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的柏林戰役中,為何百萬德軍無法擊敗蘇聯呢?

世界歷史觀講解


我來回答 柏林戰役德軍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戰鬥,戰鬥意志令人尊敬但也挽不回失敗的命運。


柏林戰役前的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的兵源就出現了問題,德國的總人口本來就不多可以徵得的青壯年人數有限,國內的工廠幾乎全是婦女和老人,希姆萊向希特勒建議徵調12歲以上的孩子組建“希特勒少年師”,衣服上縫著個奶瓶,所以又叫他們“嬰兒師”看來失敗已有了徵兆。


柏林戰役中德國防守的總兵力大約80萬人,加上預備役和民兵警察能湊到100萬人。那德軍只有這80萬人了嗎? 德軍有庫爾蘭集團軍群大約25萬人,主要牽制蘇聯在庫爾蘭半島的蘇軍。捷克和奧地利有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約90萬人,主要保護石油基地。巴爾幹地區德軍約40萬人,主要維持佔領區的治安,柏林戰役發起後也及時的回去增援了,但受到游擊隊的騷擾未能及時回援。意大利的B集團軍群約60萬人,主要防禦盟軍在意大利的登陸。駐守挪威的德軍約40萬人,主要防禦盟軍在庫爾蘭的登陸。可以看出德國在本土外圍還有約230萬人,他們怎麼不回援呢?柏林戰役如果都回援了,幾百萬人軍隊加平民在被包圍的柏林中吃飯都是問題更別說戰鬥了,圍上幾個月自己都投降了蘇聯也不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柏林戰役德軍的約100萬防守力量中有一部分原本駐守柏林的部隊和維斯瓦集團軍群,和大量的平民參戰,德軍在飛機數量,火炮數量,坦克數量都不是和蘇軍一個數量級別。柏林戰役蘇軍集中250萬人有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由朱可夫指揮。德軍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戰鬥,柏林戰役稱為“死亡絞肉機”,德軍在數量和武器裝備上已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任然與蘇軍展開巷戰,蘇軍每前進一步都是用生命換來,蘇軍把他們的人海戰術發揮到極致烏拉烏拉烏拉向前衝擊德軍的防線。




柏林戰役毫無懸念,德軍的100萬人在後期蘇軍的250萬人的持續進攻下也沒能守住柏林。蘇軍為此也付出了傷亡30萬人的代價。勝利後的蘇軍也在柏林瘋狂報復德國人,悲慘的還是平民。蘇軍的報復手段有哪些,歡迎關注,一起討論。


川軍雄起1937


柏林戰役德軍名義上100萬,實際上主力為:

維斯瓦集團軍群全部及大量獨立部隊,共約55萬人,以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第四坦克集團軍約15萬人,還有柏林衛戍部隊共約12萬人,合計約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

而蘇聯方面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合計25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206萬人(含波蘭軍隊15.6萬人),6250輛坦克和突擊炮,42000門火炮,7500架飛機。

可以看到,蘇軍兵力方面有3倍的優勢,火炮有4倍優勢,坦克3倍優勢,飛機1倍優勢(其實此時德軍飛機已經很少能升空)。

但德軍的數字是蘇聯方面公佈的,不排除有誇大戰果的現象。

西方一般認為:參戰的德軍貌似有百萬之眾,但有近一半兵力被牽制著,真正在柏林戰役中的參戰德軍只及一半。傳統所謂德軍有百萬之眾參加柏林戰役的說法確實有點誇張。維斯瓦集團軍群有55萬人,但是有24萬人撤到了西線。也就是說:柏林地區德軍原來也不過76萬,況且這裡面至少有24萬逃到了西線,還有一些撤出的傷員,只有49萬堅持作戰。

如果以49萬來計算,蘇軍僅僅兵力上就有5倍優勢,夠驚人了。

而且,德國從進攻蘇聯的三大戰役失敗後,就已經呈現敗相,俗話說世間萬物盛極必衰,進攻蘇聯失敗就是德軍由盛入衰的標誌,在此之後蘇聯人乘勝追擊,必然戰勝德國。





老白說歷史123


二戰中,德國是法西斯陣營中最強大的國家,閃電戰橫掃歐洲,為什麼在柏林戰役中,被蘇聯擊敗了呢?

1.德軍雖然戰鬥力強,但蘇聯橫跨歐亞大陸,地理範圍廣,加上大多屬於高寒地區,德軍精銳被蘇軍一步步拖進蘇聯境內,加上德軍適應不了氣候,戰線又太長,物資供應不上,精銳嚴重受挫,德軍戰鬥力下降,蘇軍人員補給和工業生產能力強,戰鬥力上升。

2.德軍號稱百萬對抗蘇聯,實際上沒有那麼多,而且部隊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駐守首都的軍隊,一部分是臨時徵召的部隊,還有一部分是前線士兵潰退下來組成的,可以看出對抗蘇聯的並不是精銳部隊,大多沒有經驗,軍隊素質不高,士氣低迷。蘇聯出動了多支精銳部隊,而且出動軍隊比德軍多一倍多。

3.在火力上蘇軍出動的火炮、飛機、坦克要遠遠超過德軍,充分發揮了火力優勢。

4.英美盟軍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加上戰事不利,軍隊士氣低迷。

綜上所述,德軍在柏林戰役中火力配比、軍隊實力等方面都不如蘇軍,被蘇軍擊敗也是必然的。


專注演講


二戰後期尤其是到了柏林戰役期間,德國已是強弩之末,雖然東拼西湊湊出百萬軍隊,但德國的人口小於蘇聯,而德國引以為傲的士兵素質是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週期性訓練得來的,打到後期,軍隊人員銳減,部隊急需增兵,所以就無法按照起初士兵入伍的標準來訓練士兵。甚至到了後期,德國開始大量徵集外籍人員參軍,這些人員缺乏軍事素養。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德國在蘇德戰爭一開始的時候能把蘇軍打得落花流水,卻在後期吃了很大的虧。

再看裝備。我們都知道,德國當時的軍事裝備確實非常先進,甚至領先於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但先進武器的數量其實是很少的,不能夠支撐全面戰爭。而蘇聯作為一個工業強國,大力生產武器,它的武器裝備就是一個特性皮實耐用,武器實用性較大,操作性強,還便於維修,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要贏得一場坦克對決的勝利,你就用虎式;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那就用T34!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蘇德武器裝備的特性。

柏林戰役時美軍早已經在歐洲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德軍在柏林戰役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懸念就是能支撐多久。


王者榮耀26755931


二戰德國前期所向無敵,橫掃歐洲大陸,一直到攻打蘇聯的時候由於天氣的原因受阻,多方面的因素導致蘇軍反攻德軍士氣大落節節敗退,德國的不敗神話破滅,士氣大受影響,而且德國有經驗和高素質的士兵都在前期的戰場上消耗得差不多了,後期戰場上的德國軍人戰鬥力已經遠不如開始階段的戰鬥力。


加上德國的武器裝備在前期有很大的優勢,只是在戰爭的進度裡面,損失越來越大,導致後面後勤補給跟不上,武器裝備完全落在了下風,而且德國被兩面夾擊,士氣已經完全消失,國內的恐慌情緒蔓延,士兵和老百姓的厭戰情緒發作,使得德國士兵已經無心戀戰,戰鬥力已經非常的低,所以就算擁有百萬軍隊也抵擋不了蘇聯幾百萬大軍的進攻。

而且蘇聯的武器裝備在二戰後勤得到了更新換代,裝備實力已經超過了德軍,外加上美國英國的支援,德國首都柏林整天被同盟國進行戰略轟炸,徹底打垮了德國國內的心底防線,讓德國認識到了局勢已經成為了現實,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失去的德國怎麼還能抵擋美蘇的進攻。



決定戰爭的勝敗的因素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因素,還有比如說武器裝備的因素,比如說軍人素質和士氣的因素,比如說指揮官戰術運用的因素等等,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這些都是蒼白無力的,之所以德軍守不住柏林,最主要的是美蘇的部隊擁有絕對的實力,德國處於絕對的劣勢,輸是絕對的,區別只是在於時間長短快慢而已。


無法超越的足跡


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軍工能力相差甚遠。打仗打的就是軍工,打的就是消耗。柏林戰役處於二戰末期,德國各大軍事戰略要地軍被盟軍與蘇聯佔領,這些軍事戰略要地的失陷使得德國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嚴重下滑,已經無法支撐德軍部隊的精良裝備以及消耗了。可以說德軍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低到了二戰最低谷。反觀蘇聯,其不僅得到了美國的軍事援助,自己的軍工生產能力已經遠遠的大於消耗了(簡單說,德國打壞蘇聯一輛坦克用的時間,蘇聯已經生產了幾輛甚至幾十輛出來了)。

其二:此時德軍已不是當年的德軍了。柏林戰役時,德軍當年的主力早已不復存在,現在所存的也只剩下娃娃兵與老年兵了。筆者不說這些人的戰鬥意志如何,但是戰鬥素養肯定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了。可能也只是保衛家園,消滅蘇聯侵略者這個最後的意志在支持著大家了。

其三:四面楚歌。柏林戰役時,德軍已經被盟軍與蘇聯全面包圍了,完全沒有了任何翻盤的可能了,不像當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還有大後方可以退卻,德軍沒有了退路,沒有了資源,沒有了援兵,可以說什麼都沒有了,失敗已經籠罩在了整個國家人民的心中了。

其四:士氣相差太大。戰爭中士氣是軍隊勝利的重要保障之一,沒有士氣的部隊如逗逼意大利,如今阿拉伯聯軍那真是出來不是打仗的,純是搞笑的。而在柏林戰役前,蘇聯一路高歌猛進,從莫斯科打到了柏林城下,可以說士如宏圖。而德軍從戰略初期的短暫勝利以後可以說沒有什麼好消息傳來,天天丟失領土,敗仗不絕於耳,雙方士氣之差距可以說又如天上與地下。

以上純屬筆者愚見,大家切勿較真,非喜勿噴。


polityW


德軍雖有百萬,比起巨大的國土面積和蘇軍無休止源源不斷的兵力和裝備補充,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必然被戰爭拖垮。德軍要取得勝利就要依靠的是出其不意和良好的軍隊素質,“閃擊戰”戰術對蘇戰爭還是很有效果的初期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中期由於統帥層對戰爭形勢過於樂觀忽略氣候盲目進攻斯大林格勒,沒有繼續東進佔領工業區和資源區阻斷戰爭動力源,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失去了先機,在後的一系列戰役中損失了大量骨幹部隊,蘇軍也在戰鬥中得到了鍛鍊軍隊素質的差距在逐漸拉今。此消披張德軍就在無彌補的消耗中走向失敗。

最後就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心鎖姐姐


兵敗如山倒,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在二戰歐洲戰場末期,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德國大部分領土都被盟軍佔領。盟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德軍只能做最後的抵抗了。德軍在柏林佈防只80萬人,而蘇軍的兵力卻達到了250萬人。

守衛柏林的德軍是德軍中非常精銳的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而面對絕對優勢兵力的素錦,德軍的兵力根本不夠看。而且,德軍之中,並不全是有經驗的作戰部隊,很多都是臨時抽調出來的軍隊。蘇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恐怖的數字,6000多輛坦克、7500架飛機、42000門火炮,光這些武器,就夠德軍喝一壺的了。

柏林德軍的坦克火炮從數量上根本就不是蘇軍的對手了,到最後,很多德軍將領想坐飛機跑都沒法跑了。即便德軍在柏林抵擋住了蘇軍,但德軍沒有後援沒有後勤,而蘇軍可以從東線佔領的地區源源不斷的為前線蘇軍輸血。而在幾十公里外,英美盟軍也是虎視眈眈,可以說這個時候德軍已經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柏林戰役,德軍毫無勝算,僅僅是困獸之鬥。而這隻困獸,仍舊給蘇軍帶來了二十幾萬士兵傷亡的代價。


御史三大人


德軍怎會有百萬大軍?一萬人差不多!個個徒手以一擋百,讓蘇軍付出一百萬人傷亡代價,而且自己毫髮無損全身而退。柏林哪曾失陷?一直掌握在德軍手中嘛。歷史學家罔顧事實,肆意欺騙!


歷史扒糞機


別看德軍紙面上五百萬大軍,其實就是一盤末日散沙。沒有後勤、沒有補充、物資不多、裝備簡陋、缺少彈藥和油,而且軍心不穩,很多人已經不想打下去了……反觀蘇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後勤充足,眾志成城,打起來一下子能壓制住德軍火力。並且戰場制空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蘇軍手裡,柏林能撐上那麼多天已經很厲害了,德軍就算天神下凡也無法改變戰敗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