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慈禧誤國害民是千古罪人,你怎麼看?

鏳天晉R歐咖


慈禧是漢民族的英雄!如果不是她作死了大清,難不成我們今日還要留著難看的滿族辮子??

慈禧在女人中其實算是個很有能力的政治家了,他跟著老公咸豐之前就已經熟悉讀四書五經,這在那個時代也是極少有的,靠著顏值和一手博學輕易就博得了老公咸豐的青睞,老公活著的時候就時不時地打聽打聽朝政消息。按現在話來說,這是個十足的心機婊,她就是不滿足於當個家庭主婦也想當個武則天!不然這麼多書不是白讀了!

  • 讀過書的女人很可怕

直到後來咸豐同志在熱河病死的時候,她知道機會來了,不過她斷然不敢明目張膽的一個人把持朝政,畢竟皇帝還是要讓自個兒的兒子來當,所以就拉了一個沒什麼能力的慈安太后一起當起了攝政太后,當時的所謂顧命八大臣就是她控制朝政的最大障礙,這個女人也真的是有手段啊,8個當朝大臣政治人精居然玩不過一個女人,也是他們大意了!

  • 慈禧也想過善良

不過慈禧到底還是愛新覺羅家的媳婦兒,她一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二嘛當時畢竟是兒子當皇帝她心裡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能幫著兒子一起治理好天下,所以愛新覺羅家的罪人是萬萬當不得的。當時面臨西方列強,慈禧其實心裡很清楚,跟西方列強硬碰硬是沒什麼機會的加上年紀也有點大稍顯力不從心,就想著慢慢歸政於光緒帝,反正呢大清是萬萬不能亡在我手裡的,到時候到了地下也好對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 臨了臨了,還要帶上侄子今墳墓

臨死前毒死她親侄子確實狠毒,那天慈禧彷彿想起多爾袞死後遭到清算,於是打算拉著曾經的至愛的侄兒一起進墳墓,甚至連接班人溥儀都已經安排到位!就這點來說她於愛新覺羅氏族是罪人,因為光緒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如果慈禧死後光緒獨掌大權完全有可能搞個君主立憲制度,從而保證皇族的延續。


寫歷史冷知識的地方


有些人總強調慈禧時代沒有“國”只有朝廷,談不上“誤國害民”。如果從敘述當時歷史情境講有些道理。但是,評價歷史則不能總照顧歷史而應該是以今天的情況評價。如果凡是歷史都要照顧所謂的歷史環境,那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從歷史吸取教訓了。唐太宗所說的“以史為鏡”更是瞎胡掰了。

(1)慈禧的歷史評價不宜過高也不能過低

慈禧作為封建社會統治者也要一分為二甚至為三為四地去看,正如梁啟超評價李鴻章沒知識沒文化一樣,慈禧同樣只是老時代的統治者,甚至比她早100多年的葉卡捷琳娜都守舊,在那個時代,慈禧自然不會成為“帶領中國強大富強”的人,連“守成”者都算不上。

慈禧只是沒落的滿貴族中,比較適合維持“大家業”的一個人。正像一個沒落的大家族,作為當家人成也是她敗也是她,有人因為有利益在身對其頂禮膜拜,有人因為爭奪利益而對其冷眼而視。

有人說,她延緩了清亡的時間,但不讓清亡才算能耐。至於說延緩,是延緩了半年還是30年,這個是主觀任意說。別人說加速,也不是沒有道理。

有人說,在當時中國弱的情況下,已屬不易。但問題是,當時的中國是否是弱國,也是仁者見仁,老鄰居似乎比咱們還弱。

如此等等,總之,慈禧就是個正反矛盾體。

(2)慈禧在治國方面,以“中法戰爭”為界,前者救國佔主體,後者誤國是主體

1880年年底,已經失去之前“為爭奪權力意欲顯示自己能力”的慈禧失去了銳利,越來越為自己的權力考慮,逐漸希望穩定、不生事,為了總體利益、最大利益,對於一些出賣、割讓領土的作為也逐漸不以為恥。為防止左宗棠與沙俄衝突而將其“明升暗降”調回京城。

1881年慈安暴斃、1884年慈禧第二次沉重打擊了奕訢將其徹底趕出權力核心、1885年“兩宮一王”體制徹底成為慈禧獨裁體制。然而,“一言九鼎”的癮還沒完呢,光緒開始親政了。

(3)光緒親政後,慈禧為了自己的權力,做多了誤國之事

為了自己的統治,慈禧選擇自己的四歲外甥繼承帝位。但是,孩子總要長大。光緒1889年18歲,親政是必然的。但退居幕後的慈禧從來沒有讓權過。光緒做了九年多傀儡後又被慈禧推翻。期間,甲午戰敗、戊戌政變。

為讓自己的政變合法,她必須要廢帝,如此又積極利用義和團威脅反對“廢帝”的外國侵略者,最終引發“庚子之變”。

中法戰爭“不敗而敗”,使得當時中國最能打仗的人左宗棠、最能打仗的軍隊湘楚軍失去了靈魂人物,日漸衰落。失去了一次,絕佳的“以一戰而振奮民心”的機會。

甲午戰爭中與李鴻章暗中發出與光緒不同的命令、過早議和使日軍看出清廷矛盾,從而引發更大戰敗,中國從“不弱之國”徹底變為“弱國”。

庚子之變更讓中國從“弱國”變為“孱弱之國”。

僅從這三場戰爭失敗,我們就可以說1884年的慈禧誤國誤民了,而“弱國”之所以真正的“弱”也是在其領導下出現的。


坐古談今


一個王朝的滅亡是多種矛盾的爆發,所以當一個王朝滅亡,人們就會各種分析王朝崩塌的原因,而皇帝作為國家領導人,首當其衝就是第一責任人。清朝作為離我們最近一個封建王朝,並且中國的落後也起於清朝,所以近現代各種尋找造成中國落後的直接責任人。而慈禧雖然不是皇帝,卻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這個分量就足以擔起這個責任了。


我們時常自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因為那是巨大的文化底蘊,但同時也是最大的桎梏,這意味著打破這一切需要更大的力量。尤其對於一個領先世界幾千年的國家更是如此,承認落後需要更大的勇氣。

當大清在多場戰爭中慘敗時,部分有志之士開始正視“師夷長技”這個問題。光緒皇帝曾想全面師夷,但他失敗了。被慈禧以雷霆之勢打斷了,這是最讓當代人痛心疾首的,因為慈禧打斷了一次中國可能富強的機會。

其實對於手中無兵無權無錢的光緒皇帝,就好比現在拍一部電影:錢不夠演員未定劇本暫無。光緒手中的資源太少,僅依靠康有為等幾個人就敢向封建權貴們發出挑戰,這場變法從一開始幾乎就註定了失敗。

當時的人們對於變法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即便是朝中大員也只是夢想著打造一個類似“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那般鼎盛的封建王朝,而不是建造一個西方式的國家。因為封建觀念限制了他們的視野,目之所及就是古代的王朝盛世。

而當代人之所以痛心,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救世的良方,但苦於差了100多年,只能對著史書嘆息,或者隔空咒罵慈禧誤國。但當時中國的國情是這樣的:沒有一個有足夠威望的人可以高屋建瓴的指出中國未來的正確的發展方向。或許慈禧還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在拯救愛新覺羅家的江山。


所以,與其說慈禧誤國,不如說她不知道該怎麼救國。不過她確實是中國的千古罪人,因為歷史將她推上了大清統治者的位置,她卻沒有帶領中國走向更加強大。慈禧對中國沒有什麼功勞,但沒有功勞本身就是最大的罪過。

而且慈禧統治了大清近半個世紀,她接手時的大清已經發展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其內部根源早已是破爛不堪。而慈禧作為首要負責人,毫無疑問,她需要對大清的腐朽承擔一定的責任,但絕不是全部的責任。


歷史就在那裡


沒錯,慈禧確實誤國害民的千古罪人。

咱們不去評論慈禧玩弄權術怎樣趴上最高領導人的,也不評論謀害親戚囚禁兒子的冷酷。

對內,壓迫人民剝削人民,視國家為家天下。

對外,任用貪腐無能的官吏去處理對外關係,任由“洋人”在中國橫行。百分之七十不平等條約就是她執政時期簽定的。


堅守最後的良知


看了網友的回答,覺得很亂,沒有統一的看法,許多觀點是對立的。那種把慈禧吹捧成“偉大女性”的觀點和把慈禧說得沒有一點優點的觀點都是偏激的。說慈禧偉大,這顯然是吹捧,偉大這個詞和慈禧不沾邊。但說她是一個善於權謀的厲害的女性,是靠譜的。慈禧當然不想大清亡國,這對她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她有維護大清帝國的內在主動性,自然在某些場合有所表現,說她骨子裡就是賣國賊是不客觀的。但是把她的一些舉動說成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也是誇大其詞的。因為她並沒有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係,她不具有也不太可能具有全球眼光處理好國際關係,她代表的階級是沒落的落後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頂多算半個女強人,與武則天沒有可比性。


mulin30311368


這話,有些激烈了。慈禧有罪,但說千古罪人,恐怕言重了。(慈禧劇照)

清朝末年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日益衰退的國力,尤其是軍事上的頹廢,使得清軍難以抵抗外國列強的進攻,外國鬼子一開槍,洋炮一響,當官的首先跑路,清軍也就跟著散了。

那清軍又是如何變成這樣子的?不堪一擊呢?

清軍如此不堪一擊,根源就是八旗制度的圈養政策。(八旗子弟)<strong>

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創立八旗制度,其實就是將女真部落的、各個子弟兵全部納入這個軍事制度,所以後金的整個社會制度,就是一種軍事社會制度,女真全族一起打仗,一起種地、打獵、吃飯。

後來,清軍入關了,滿族成了統治階級,為了保護本族的利益,從順治帝開始,大規模圈地,讓八旗子弟居住,並且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兵,不能經營其他工、商、農業。那八旗子弟怎麼生計呢?

只有一條活路,朝廷給俸祿,發銀子、發糧食養著這些滿族旗人。如此一來,時間久了,天下太平,八旗子弟又不能出去幹活發展,當商人不準做,自己給別人打工也不行,只能在圈地裡種那一畝三分地,拿點糧食、收入,或者等著皇上發銀子、糧食吃飯。

但偏偏這些地又種不好,八旗子弟全員皆兵,一旦開戰,就必須要從軍,那種的地就白搭了,最後只能坐吃山空,等著皇上發銀子、發糧食。

就這樣,八旗子弟過了一百多年,各個都長成了好吃懶做的人,一點也沒有當初後金時的彪悍民風了。(順治帝劇照)

而這種八旗制度、圈養制度,真要怪罪起來,就要怪順治帝了,因為從他開始,就已經有了

到了道光年間,加上大量鴉片流入中國。清軍士兵也是閒來無事,八旗子弟也要娛樂下,朝廷也不管制,最後許多清軍士兵敗壞軍紀,開始抽鴉片。

本來就好吃懶作,再一抽些鴉片,經過一些時日,清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這些,到了慈禧掌權的時候,早已經是深入骨髓了,即使慈禧痛下決心、給清軍下猛藥,清軍的頹勢也不一定能恢復。

那慈禧的罪過,是什麼呢?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滿清的統治基礎,是兵強馬壯的八旗子弟,而當八旗子弟形成的清軍潰不成軍時,慈禧沒有想辦法強軍富國,而是一味制衡、甚至壓制其他民族勢力,尤其是漢族的武裝力量。

晚清四大名臣中的兩位,曾國藩、李鴻章掌握著,清朝最為強盛的兩隻漢人軍隊,湘軍和淮軍。

他們是晚清最後的救星,如果慈禧能夠重用他們,支持、把控好這兩隻漢人軍隊,那麼清朝也不至於、淪落成列強的肥肉。

但慈禧作為典型的滿族人,漢化程度不高,對漢人警惕性極高,縱使清朝的八旗軍隊不行,被列強打的滿口吐血,也不能讓漢人軍隊發展壯大,要徹底解除湘軍、淮軍的軍事力量。

最後,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迫於慈禧太后的政治壓力,為表示忠心,自願裁撤湘軍;之後更是,發生了晚清四大疑案之首的刺馬案,使得湘軍不得不退出清朝歷史舞臺。

而此時的湘軍,一直負責清朝東南海防重任,因為一件如今還說不清楚的案子,就被迫裁軍,自此清朝的東南海防江河日下。

日後的李鴻章,看到日本侵佔臺灣,法國等國在清朝東南肆意挑釁時,無不感嘆,假如湘軍沒有裁撤,東南海防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啊。(李鴻章劇照)

面對李鴻章籌建的北洋水師,慈禧也是心有芥蒂,感覺這北洋水師消耗太大了,不如把軍費拿來給自己祝壽吧。

於是,就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夕,慈禧把軍費拿來給自己祝壽了,而空空如也的北洋水師,用著一堆破銅爛鐵,去跟日本的強大軍艦對抗。

這就是慈禧的罪過。國家危難,身為統治者,不思考國家出路,只顧自己的利益、貪圖享樂,最終把清朝一步步帶入死衚衕。

最後,慈禧臨死前,一再強調一句話:女人不可干政,女人干政,違背祖宗規制,你們一定要切記啊!

可能在這最後一刻,慈禧終於明白自己的一些罪過了,自己節制光緒帝、同治帝,讓這些有所作為的君王,難以施展拯救大清國的良策,最終讓大清國逐漸毀在自己手中。

諷刺的是,她把這句話留給一個小孩子聽了,慈禧死後,繼位的宣統小皇帝溥儀三年後就下臺了。假如她自己能做到這句話,或許清朝還能再延長几年吧,也不會過的這麼慘。


歲七夸父


我坐著看。

我們請來了歷史當事人慈禧來聊聊。以下是聊天內容:

詢問者(以下以第一人稱“我”代指“詢問者”):你好,

慈禧:你好!

我:今天在中國很多人提起你都咬牙切齒,你知道嗎?

慈禧:嗯,是的,這很讓我感到不安。

我:那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慈禧:他們都說我禍國殃民,把本來該有的好局面搞壞了。

我:你殺過人嗎?

慈禧:為什麼這麼問?

我:我是說你親自拿兇器殺過人嗎?

慈禧:印象當中好像沒有。但下過命令給別人,讓他們殺人。

我:珍妃是你殺的嗎?

慈禧:……是的,那時她不肯離開北京,我就命令下人把她殺了,畢竟作為一國皇后落到洋人手裡可不好。

我:但我們都知道珍妃就是個女子,她若不肯走,你完全可以命人架走她,你卻沒那麼做,顯然你前面的說法站不住腳。

慈禧:皇帝(光緒皇帝)和她很恩愛,在宮中屢屢見到他們款意纏綿的樣子,心裡就不舒服。

我:你嫉妒他們?

慈禧:……是的,老皇帝(咸豐皇帝)早崩,那時我正值年代風華,卻早早守了寡……

我:你愛他(咸豐皇帝)嗎?

慈禧:一開始是那樣,我跟老皇帝處得很好,皇帝嘛,三宮六院很正常,矛盾,鬥爭也很多,在這後宮中,你不但要有美色,還得有心機,要拉幫結派,找支持者,最重要你得能入皇帝的心。反正沒有百姓家婦女晚上睡覺💤睡得安心。

我:所以,所謂愛與不愛在宮裡基本無所謂,與皇帝再好的愛情,最終也會爛得沒影。

慈禧: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人人都得想辦法在宮裡長期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不然,是個人都能欺負你。

我:一入宮門深似海,你能活到七十多,全憑的是天意。

慈禧:天意?

我:你聽說過葉赫那拉氏的詛咒嗎?

慈禧:聽說過,不過,在我那時,除了皇室宗族瞭解,其他人一無所知。我也是聽了傳聞,只是好奇。知道的人都不去在意,後來入了陰間才知道這麼個詛咒的由來。

我:你怎麼看?

慈禧:我……又信又不信,我信佛,至於所謂詛咒,我不去在乎它。

我:很多人對滿清並沒有好感,現代人好多人都認為滿清讓中國遭受了一百多年的苦難,你怎麼看?

慈禧:就像我在紫禁城能活到七十多歲,這也是天意吧。

我:也如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也是天意?把一切都推給老天爺,你覺得合適嗎?

慈禧:不然呢?

我:清朝末期,無論當時,還是現代,人們都認為你是清國的實際統治者,統治長達47年,近乎半個世紀,你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慈禧:我不也是允許皇帝(光緒皇帝)搞變法了嗎,還提攜了一幫漢人大臣搞洋務運動了嗎?怎奈何他們都不中用,把大清越搞越爛。

我:那就是說你中用了,你為什麼不積極親自去做?

慈禧:你……你怎麼這麼說,我雖貴為太后老佛爺,但終究是一弱女子而已。要攬權,要攏政,就要打壓,就要拉攏,就要費心思權衡,要晚上睡不了安生覺,還要提防自己的兒子皇帝(光緒皇帝)設計掄殺哀家……嗚嗚……嗚嗚嗚嗚……

我:所以你還有時間忙著辦大壽,忙著挪國庫給自己過生日,就當甲午海戰的隆隆槍炮聲是給你放的鞭炮,然後賠款、割地了事,再繼續過你的富貴瀟灑的太后生活。說到這,我想問一下,您的“生廢(生前浪費的食物)”吃完了嗎?

慈禧:……………

注:以上人物對話純屬虛構,有意者不必計較。


驫羴犇猋1


晚清的確極其腐敗與落後,造成這一惡果的主因是封建制度所形成必然惡果,有些人大罵慈禧禍國,其實,大廈將傾,非一人所能扶住,也非一人能推倒。

其實,晚清在慈禧手裡,除香港奧門外,再沒有丟失一寸國土,在當時國力軍事力都遠落後於列強國家的情況下,沒被列強完全瓜分與亡國,也是算不錯了,這正如一頭病牛趟在地上,沒有被老虎獅子吃掉,是多麼的悲憐與不容易。

很多人不瞭解清代國情與正史,聽信一些不正規的野史與謠傳,慈禧時代的晚清,國家已病入膏盲,別說是慈禧,換成任何人當政情況也相差無幾,為什麼呢?我講過,是中國的封建制度跟不上世界的發展潮流,封建制度帶給國家的只能是腐敗,愚昧,落後,要想國力強大,非要推翻這個封建制度不可,你就算殺了慈禧,還有別禧上臺,性質都差不多,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慈禧的確是個禍害國家的人,但她本人畢竟也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她註定只能按照封建制度的路線去統治國家,註定挽救不了整個中國,整個國家的敗亡,也非她一人所為。她死了,清朝也沒興旺,反而不久就完結了,從這點分析,你能說是她一個人禍害了整個國家嗎?

落後就要捱打,我們的祖國,現在強大了,不再會受列強們的欺負。一



用戶創維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國最為恥辱的時期是哪一段?國內四分五裂、軍閥大肆混戰,外冦趁機大肆吞併中國國土並瘋狂虐殺中國人民,而且是被當作比豬狗還不如的動物的方式虐殺,還有大量群眾被作“支那”原木即外冦實驗用的小白鼠,而這個毫無半點尊嚴的“政府”在這個時候卻還在送給外寇大量錢款!對比之下可見慈禧還不是最大的罪人,這個人並非晚清、而是極恥國度時在倭寇亟欲吞併中國的情況下為倭寇吞併中國開路發動4.12大屠殺的石田介雄,其通過自身的愚蠢與鼠目寸光、以及極度的自私自利成功引來千年極恥!


fang4515


慈禧誤國害民,基本上已是定論。歷史擺在那裡,沒有人能夠改變。

慈禧之所以誤國害民,完全是因為自私和權力慾。這集中表現在兩件事上。

一,立載湉(光緒)為帝。同治死時,曾立遺詔,立載澍為繼位者,被慈禧斷然否定。之後大臣又議立溥X為帝,又被慈禧否決。(這二個人都年紀大一些,可以有所作為)。最後立了僅三歲半的載湉為帝。她這樣做是為了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裡,為了私利,而置國家利益於腦後。以至十多年時間裡,皇位等於無人。

二,扼殺戊戌變法。光緒親政後,為了救國,想變法圖強。慈禧又是因為自私,發動政變,把變法運動扼殺了,也扼殺了大清的最後一點轉機。使國家陷入了水深火熱萬劫不復之中。

但考清末歷史,把罪責都推在慈禧身上,似也有欠公道。因為慈禧執政時,清朝已是一座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追究責任,不能不更多地譴責道光皇帝。中國的受列強欺負是從道光那時候開始的。

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因為受了列強的欺負,才幡然醒悟,奮起變革而一躍成為亞洲強國的。有人把清末的責任推之於乾隆,說乾隆是第一罪人。雖不能說沒道理,但也欠妥。因為乾隆朝還沒有那個列強敢欺負大清。讓他為後代負責有點勉強。至於道光皇帝,人家打進家裡來了,還不思變革,就難辭其咎了。如果道光在鴉片戰爭中,能堅決抗戰,或能擊敗英帝而絕其他列強之覬覦。或失敗以後立即變法圖強,其後的屈辱歷史或許可以避免。

總結歷史,以鑑未來,不為無益。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