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是如何促進儒家思想發展的?

手機用戶92224123123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分別是:黃宗義,顧炎武,王夫之,他們是17世紀進步思潮的代表。 黃宗羲在經濟方面,發表了著名的“黃宗義定律” 。在思想上,他表達了對君主專制的合法性i和君主權力來源的質疑,還主張開放學校環境來限制君主的權力,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但在當時環境下己屬實不易了。 … 顧炎武,世稱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過反清復明戰爭。他特別注重邊防和西北地理研究,他學問淵博,對囯家典制,郡邑掌故,天義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之學都有研究,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等。他一生致力於“明道救世"這一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響亮的口號,就是這種思想生動寫照,另外,他還強調“學以致用"讀書要於社會實際相結合,走入社會實地考察,這種思想不僅在當時有實際意義,對於當今的教育仍然有重要指導意義。

王夫之,字而農,也參加過反清復明爭戰,後來在石船山麓定居下來,他勤於著述,著作有一百餘種,有《周易外傳》《思問錄》《黃書》等,他反對“程朱理學”,他倡導學以致用,讓知識分子關注社會實際。還提出了啟蒙性見解,就是“事物矛盾導致運動變化的宇宙法則丷,還提出“性者,生理也"觀點,他的思想在當時幾乎是異端的。


用戶8356016487665咪


第一,從政治方面來說。不管是李贄還是黃宗羲以及顧炎武王夫之,他們都不同程度的提出了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言論。尤其是黃宗羲他在《原君》這篇文章中明確的提出了反對君主制,他說以一人之力與眾人戰焉有不敗之理?

以天下之人力物力以供一人之淫樂,此既不合理也。故而,黃宗羲明確提出反對封建君主制思想。顧炎武也明確指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故亡國和亡天下是有區別的。因此,他明確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主張運用人民的智慧,限制君主的權利。

第二,從經濟方面來說,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手工業者以及商人逐步走上了歷史舞臺。但由於我們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因而重農抑商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場。面對這種情況,黃宗羲明確的加以批駁。他指出,手工業者、商人和農業一樣是民生之本,一樣應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同時顧炎武和王夫之也主張文人多研究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而反對文人空談誤國。

第三,從思想方面來說,他們反對董仲舒程朱理學所提倡的三綱五常思想,也即君為臣綱。而主張恢復孔孟思想當中的民本思想,也即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民貴君輕思想。這對於封建君權高度集中的明清之際來說無疑是大膽的石破天驚的。同時,顧炎武反對程朱理學家的空談誤國思想,主張學以致用,提倡讀書人走出家門,在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灼見。而王夫之更是旗幟鮮明的反對程朱理學的先驗論和天命論思想。建立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總之,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以往的儒家思想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從而構建了新的儒家思想體系,從而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他們的思想仍然沒有徹底脫離儒家思想體系的範疇。











白雲九段


明清兩代,是儒學思想由反動向腐朽轉化的墮落時期。文人們全盤犬化,唯帝王馬首是瞻,見貴族君子就搖尾巴,見小人百姓就狂吠。“小人”一詞,原本是指廣大普通勞動人民而言。明清時之文人,則將小人汙名化。使其成為罵人的惡毒語言。久而久之,就完全異化了“小人”詞義。儒家鼻祖孔丘,是以輕慢,欺侮廣大小人百姓,犧牲最廣大的小人百姓利益,維護帝王官紳貴族君子利益為終極目標的。雖然立場,言論很反動。卻也不失客觀態度,多能以實而論。明清時之文人,徹底丟棄了老鼻祖的客觀態度。將反人民的思想論調推向了極至。將小人百姓說成了沒有道德的群體,不可救藥的群體。這一觀點的異化,深誤國民之後。直至今日,諸多文人高官,仍不知“小人”即是人民之祖,成天敞口胡道,大罵人民之祖。實堪可悲也。


看透古今


不認為有所促進發展。大都是傍虎吃食的鷹犬,邀寵爭名的醜類。

至於黃宗義之另路,似屬反儒之論,即便對社會小有微益,如於儒學有害,也不是主線發展。

王夫之等,也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反清復明當時來看,是積極的。其作品《周易外傳》等書,老而朽矣未能得見,但從“外傳”二字,產生一些疑惑,不知怎麼個外法,不敢置評。

僅從社會影響來說,沒看到大的效果。

總體上看,未能產生扳倒本答開篇之論的基本實效。均應對儒學漸呈弱勢負其責任!

故仍維持原議,嘻嘻!因不夠個兒,不敢曰維持原判,候教於高人。


西山逸隱


這個事情應該怎麼看,首先要把明清這兩個字做一個劃分,明朝的中前期做一個時代劃分,明末至清做一個時代劃分,不然我們是不好做比較的,然後我們可以得到兩個漢學的代表學派,就是宋明理學和乾嘉學派,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他們的研究和貢獻做比較。宋明理學的特點主要是把東西越說越玄,乾嘉學派是立義必憑證據、孤證不為定說。那麼宋明理學實際實際相當於大學,就是解釋經典的哲學思想,乾嘉學派相當於小學,(這裡的小學不是我們今天上小學的小學,是傳統語文學裡的分支訓詁學、音韻學……)是解釋最根本的字、音、義的部分。宋明理學最終使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在思想上的成就自然不必多說了。乾嘉學派是搞科學的所以我們今天音韻學在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這些在文學院。這樣就很明白了,宋明理學在思想哲學上成就很大,乾嘉學派在漢學學術研究上更科學,學術成果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這樣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清朝的學者總愛罵宋明理學的前人,說他們這個說得不對,那個說得不對。其實就是因為大家關注的點不一樣。比如說宋明理學的朱熹說: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有堂。……《詩經終南》-說是終南山有條樹、梅樹,有個堂屋,堂屋旁邊有個斜坡什麼什麼的……。乾嘉學派的王念孫說不是:明明是終南山有條樹、梅樹、枸杞樹、海棠樹,那個紀就是枸杞的杞,堂就是海棠花的棠。別字而已。還有《史記》首鼠兩端,實際就是躊躇兩端,別字而已。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古代多得是,不是今天的人才會玩,比如說同學寫童鞋,什麼也神馬。寫別字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宋明理學往往關注的是大意,乾嘉學派是那個字都要跟你列證據,給你說明白咯。


九磚學士


中庸之道是害人之道,避重就輕,不敢迎難而上,辦不了大事。


大白沙之父


我對儒家那套不感興趣,研究它對每個人自身有何益,沒有一點實用價值,有時間我只研究佛,道,中醫文化,這樣的學術研究才價值。


雪鐵龍26


明清時期沒有思想家,只有專制論者。沒有推動儒發展,推動卦建專制論的發展,使中國陷入封建專制主義的深淵。其流毒影響深遠。一群黑心學者仍在炒作王陽明之流的精神變態邪說,無非是為了騙幾個黑心錢而已!!


單闕100296321


明清時代的大儒只有顧炎武,也只有他能稱得上一代大儒,他以自身踐行了自身的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苦行僧的方式證明自己的主張,至少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言論並不是沽名釣譽,而是自己用自己一生來篤行。


有熊歷史


明清之際的儒發展的最大成果是:死背硬記,儒者變為‘肯書蟲’。死背背死八股文,做官為做上等人;世界注重科技事,腐儒抱屍鑽古墳。一杯酸腐的苦酒,麻醉暈倒了龍的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