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不死,曹操能否避免赤壁之敗?

梁溪居士陸建榮


客觀評價是,若郭嘉沒死,赤壁之戰不會改結果。因為一場動輒十幾萬人參戰的大型戰爭的勝敗,是不可能因為一個人在不在而改變結果的。

其一,曹操剛拿下荊州不久,收了劉表的舊部,這部分兵在赤壁之戰時作用並不大。曹操軍隊也正好遇上瘟疫,軍隊戰鬥力不強。

其二,赤壁之戰不只是一場水戰,前面還有烏林之戰,曹操方在烏林之戰失利,雙方才對峙江邊。關羽也說了,“烏林之役,左將軍親冒矢石,戮力破敵,豈得徒勞而無尺土相資?今足下復來索地耶?”可見,曹操在赤壁水戰前,軍心已失。

其三,雖然郭嘉沒了,但是赤壁之戰期間,曹操最厲害的一幫謀臣武將都還在,荀攸,程昱這些人不比郭嘉差,依然也是避免不了失敗。

其四,東吳水軍戰鬥力,在水上遠勝曹操的北方士兵。綜合所上,郭嘉在不在,不影響赤壁之戰結局。

現在很多年輕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把一個人的能力吹得過高。往往忽略了大局,忽略了團隊作用,這是不夠理智的。


躥騰騰


曹操說過一句話“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這是曹操經赤壁大敗逃回北方後說的,這也留給後人心生疑問的地方,到底郭嘉能不能力挽狂瀾阻止赤壁慘敗?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大家都聽過。演義中赤壁之戰孫劉大勝,筆者以為靠的是孔明借來了東風。而實際歷史上赤壁之戰和諸葛亮沒有半毛錢關係。周瑜常年江上練兵,熟知長江氣象,抓住時機趁東南風起,夜襲火攻曹營。蘇東坡一句“三國周郎赤壁”可見赤壁之戰靠的是周瑜的運籌帷幄,親身探曹營,見曹軍戰船大鎖連環,定下火攻之策,曹操後又派蔣幹勸降,蔡中蔡和詐降。周瑜反間計,黃蓋苦肉計,詐降計。最終等來了戰機,憑藉東南風大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曹操自己也說過赤壁一戰,成就了周瑜之名。

若郭嘉在,雖然能識出周瑜的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但是郭嘉是北方人,絕對算不出隆冬時節江上會有東南風。徐庶也看出了周瑜的計謀,但是徐庶不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像徐庶郭嘉臥龍鳳雛賈栩都是鬼谷子一脈,徐庶能看出來周瑜要用火攻,孔明能看出來是苦肉計,郭嘉肯定也都能看出來。但是東南風郭嘉是萬萬也算不出來的,像氣象這種事,變化萬千,就連千年後的現代科技技術手段都不一定能準確預報出來,何況是當時。所以赤壁之戰若郭嘉在,曹軍還是會敗,但不會敗的這麼慘。沒有了黃蓋詐降,蔡帽也還活著的話,曹操不會敗走華容道,險些喪命,從關羽刀下討得一條生路。





刪鏡頭放映室


我認為不能。

首先我想說,正如不要神化諸葛亮一樣,也不要過度神化郭嘉。

或許是因為郭嘉英年早逝,和曹操的一句若奉孝在,何至於此,留給大家很多想像空間。但是即使郭嘉在,也一樣無法避免赤壁之敗。

為什麼呢?

因為從各個指標上比較,曹操都不佔有絕對優勢。

士兵數量上,曹軍二十萬雖佔優勢,但孫劉聯軍也有七萬,曹軍北方人不善水戰,又加上不熟悉地形,此消彼漲之下,優勢並不大。

頂級謀臣上雙方也相當,雖然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但在頂級謀士上,諸葛亮,周瑜,魯肅等比曹操手下的還略強一點。

武將上,雙方也相當,曹操並不佔優,劉手下有大家都知道的關張趙等,孫手下的太史慈甘興霸也都是當世猛將。

所以從構成軍事實力的三個方面來看,曹操有優勢,但不大,孫劉也有很大勝算。我不認為多個郭嘉能改變這樣的力量對比,郭嘉充其量也就是諸葛亮,周瑜,魯肅這種水平,因為郭嘉終究不是外星人。

這和後來的晉滅吳完全不同,晉以泰山壓頂之勢壓到吳的腦袋上,吳就舉國投降了,力量已經完全不能比了。

如果郭嘉沒死,我猜他也一定會像賈詡一樣勸曹操回去修養休息,積攢力量,赤壁之戰壓根不會爆發。若曹操執意要打,結局恐難改變。


溜溜蔥


很難,通常人們所說的赤壁之敗,都是指發生在烏林的那場火攻。而真正發生在赤壁的是一場遭遇戰,曹操本部遭遇了劉備、周瑜的聯軍,戰敗。

第二次發生在烏林的才是火攻,曹操中了黃蓋的詐降計,而曹操在赤壁一役戰敗,有一部分原因是疫病,這也導致了曹軍士兵戰鬥力下降。而疫病這個因素是難以避免的。

事後曹操在給自己找臺階下的時候,也只是提到了疫病這種事,並沒有提偷襲的意思。

曹操在戰敗後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要是郭嘉在可能就變成“戲志才在,不使孤至此”。曹操在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實在是有些膨脹,賈詡勸他休養生息也沒勸住。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郭嘉傳》

後太祖徵荊,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三國志·武帝紀》

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三國志·先主傳》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三國志·吳主傳》


秉筆春秋呂書生


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後,說過:若奉孝在,我安能有此一敗!透出了雪上加霜的失落感!如果說,郭嘉沒死,估計就沒三國這段歷史了!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但首席謀士,還是郭嘉!其它謀士是出主意,但決定策略的時候,曹操都會找郭嘉商議分析決定!尤其是重大戰役!曹操赤壁之戰以前,從弱到強,已經佔領一半的江山後,郭嘉死去!我估計起初曹操也是惋惜悲痛,到沒有那種失去主心骨,或失去靈魂人物的感覺!因為在他看來,國土面積,兵力,經濟,都是絕對性壓倒實力,可以勢如破竹的統一全國!但在赤壁之戰失敗後,他懷念郭嘉,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他知道他所碰到的對手諸葛亮和周瑜都非常厲害!另一方面就是這時他又想起郭嘉這個靈魂人物對他的重要!失去郭嘉,就好比最好吃的東西沒有了鹽味!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歷史上有句話,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如若郭嘉沒死,並且孔明也加入了劉備,估計還是不會有什麼三國局面!因為郭嘉的才華不差於諸葛亮!在絕對優勢面前,可以完全碾壓!歷史沒有如果!這是個人看法!


九富盛


首先要分析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能不能避免?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由於知道魏軍大都不諳水性,孔明和周瑜決定用火攻。

假意投奔魏軍的龐統建議曹操,把魏軍的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議。

周瑜打黃蓋,黃蓋假意投降魏軍。黃蓋在孔明推測出東風將至的時候,帶著數十艘裝滿了柴草的船去投奔魏軍。

綜上可知,曹操失敗主要有兩點。

1.接受龐統計策,鐵鎖橫江。

2.接受黃蓋來降。

首先來看曹操為何要將船隻用鐵鎖連起來呢?只因曹軍大部分都是旱鴨子,缺乏水上作戰經驗,在穿上走動都會搖晃,鐵鎖連戰船可以很好的避免士兵因船體晃動帶來的不適。

那麼郭嘉能否看破這個計策呢?依在下愚見,郭嘉就算看出來了也無計可施,因為這就是個陽謀!做了,對自己有利。不做,士兵們戰鬥力至少下降五成。

至於黃蓋苦肉計投降。三國時期投降的將領多不勝數,比如關羽降曹,馬超降劉等等,難道人家投降你能視之不見嗎?更何況曹操有荊州軍歸降在前,曹操那時估計志得意滿的很,哪有心思考慮這是不是陰謀,畢竟黃蓋來降所帶不過十數條船,對曹操八十萬大軍來說不過爾爾。

如果郭嘉在世可能會規勸曹操小心行事,但對此刻意氣風發的曹操來說恐怕是忠言逆耳了。

歷史沒有假如,但是不妨礙我們去推測!


劉本儒


歷史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凡是有大才之人基本都是好色之徒!郭嘉也不例外,而且對於女色那是迷一般的喜歡。


儘管歷史沒有如果,但歷史可以假設著玩!假設郭嘉不死的話,歷史上,還有沒有如此精彩的三國還真的說不準。如果赤壁之戰時,一代鬼才郭嘉仍然還活著的話,估計一向喜歡玩火的東吳人搞不好會燒了自己,赤壁之戰的輸家估計也不是曹操了!

郭嘉與曹操共事十一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由鳳凰變成了燒雞,他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國志也稱:郭嘉為世之奇士。
假設赤壁之戰的時候,郭嘉還活著,那麼,赤壁之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從毛澤東多次要求黨的高級幹部讀一讀《三國志·郭嘉傳》,並要求高級領導幹部在多謀善斷這件事情上,要好好學一學人家郭嘉。如此一來,我們似乎就能知道一個大概的答案了。


還原歷史影像


郭嘉不死周郎肯定無計可施,曹操能否平定江東不敢說,至少不會敗得那麼慘。


桑水漁人


郭嘉要是活著,提前就能料到結果,所以曹操可以避免失敗的命運


仙劍奇俠37927120


必然不能啊,沒有赤壁也有藍壁。當時天下大勢不是一錘定音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