可是登上帝位,權力穩固後,一切都變了。劉義隆對謝晦等人大開殺戒,讓他們背上各種黑鍋,尤其是北伐失敗,這個鍋可重了。在袁齊媯看來,劉義隆在前朝殺重臣,殺大將,殺宗室,將來是不是會殺她和太子?太子是她將來的依靠,謝家是她的靠山,萬一都倒了怎麼辦?可是她也無能為力,後宮的爭寵,從來都是皇子勢力的角逐,於是,袁皇后憂心忡忡,思慮過度,最終而死,也就很正常了。(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在常人的印象中,皇后的職責在於輔佐天子、統領六宮,若想扮演好這個角色,最好要學會心胸寬廣、不驕不妒,如果非要跟其他得寵的妃嬪爭風吃醋,那麼最終很可能會自取其辱。這種“反面教訓”歷史上並不鮮見,其中劉宋元皇后袁齊媯便是典型。


袁齊媯出身名門,是東晉尚書右僕射袁湛之女,但由於母親身份卑賤,直到降生六年後,才得到正式承認(“母本卑賤,後年五六歲,方見舉。”見《宋書·卷四十一》)。由於袁齊媯容貌秀美、品行端莊,所以等到她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便被宋武帝劉裕看中,將其納為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宋文帝)的王妃。



由於袁齊媯年長劉義隆兩歲,加上自幼遭受父親的冷遇,所以在婚後把滿腔的熱情全部投入到丈夫身上,對他照顧備至。而劉義隆也因為母親早逝的緣故,所以對親情也是極度渴望,很自然地便對妻子極度依戀。就這樣,劉義隆、袁齊媯在婚後的日子裡鶼鰈情深、你儂我儂,關係甜蜜的不得了。


婚後不久,袁齊媯為劉義隆誕下女兒劉英娥(東陽公主),並在他即位的當年,又生下嫡長子劉劭(即“元兇”),時在元嘉元年(424年)九月。同月,時為宜都王妃的袁齊媯被冊立為皇后,實現了由一位不受家人待見的可憐女到六宮之主的飛躍,人生經歷可謂傳奇。


雖然袁齊媯之前並不受家人待見,但自從她成為皇后,家族中的親友便跟蒼蠅一般聚集在她身邊,拼命地巴結、討好她,並以貧窮為藉口,屢次向其討要錢財。袁皇后雖然深恨這幫人先前的冷漠無情,但出於維護面子的需要,便多次向皇帝張口求助。



由於文帝生性節儉,儘管每次都答應皇后的請求,但賜給她的錢從不超過三五萬,布帛也僅僅三五十匹而已(“上待後恩禮甚篤,袁氏貧薄,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與之;上性節儉,所得不過三五萬、三五十匹。”引文同上)。袁家人見皇帝如此吝嗇,便覺得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過爾爾,漸漸地便不再攀結袁齊媯。


袁齊媯被親友們重新“隔絕”後,心中難免會失落、抑鬱,不久又因為一件事,竟然跟皇帝反目。原來,隨著袁齊媯步入中年,容貌逐漸減損,文帝慢慢地便開始寵愛起年輕貌美的潘淑妃來,讓皇后看在眼裡、怨在心頭。就在潘淑妃受寵沒多久,宮中便開始散佈著一句傳言,稱只要潘淑妃張口要錢,無論多大的數額,皇帝都會滿足。



袁齊媯抱著試試的態度,請求潘淑妃幫自己求取三十萬錢賙濟家裡,以此觀察宋文帝的心意,沒想到三天後這筆鉅款便被送到袁家。袁齊媯見劉義隆如此厚此薄彼,心中既哀怨又悲憤,以後便稱病不再見皇帝。此時文帝尚不清楚哪裡出了問題,便多次去探視她,有時還會採取“突襲”的方式,但依舊無法跟皇后見面。而袁齊媯就在跟皇帝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期間,因怨恨而罹患重病。


後潘淑妃有寵,愛傾後宮,鹹言所求無不得。後聞之,欲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萬錢與家,以觀上意,信宿便得。因此恚恨甚深,稱疾不復見上。上每入,必他處迴避。上數掩伺之,不能得...後遂憤恚成疾。引文同上。



元嘉十七年(440年),袁齊媯的生命走到盡頭,文帝聞訊後趕來,一邊拉著她的手淚流不止,一邊柔聲問她還有什麼遺願。然而袁齊媯只是長時間、默默地盯著文帝,然後帶著幽怨的神情,拉過被子蓋住臉,直到嚥氣都沒跟文帝說一句話,終年36歲。


袁齊媯去世後,文帝悲痛不已,親自為她定諡號為元,並下令厚葬於長寧陵。此後直到去世,文帝再沒有立過皇后(“元嘉十七年,疾篤,上執手流涕問所欲言,後視上良久,乃引被覆面。崩於顯陽殿,時年三十六...有司奏諡宣皇后,上特詔曰元。”引文同上)。



當年,袁齊媯在誕下劉劭時,發覺他身形怪異、面相不善,恐怕將來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所以便一方面告知文帝,一方面準備殺死兒子。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文帝匆匆趕來,強力阻止袁皇后的行為,才讓劉劭免於一死。只是讓文帝沒想到的是,他辛苦救下來的兒子,最終竟真的要了他的命,這也是後話了。


史料來源:《宋書》、《南史》、《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