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中國最後的皇帝,為何卻有三次不平凡的登基?

何三畏


適逢新舊交替的亂世,身為末代皇帝又豈能獨善其身,獨立於亂世之上呢?只能身陷其中,如浮萍一般漂沉不定,任人宰割罷了!

年幼登基:1908年在慈禧去世的前一日,光緒帝暴死,慈禧躺在病床上有氣無力地對圍在床邊的大臣們說:“哀家自知時日無多了,光緒帝也與今日駕崩,因此特令醇親王之子溥儀為帝,並將溥儀過繼給同治與光緒二帝。”說完就於次日凌晨離世。幾家歡喜幾家愁,年僅三歲的溥儀在哭哭啼啼之下被連夜抱進皇宮。次年(1909年)登基為帝,在位不到三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在革命的浪潮下被迫退位。

無知復位:時隔五年後,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入京後,張勳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開始了溥儀第二次復位登基。但由於滿清政府的覆滅已經成為定局了,復位不到12天就在全國的討伐浪潮下退位。年僅12歲的溥儀也為這次鬧劇付出的代價就是搬離故地北京,前往天津居住。

被利用復位:九一八事變,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身處天津的溥儀與日軍相互勾結來實現自己復辟的夢想。因此當日軍攻下東北三省以後,為了分裂中國,成立了滿偽洲政府,傀儡皇帝溥儀於1934進行了“第三次”地登基活動。這次登基的結果也可想而知,隨著世界反法西斯的號角進行到最後,日本被迫投降,偽滿洲政府沒有了後臺,也在蘇聯的進攻下,滿洲政府覆滅。溥儀的皇帝夢也就此終結!

無論如何,這位末代帝王的命運是可悲的,三次不平凡的登基復辟,也最終一次次被粉碎,在亂之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此時的溥儀應該後悔生於帝王之家吧!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給我一些支持,謝謝了。


大話歷史君


每個王朝的末帝,都是那麼的弱不驚風,彷彿隨便吹口氣,龍座就象紙做似的,輕飄飄的就被吹走了。

對愛新覺羅·溥儀來說,世道多艱,更是悲催之極。他不僅是滿清王朝的末帝,更是2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王朝的總末帝。在雙重的弱不驚風的合謀之下,歷史將會讓他以何種方式,告別朕的江山和龍座呢?

說來可笑,2千多年的積勞成疾,封建王朝的離去,卻是詭異地離而不去、僵而不死。表現在溥儀的身上,就是連登了三次帝基、又3次被輕易趕下了臺。第3次,滿清王朝和中國封建王朝,才算死得透透的。

而3起3落的溥儀。最後結局,既不象明末帝崇禎一樣,以死殉國;也不象秦二世胡亥那樣,被殺而亡;他更象是漢獻帝劉協,似一具提線的木偶,今天被張三挾天子以令諸侯,明天被李四架得東奔西跑滿山走。

一個皇帝能登基3次,說起來,也實在不平凡。比別的皇帝還賺了2次,就連”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也自嘆不如,一般的皇帝,是一魚一吃;他是一魚二吃;而溥儀則是一魚三吃,且次次回味不同。

第一次,時間:3年(1909——1912)。溥儀登基時才3歲,是被強行從醇親王府抱過來,按在龍座上倉促登基的。那時,他還什麼都不懂。

袁世凱一手握住革命黨的籌碼,一手按著滿清皇族的命脈。兩邊一比較,唉,還是皇上退位比較好。於是,溥儀還沒撈著什麼叫龍御天下的感覺。3年的皇帝就當完了。

6歲頒詔退位。3歲,當了3年皇帝,給湊了個雙3,雖然時間不長吧,卻是正兒巴經的大清宣統皇帝。歷史承認,百姓承認。洋人也承認。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將黎元洪推到了前臺,民國開始了。小溥儀面對一日三變的革命形勢,回頭看看,還是玩具比較好玩。

歷史給了個評語,廢帝。

第二次,時間:12天。民國6年,”辮帥”張勳利用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領著5千“辮子兵”進京,借北洋13省同盟之勢,逼迫黎元洪,這個開了民國紀年的大總統,在奏請歸還國政書上簽字,黎不從,跑了。

張勳嫌追捕太麻煩,直接就把溥儀提溜到龍座之上。12歲正是童蒙初開之時,坐了12天的龍椅。給湊了個雙12。

聞宣統復辟。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彈冠相慶,新派知識分子,革命黨及部分北洋軍閥都不承認復辟的結果。段祺瑞在天津一宣佈討逆,紫禁城就落下3顆炸彈。由此成就了東亞的第一次空襲。

這次的故椅重坐,歷史給得評語是,廢帝復辟。

第3次,時間:13年。民國23年,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土肥原賢二的主持下,溥儀在滿清的龍興之地——東北,登上了偽帝位,改元康德。改國號:“滿洲帝國”。在祖宗之地,直接羞臊了滿清的祖宗。

這段“登基在位”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溥儀個人政治生涯最巔峰的時刻。可惜是個中國人,都說不認識你。你說你委屈不?


這次,“劍雄品評”斗膽代替史書給個評語,認賊作父,挾洋叛國,比漢獻帝還不如。

二千多年的帝制社會,在民國元年終於結束了。中國的帝制社會,看似極不穩定,你方唱罷我又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皇帝明年到我家。其實,這種東方的帝制社會,卻是世界上最穩定的政治形態。三五百年頻換一朝,內核卻二千年不變。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其三次繼位分別是在慈禧太后死後,1909年,慈禧讓其年滿三歲的溥儀繼位。

第二次是張勳復辟,溥儀又重新登上了皇位,可是這場復辟也只持續了幾十天而已,溥儀又宣告退位!


第三次是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毫無實權,聽從日本的指揮,也是日本的一場政治陰謀,溥儀當了漢奸,再後來日本失敗溥儀被蘇聯紅軍在機場抓住,帶回了國內,接受了審判改造,新中國建立後,成了一位合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總得來說溥儀的一生是傳奇的,也是悲哀的,他的一生是平常人所感受不到的!


趣談歷史1


哎!這得引用劉德華在《天下無賊》中的一句回答:麼辦法啊!

你以為溥儀願意啊?別的皇帝都是登基一次,當到死為止。他只能是當兩天皇帝,當兩天寓公,輪換著來,慘啊!

第一次,跟著慈禧那個老女人混,沒兩天大清公司就打烊了;第二次,跟著那個大辮子張勳混,時間更短就關門歇業了;第三次,跟著小鬼子去了東北,還弄個什麼偽滿洲國,更扯淡,別說皇權了,連自己起碼的人權都沒有。你說,這三次登基,有啥可高興的?!


文史不假


慈禧、張勳、日本人以各自的利益,找個提線木偶而已,溥儀恰恰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