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桶要叫“馬桶”而不是“牛桶”?

世界蟲王


我看好多人都回答了“馬桶”這個詞兒的來歷,什麼玄乎其玄的歷史都寫上來了。

在此,我其實就一個觀點。

為何練下盤力量時,叫“扎馬步”,而不是“扎牛步”呢?

什麼叫“馬步”?

在古時候,步兵對付騎兵,就會用到馬步。馬步全稱“拒馬步”,是步兵為了防止騎兵騎馬衝擊時的一種站步姿勢,是為了穩固下盤力量的。

這位拿著槍炮的小姐姐就是“拒馬步”的姿勢,只不過古代士兵是拿的長槍長戟。士兵們會圍一圈,然後長戟對外,以馬步姿勢蹲立,穩固自身平衡,這樣騎兵衝撞時就會有所顧忌。

千萬不要覺得拿著相機就以為這種“拒馬步”不標準,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者,我可以負責的說,專業的攝影師,大腿內部肌肉都很結實。拿個相機彎腰拍一天,也很累的,所以馬步穩,手穩是一項基本功。

馬步又分為三種姿勢,有高、中、低。所以哪怕是大腿側開去蹲坑,也算不標準的馬步。

那問題就解決了。

這個姿勢下邊加個桶,加個著力點。

不就叫“馬桶”了?

肯定有很多朋友覺得我這話是瞎說的,其實我不認為沒道理。因為“馬桶”的使用不分貴賤,而分地域,不是隻有皇帝能用。

再者,古代一些名詞的演變,是不能通過表面意思去理解的。

比如馬桶。

你如果把“馬”理解成名詞,那馬桶這個詞兒就很難理解了。

如果把“馬”理解成動詞,它是一個動作,那馬桶這個詞兒就容易解釋了。

這樣的步伐,配上一個著力點,那就是坐便器。相信絕對有一種人是這樣的,如果坐便的時候,腿岔開就很舒服,腿併攏就很拘謹,極度不舒適。

腿岔開,再把桶挪走,不就是馬步嗎?

其實古代有很東西名稱都有這個特點,並不是古人多能作,想出那麼生僻奇怪的名字,而是這個本來就有一些講究。

對了,我記得我幾歲的時候,是蹲坐便的。

因為我怕漏裡邊


梁宇航


馬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每天都要使用它,特別是手機一族,每天腳不蹲麻是不會出來的,馬桶的發明被稱為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可馬桶和馬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一點也不沾邊,好多人還以為馬桶是個舶來詞,可能和其他東西一樣是音譯的,其實它不是音譯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詞彙,那它為什麼要叫馬桶而不叫牛桶人桶呢?


上廁所這事在古代最早叫做“更衣”,你沒看錯,是叫更衣,把拉屎叫換衣服,我們古人是很有機智的,遇到一些不好意思說的事情,都會找個很有文學性的的詞來替代,上廁所這事感覺不好意思說,於是就叫更衣,這一下子就文雅了十倍,就好像男女之間親熱之事就更不好說了,於是想了個詞叫“雲雨”這一下子就浪漫得不得了。

最古的時候還沒有便器,都是蹲坑,沒想到發生了一件悲劇,據《左傳》裡說公元前581年,晉國國君晉景公突然肚子疼,就去蹲坑,結果不小心掉進糞坑裡了,可能是疼得已經蹲不住了,掉下去也沒人發現,於是就被淹死在糞坑裡了,說來也是悲壯,晉景公還是成語“病入膏肓”的發明者,現在又成了一個有史可查的第一位淹死在糞坑的君主,各位可以腦補一下,晉景公淹死的那幾秒,太悲催了。


後來劉邦在一次朝廷例會中無意發明了尿壺。

劉邦是小混混、流氓頭子出身,他做事往往是不拘小節的,建立漢朝後,他和群臣在開一次重要的會議,突然內急,但為了節約時間,他竟然要來了一個大臣的帽子,並對著帽子撒尿,這種做法的確很符合土地身份,人們因此受到了啟發,發明了便壺這種專門用具,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虎子”。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就更形象了,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射死了一隻老虎,他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英雄事蹟,便命人用銅把便壺製成了老虎的形狀,再把小便解在裡面,表達自己對老虎的不屑,後因其形狀像老虎二得名,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漢朝宮廷用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拿著,以備皇帝隨時方便。

虎子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人們的內急問題,不用每次都王廁所跑,特別是晚上,搞得不好像晉景公一樣掉到廁所裡面去了,後來到了唐朝,成了李家的天下了,李淵的爺爺叫李虎,這個“虎”字在天下只能他家都有,其他任何人都沒有使用權,都要避諱,沒辦法人家是老大,叫了幾百年的虎子都要改名,李虎本人都沒意見,他李淵憑什麼呢,人家是皇帝,改吧。

於是就改成了馬子,也不知道是誰改成的這個字,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改成馬子,可能馬和虎都是大型動物,還有馬馬虎虎這個詞,或許它們是親戚吧。

在百姓家中,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的木桶,民間就賭稱為馬桶,後來人們把便器、便壺之類的專門用具都稱為馬桶。並且一直延用至今。


不過最早的帶有沖水的馬桶雛形是由有關英國人在1596年發明的,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很好地解決了廢物排放和沖洗問題,後來有經過不斷的改進逐漸發展成為現在我們常用的馬桶。
如果當年李淵堅持要將虎子改為牛子,那我們現在可能就要稱牛桶了。




遺產君


為什麼不叫牛桶、羊桶,而叫馬桶,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因為它跟馬有關。歷史上有很多跟馬相關的詞彙,有些到今天我們仍在使用,比如馬路,古時候的大路都是騎馬、馬車走的,叫馬路;馬靴,騎馬的人穿的;馬刀,騎兵的武器;馬燈,晚上餵馬時掌的燈;再就是馬桶,因為如廁的方式像騎馬的姿勢,所以叫馬桶。

圖為河南永城出土據今2000多年的,西漢梁孝王后陵墓的廁所,非常人性化,有臺基,有靠背,有扶手。

中國的馬桶,最早叫溷,和家畜、豬圈混合,設施極為簡陋,歷史上春秋時期還發生過晉景公曾入廁時掉糞坑裡淹死的,秦漢之後的統治者建起宏偉的宮殿,上層社會居住條件有了改善,入廁再蹲豬圈就有點不合適了,從漢朝開始有了蹲便入廁,而馬桶最早的記載見於宋朝歐陽修的《歸田錄》記載的木馬子。

圖為明朝女性使用的小便器,帶盤口,青花瓷的。

這個馬桶有錢人有用玉製、金制、瓷制等,普通老百姓就用木頭制的,一般是兩腿跨著,像騎馬騎姿的,這時的入廁沒有清潔裝置,有錢人家都是一天一倒或者一次一倒,百姓家沒那麼麻煩,所以就做成大木桶,積攢夠了再倒,上個世紀民間還能看到一大早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涮馬桶。

圖為60年代蔣介石行館之一慈湖賓館的衛生間,背景色為宋美齡喜歡的粉色,馬桶是當年最先進的美式,入廁完後跨兩步到馬桶對面池邊,沖洗屁股。

此外古時候還有小便器,有叫虎子、馬子、便盆、夜壺等,材制也各一。16世紀英國人發明了抽水馬桶,18世紀英國人再次改良了抽水馬桶設計後開始普及,我國是在20世紀30年代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引入了自來水後,開始出現帶有清潔裝備的抽水馬桶,80年代以後抽水馬桶開始由城市向農村普及,直到今天,馬桶成了家庭必備的獨立衛生間。


圖文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桶其實可不是普通人用的,而是皇上用的。

秦漢之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馬桶。當時北方冬天夜晚小便,用容器接住,這樣就不用跑到寒冷的外面去。

這種東西在當年叫做溲器。

《史記》載:沛公劉邦輕視儒生,有時候儒生來拜訪,劉邦竟然在儒生的帽子裡面小便(溲溺其中)。

漢代後期,出現了皇室專用的溲器,不但接小便也可以大便。

隨著漢代宮廷的奢華,一些溲器被造成蹲在地上的老虎式樣,叫做虎子或者虎桶。

就這樣流傳下來,到了唐代,因為高祖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為了避諱把虎桶改為馬桶。

由此,這個稱呼逐步在民間傳開,大家都叫做馬桶了。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古代農村是不需要馬桶的。

因為當時沒有化肥,大小便就是唯一的肥料。農民家附近基本都有一個簡易茅廁,除非北方酷寒的地方冬季,其餘農民再冷的天也要在茅廁大小便。

而隨著唐宋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馬桶、夜壺越來越普遍的為城裡人使用。

甚至到了薩沙小時候,當時都住在老城區的老房子,沒有獨立廁所,必須上公廁。

所以到了晚上,大人小孩都要用馬桶,不過我們南京一般用痰盂。

第二天一早,大家把馬桶拎到廁所倒掉。

薩沙自己都倒過。


薩沙


“馬桶”之所以叫馬桶而不是牛桶,這是有來歷的,很多人認為這一詞來源於國外,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

古人最早將上廁所稱之為“更衣”,聽起來是不是非常有意境,但凡是羞澀之類的事情都有比較文雅的詞代表,比如男女之事又叫“雲雨”,言歸正傳,在這之前不妨先看一則《左傳》裡記載的故事。

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小孩在他的身體之中,二人在商量躲在那個部位,之後兩人一致認為膏之上肓之下是最安全的,這樣就沒有人可以趕走我們,其實這件事也反應了晉景公的身體狀況,“病入膏肓”就是如此。

之後晉景公因病突然覺得肚子痛,便去如廁,結果一不小心掉進茅坑淹死了,因為這件事,後人便發明了便器,而這個便器的發明者據說是劉邦。

都知道劉邦並沒有多大文化,反倒非常看不起讀書人,每次有書生相見,都將其帽子摘下用來小便,直到陸賈勸說,才知道書生的重要性。

這樣看來,古人的帽子和便器似乎有些相似,當時的便器有個名字叫“虎子”,而這個虎子名稱的來源也是有考究的。

相傳飛將軍李廣有一次射死一隻老虎,因為對老虎非常痛恨,於是將便器做成了老虎張嘴的樣子,在用這個小便,後人逐漸有人效仿,這“虎子”算是流傳出去了。

1980年,考古學家在長沙戰國時期墓中挖掘出一個虎子,長三十釐米、高十六李彌,形狀如同老虎,這樣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說一直這樣流傳下來,現如今的“馬桶”就很有可能叫“虎桶”,然而這一切到唐朝唐太宗時期被改變。

李世民每次噓噓時對著這個叫“虎子”的東西總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為什麼?因為他的曾祖父的名字就叫李虎,古人講究避諱,尤其是避諱皇帝或是皇帝祖先的名諱,比如漢光武帝劉秀時的秀才叫“茂才”、順治皇帝福臨時寫春聯都不能用福字。

所以李世民下令,將“虎子”改名“馬子”,為何不改“牛子”,主要是因為十二生肖中,牛的寓意沒有馬好,都說馬到功成,千軍萬馬,所以最終就成了“馬子”。

原本“馬子”只是作為尿壺,也就是小便之用,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不斷前進,人們將“馬子”的形狀改變並加大,成了桶的形狀。

宋朝時期歐陽修就曾在《歸田錄》中記錄了他自己木頭做的馬桶,那時候是一種圓形的木桶,上面有木板可以坐,木桶周邊全部塗上一層漆,這樣更加耐用。

雖說如今的馬桶是國外傳來的,但是這個名字在中國早就已經出現過。


羽評郡主


馬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缺少的生活用具,並且還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用具,據說從我國漢朝的時候就出現了最早的馬桶。但是你可曾想過馬桶為何要叫“馬桶”,這到底和“馬”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民間傳說,漢高祖劉邦有一次尿急,實在憋不住了,竟然用大臣的官帽來接他的排洩物。此事之後,為了避免尷尬,工匠們就為皇帝制作了一個玉製的虎形“馬桶”(當時叫虎子),由太監隨身攜帶,供皇帝隨時使用。

關於“虎子”的發明,在《西京雜記》中有另外一種說法:飛將軍李廣射死臥虎後,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裡面,表示對猛虎的蔑視,這就是“虎子”的由來。除此之外,關於“虎子”的發明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之前,我國有一座神鳥之山,山上有一種神獸叫“麟主”,麟降伏百獸,要小便時,老虎便蹲伏張嘴承接尿液。於是,“虎子”由此得形和得名。



既然最早的馬桶叫“虎子”,為何最後竟然變名為“馬桶”呢?這要從唐朝說起了,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為了唐朝皇室的名諱,官員就將“虎子”更名為“獸子”或“馬子”了。後來,“虎子”的形狀也由虎形變成了馬形。因為百姓家裡直接用一個木桶來使用,人們習慣叫它為“馬桶”,這就是其稱呼的由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上最早的沖水馬桶是由約翰•哈林頓先生於1597年設計出,並將這種新發明安裝在了伊麗莎白女王的宮廷裡。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最終出現了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防止汙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彎管的抽水馬桶。

馬桶起源於我國,最早因其“虎”形而得名“虎子”。後來,因為避諱而更名為“馬子”或“馬桶”。總之,馬桶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可以說如果沒有馬桶,現代人的生活將無法想象。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研究歷史,有的時候經常有一種奇怪的感受,就是太多的人去研究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卻忽略了與我們普通人最息息相關的生活史。

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甚至日用而不知的語言,你要是仔細思考它的起源,演變過程,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但恰恰就是這些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應該注重文化生活史,因為這些才與我們普通人有關。

現代的馬桶來自西方,但是“馬桶”一詞在南宋就已出現

好了,下面我們說一說馬桶。馬桶,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城市裡的人每天都會使用。但為什麼它叫馬桶?又是什麼時候,才有了馬桶的這個說法呢?

有些人會說,馬桶應該是西方出現的吧。確實是如此,根據學者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希臘米諾斯文明就有了原始的抽水馬桶。1594年,英國的約翰·哈林頓發明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馬桶。

1852年,英國人喬治·詹尼斯發明了無閥門抽水馬桶。

話說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馬桶確實是西方人發明的。但是中西方在很早的時候,卻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坐著的馬桶。

其實,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馬桶”一詞古已有之。

第一次出現“馬桶”這個詞的是南宋的一本筆記,名曰《夢粱錄》。在卷十三的《諸色雜貨》中記載:“杭州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謂之‘傾腳頭’”。


你看,早在南宋時代的杭州,老百姓就開始使用馬桶,而且,那個時候,好像大戶人家採用“坑廁”,普通老百姓卻用馬桶。為什麼?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你使用坑廁,必須要挖下水道,要有廣闊的地方。但是馬桶,你只要用木桶就可以,非常方便。

馬桶最早叫“褻器”,後來被稱為“清器”和“虎子”

那麼,馬桶最早叫什麼呢?

在周朝的時候,馬桶叫“褻器”。什麼是“褻器”麼?根據漢代鄭玄對《周禮》做的註釋記載,屬於“清器、虎子之屬”。

根據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直到,在漢代,馬桶一般被稱為“清器”和“虎子”。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有些汙穢的詞語,往往都用它的反義詞來指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說:“廁,清也”。徐鍇解釋說:“廁,古謂之清者,言汙穢常當清除也。”

也許,很多人認為“虎子”和“清器”應該是一種,其實並不是如此。清代學者孫詒讓說,虎子是用來盛尿的器材,清器是用來“受糞”的。

為什麼尿尿的器材要叫虎子呢?

明代人寫的《芸窗私志》裡面說,在中國二十五萬裡之外,有一個神鳥之山,那裡有種神獸叫做“麟主”,能夠“服眾獸而卻百邪”。

這個“麟主”想要小便的話,就有一隻老虎匍匐在地下,這隻“麟主”於是垂著老虎的後背,直接往老虎的嘴裡尿(口味實在是太重了!)

“虎子”的說法一直延續到了唐代。後來,到了唐代,虎子這個名稱就有了變化,成為了“馬子”。

唐代為了避諱,將“虎子”改成“馬子”

為什麼叫馬子?原來,唐代的開國君主唐高祖的祖父叫李虎。唐朝建立之後,唐朝皇帝規定,必須要避高祖的諱,於是就把虎子變成了“獸子”。

“獸子”多難聽啊,於是就漸漸有人使用馬子一詞來取代。到了宋代,人們已經全部都使用了“馬子”。

聽到馬子,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有點耳熟,《古惑仔》裡那些小流氓不是管自己的女朋友叫馬子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也喜歡叫自己的女朋友是馬子。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是一篇侮辱甚至色情的叫法。

馬子主要是男性使用的尿壺,當時就有男子用尿壺來指代妻妾的說法。

在袁枚所寫《續子不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口味比較重),話說有一個名叫張某的官員與幕僚坐船遊玩,這個幕友晚上尿急,就借用了張某的馬子。張某大怒,說:“我西人俗例,以尿壺當妻妾。此口含何物,而可許他人亂用耶?”於是命人責打尿壺三十,然後投入水中。

後來,逐漸的馬子這一說法就變成了馬桶。一直到現在,人們都是如此使用。


兮兮說事兒


幾乎人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馬桶明明和馬沒有任何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叫它“馬桶”呢? 其實,“馬桶”這個叫法還是很有歷史淵源的。 馬桶的前身叫“虎子”。


(虎子) 關於“虎子”的來源,通常有兩種說法:一種法說是“虎子”是漢朝皇帝專用的,由玉製成,通常由專門服侍皇帝的太監抱著,以備皇帝隨時方便之用;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漢名將李廣射死老虎之後,命人仿照虎形制作銅製溺具,作為方便的工具,來表示對老虎的蔑視,“虎子”因此得名。

(古代的馬桶) 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 “虎子”的叫法一直持續到唐朝。唐朝時,皇帝因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後就俗稱“馬桶”和“尿盆”。


(世界第一件抽水馬桶) 第一個現代意義的馬桶誕生於英國。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出第一個沖水馬桶,並將其安裝在了伊麗莎白女王的宮廷裡; 19世紀六十年代,抽水馬桶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1885年,英國出現第一個全陶瓷馬桶,發明者是托馬斯·土威福; 1914年,由英國人在唐山開的啟新陶瓷廠(唐山陶瓷廠的前身)製造出中國第一件陶瓷馬桶; 第一個智能馬桶蓋誕生於美國,最初只有溫水洗淨功能,主要用於醫療和老年保健; 現代智能馬桶最早出現於日本。日本在傳統智能馬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座圈加熱、溫柔婦洗等功能;

(現代智能馬桶) 在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之後,才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智能馬桶,功能齊全,質量過硬。 馬桶發展到現在,雖然擁有了很多新名字,例如潔身器、坐便器等,但其本質上依舊是馬桶。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馬桶雖然是從國外傳進來的,但是“馬桶”一詞卻是誕生於中國並被一直被流傳下來的本土詞彙。 怎麼樣,看過這篇文章,是不是開始明白了馬桶為什麼叫作“馬桶”了?


jdjii


哈哈,為什麼馬桶要叫“馬桶”,而不叫牛桶?如果要追溯淵源,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況且本人對遠古的歷史也確實一知半解,將這句話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大夥侃一侃還是蠻有意思的,我認為吧,從古到今人們吃下去的五穀雜糧,都要集收到“五穀幹回之所”,作為農作物的肥料,這個“五穀幹回之所”過去的人叫“茅坑”“茅罐”之類,近代人叫“側所”,是室外儲存糞便糞水的池子,“方便”的時候必須蹲著才能爽歪歪的。



那麼如果在室內也挖個糞坑或安個茅罐什麼的,那股氣味自然就不好聞了,所以聰明的祖先就用木桶來代替糞坑,木桶上面有兩個圓蓋,其中一個圓蓋中間有一個碗口大的洞洞,目的是為了“方便”時可以坐在上面,“方便”後再把另一個蓋子蓋緊,這樣晚上要“方便”的時候也不要出房門了,而且屋子裡也沒有什麼臭味。


這個木桶為什麼要叫“馬桶”呢?我想大概是因為坐在這個木桶上姿勢: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正經危坐高度與膝蓋同高,正好成一個“馬步”吧。

還有一種說法,過去的家女性沒有現在這麼幸福,來了“大姨媽”還有紙尿褲姨媽巾什麼的,既乾淨又衛生還無菌,那時候用的都是很粗糙的草紙,有個挺奇葩的名字叫“馬片子”,不提起此事,差點都忘了,女人和男人吵架相罵的時候,女人經常用“你用‘馬片子’遮臉”這樣惡毒的話來辱罵男人。所以這個木桶是過去婦女用來裝“馬片子”的,後來人們都把這個木桶叫“馬桶”,至於為什麼不叫“牛桶”,頁川木木就無解了,真的很抱歉。


頁川木木1




在秦漢之前,中國人並沒有專門用來如廁的馬桶,彼時的如廁之所,民間無非一個坑往裡拉,即便是王侯貴族,也不過豪華一些的糞坑而已。據說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之一晉景公就是如廁之時掉進糞坑溺死的,此事真假尚有爭議,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春秋時期的廁所應該還是類似農村的糞坑形式。漢代的廁所基本上類似,從梁孝王夫妻的陵墓發現的坐廁來看,無非就是蹲坑上加了坐的地方而已,並沒有太大變化。而冬季夜間太冷,古人如何如廁呢?用一些容器接尿便,白天倒掉,被稱為溲溺器,這大致就是後來馬桶的雛形。



再後來,隨著人們越來越會享受,工藝水平也越來越高,一種專門蒐集大小便的神器誕生了。最初為蹲坐地上如同老虎形狀的容器,專門用來大小便。因為外形如虎,又被稱為虎子。再後來又衍生出了專門蒐集男性小便的虎子(大致相當於後來的夜壺)。



可是,到了唐朝,有人不幹了!誰啊?唐高祖李淵。為什麼?因為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即唐太祖景皇帝),或許這位唐太祖小名兒就叫虎子也不一定(玩笑了)。李淵一想,那哪成啊?我爺爺接大小便,多噁心啊,於是虎子不能叫了。這當然是只個玩笑,但是避李虎的帝諱“虎”卻是事實。總之,唐朝不能再叫虎子了。那叫什麼呢?於是,虎子被更名為馬子,直到現在我們蘇北方言裡還是稱馬桶為馬子。之後,又衍生出了馬桶的說法。



至於為什麼叫馬桶不叫牛桶、羊桶,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唐朝官方給出的稱呼。既然是避帝諱,官方不讓用虎,總要有個說法呀,已有的虎字到底怎麼改?張三叫虎子為張子,李四叫虎子為李子,到最後誰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唯一可以統一稱呼的只有官方,不是嗎?當然,這個似乎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大概其應該是這樣一個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