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個銅錢,是不是相當於現在的一塊錢呢?

小陳48406


題主問的有些籠統,因為不同歷史時期,一枚銅錢的購買力是不同的,所以有些時候,一文錢的購買力就等於現在的一塊錢,有時候又要比一塊錢高或低。

古代的一個銅板,就是一文錢了。


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在清朝初期,十文錢可以購買一斤大米。

據《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中華書局出版)記載,在康熙時期,一文錢可以買到醬醋油酒各一碗,也就是一文錢可以買到一碗醬油,一碗醋,一碗油和一碗酒,所以當時有所謂的“四碗一文”的說法。



同時,康熙年間,在米價最低的時候,兩文錢可以買到1升米,也就是1.25斤。

所以說,因為不同時期的物價水平不同,一文錢的購買力有所不同。

現在我們的貨幣單位主要是元,古代則以金屬貨幣為單位,所以有不少人看的就有些亂,這裡就給大家大致梳理一下。

古代主要的貨幣金屬有金、銀、銅三種,不過這三種金屬的兌換比例經常會發生變動,一般的兌換比例如下: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吊)銅錢=10000文銅錢。


金兔歷史


不是:現在的人民幣沒有按貴金屬計價體系計算市值。如果計價是金銀銅計價本位。1兩黃金=10兩白銀=10000顆銅子。清未民國一元=1000文。有資料證明第二套人民幣(十八元八角八分的)發行之初央行向民間基本是按1/1兌換民清一元銀圓,按當時應該是一文銅錢相當於1/1000元。1/10分。現行市值中沒有那麼小的單位。(總合歷朝歷代有物價記載史料,平均一文錢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04-0.6元,但人民幣發行之初是一兩約等於一元,題主是拿1和1000做作比較,有一點錯亂時空)。


西窗聽雨9


我四十多年前看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其中有一段描寫一沒落貴族到茶館喝早茶,要了一壺茶(茶葉自帶、可憐幾片)一文錢,要了一個燒餅,一文錢,由此推斷,清朝末年一文錢確實能抵現在一元人民幣。


桃源隱士24790141


清末壹圓銀元等於1000文,一個制錢(銅錢)應該是千分之一元。而古時一兩銀等於1000文,也就是37g銀左右等於一千文,按銀和錢換算,一文相當於一角


古泉路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購買力的問題,哪一個朝代,他的物價不一樣。比如說,唐代最豐收的時候,五文買一斗粟米。農業欠收的時候幾百文一斗。七文一隻雞,摺合今天怎麼計算?所以很難對比。


袁銀龍


不是,看哪個朝代的,造了多少?有的甚至價值連城。


永遠有多遠4714



WengJinhong


十幾元,例一文五個包子,而現在五個包子一斤,素包多少錢?肉包又多少錢?各地介不異,你算了回答我,記住喲


神鷹5514


一塊錢當不了,歷朝歷代的貨幣兌換匯率都不一樣,更何況還有劣錢(含銅量不高、極低的錢)的存在。

這個相當於多少真不好說。


空談不自知


有時候不止。

唐朝的時候鬥米三錢。算下來當時一枚開元通寶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