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借書不愛還的皇帝,難道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

古代有一位借書不愛還的皇帝,難道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

袁枚藏書很多,但後來自己也想通了,把他的藏書都給散了,還寫一篇《散書記》,其中說,天下寧有不散之物也,於是讓書籍流迭於無所謂的子孫,好歹也在身前可以看到他歸於何處。

至於他的書最終散到哪裡去呢。其實,流到皇帝那裡。乾隆皇帝,歷史上風雅的皇帝很多,但風雅過乾隆的皇帝,還真不多。乾隆愛書,於是袁枚也就只能散書。與皇帝比較起來,書借給朋友不還,也就不叫個事情了。

古代有一位借書不愛還的皇帝,難道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

乾隆知道江南豪富多藏書,而且知之甚詳,連書籍流通變賣的渠道都調查的清清楚楚,當然就更知道,誰家有書,誰家有什麼樣的書。聖口一開,像藏書家們借書,承諾都是要還的。——多次發佈諭旨,應允凡進呈書籍一律抄借後發還給本人。但實際呢,卻很難被履行。

古代有一位借書不愛還的皇帝,難道是因書中自有顏如玉

皇帝嘛,你好意思追這要還書。於是江南這些藏書家,多年珍藏為之一空。搞到大家最後都有些心灰意冷。袁枚《散書記》也寫書來了,無非給自己下個臺階。

癖好這樣的 事情,就怕攔腰一斬,斬完了,即便頭在或者腳在,還有一個屁意思啊。

乾隆皇帝借書幹什麼呢。當然是搞《四庫全書》啊。至於《四庫全書》的作用,呵呵之吧。你還當乾隆皇帝真愛書啊。所謂“務須詳慎決擇,使群言悉歸雅正”。

什麼才算雅正呢?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吳晗說的太直白了,他不倒黴誰倒黴。

從古到今,

皇帝愛的,當然只有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