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雍正為什麼願意戴個金黃色的假髮畫像?有什麼隱含的意義嗎?

青燈問史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劇情相信大家印象深刻,那就是雍正帝繫著紅領巾,戴著金色假髮讓三個外國人畫像。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跟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不同,電視劇把雍正帝刻畫的非常正面,而小說,則更顯的陰險一些。

雍正帝一直是正面形象出場,也非常顧及自己的臉面,但是為什麼會有自毀形象,戴著洋人的玩意兒畫像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一下,他找洋人畫像之前發生了什麼?

當時的新政已經推行到白熱化地步,作為反對派勢力,也擰成一股力量,堅決發對,對於新政的執行者,也到了壓力最大的地步,各種負面效應接踵而來。

尤其是伯倫不歸酒樓,那裡聚集著一群閒散旗人,尤其那個那大爺,說話辦事講究的很。在之前就是酸裡酸氣的講雍正帝其實是篡位,後來還號召旗人不種地,反抗雍正帝的新政……

也正是針對旗人的這種狀態,雍正帝親自下地耕種,更是給一個旗人老農六品頂戴,還當場下跪行禮,對,你沒有看錯,是雍正帝下跪行了拜師禮。

嚇得老農跟圖裡琛也趕緊跪下來,從圖裡琛的驚訝神情看,他也沒料到雍正帝會來這一出。

而在場的旗人中,尤其那個穿白色馬褂的旗人,在伯倫不歸酒樓可是口號喊的響亮哦,到這裡也不得不下跪了,後來一群旗人就開始找老九胤禟和老十他們尋求幫助了。

最終他們給出的主意,就是把地租給漢人種,這樣收的租金比干領旗人俸祿都要高!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三個外國洋人畫家來給雍正帝畫像了……

二、

這個地點是暢春園,通過李德全的話講,就是新政執行的很到位,老百姓生活好了,國庫也有錢了,官員們辦事也方便了。雍正帝高興,也就沒那麼忙了,再加上老十三胤祥要養病,索性跟他一起住進了暢春園。

正當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聊的熱鬧的時候,來了兩個宮女,其中一個就舉著假髮套,結果雍正帝拿起來把玩了一下,什麼話都沒說,面帶笑容,站起來走了……

由此可見,這個假髮套應該是雍正帝提前囑咐好了的,不然他不會是這個表情。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有些地方還是尊重歷史的,也從一個側面刻畫出了雍正時期的國家情形。

其實經歷了清朝初期的閉關鎖國之後,到了雍正帝時期,清朝對國外的開放程度還是相當高的。不僅有很多洋貨進入到大清,還有很多傳教士也開始到達,另外清朝的瓷器和絲綢也大量賣往西方。

比如劇中隨處可見的眼鏡,懷錶等,不僅雍正朝,康熙朝很多洋玩意都有了:

舉薦新太子的前一晚,康熙帝就送給佟國維一副老花鏡,告訴他這玩意看東西會更清楚一些,後來雍正帝批奏摺都是要戴老花鏡的。比如監斬張五哥還有李紱的時候,監斬官掏出來的懷錶,以及雍正帝免了李紱罪時,大殿角落裡的落地鍾。

也就是說,雍正帝,包括前面的康熙帝,對這些西洋玩意都不排斥,而是歷史上也是如此,甚至雍正帝還拿著西方的獵槍去打獵呢。

當然,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也不能妄加揣測雍正帝對西方的態度,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他熱衷於西方油畫,並畫了多幅不同尋常的畫像。

劇中的繫著紅領巾戴著假髮套的畫像就是其中之一。

三、

這時候就得提到雍正帝的意志了,不要以為這段畫像的劇情非常突兀,其實寓意深刻:

首先,新政的推行已經到了瓶頸期,能不能撐過去,尚不得而知;其次,反對的勢力還很大,而且他們舉的旗號就是祖宗定的規矩,不能輕易破壞;最後,雍正帝必須要對新政表個態,讓大家知道自己意志力的強盛。

無疑,畫一張石破天驚的畫像,能起到石破天驚的作用。

前面也講了,雍正帝都親自下地幹活了,連自己的腳都凍傷了。都賜老農六品頂戴了,連自己都向老農下跪行拜師了。都繫著紅領巾,戴著金黃色的外國洋人的頭套畫像了……

試問,還有什麼他不敢幹的?

他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大家,改革是必須要改革的,如果你們覺得你們做不下去,那就看看朕,朕連最在乎的畫像都不在乎了,誰能比朕大?

通過前面宮女送假髮套雍正帝沒有拒絕可以看出,這之前他肯定跟國外畫師溝通過,也獲知了這個時候的歐洲國家。以繫著絲帶,戴著金色假髮畫像最為時尚,而雍正帝顯然此時的心情不錯,也想體驗一下時尚的感覺。

不要覺得劇中的畫像已經很過分了,你是沒有看到真實歷史中的雍正帝,他的畫像比這個還要出格。

比如這幅打虎圖:

是不是很配他的執政方針和劇中的新政啊?

而且這幅畫飽受儒生仕子們詬病,認為雍正帝有傷風化,堂堂大清帝國的皇帝,竟然穿著西方蠻夷小國的服飾打虎,豈不是貽笑大方了?

四、

但是到了劇中這裡,雍正帝卻沒有換衣服,僅僅是繫了紅領巾,戴了個假髮套,龍袍還是穿在身上的。

可以這樣理解,軀殼仍然是封建國家的軀殼,但是頭腦已經跟西方國家接軌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雍正帝的新政必定會失敗,雖然他改革的決心很大,但歸根結底還是封建國家革自己的命,是在封建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治標不治本,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雍正朝,他還曾經提出過火器改革,這個理論比後來洋務運動提出來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要早的多。只可惜最終沒有執行下去,不然的話,或許歷史就此改寫。

而雍正帝的這幅畫像,以及後來的各種各樣的畫像,當然劇中的圖片應該是出自這一張,只是領巾的顏色變成了紅色。

雍正帝還有這麼多畫像呢:

彎弓射孔雀!

猴子送桃!

撫琴一首!

這是要上天啊!

兩龍相爭!

可以說,雍正帝是打破傳統,執行改革的最開明的清朝皇帝,如果後來的乾隆帝能像他一樣也畫這麼幾張圖片,說不定清朝晚期也就沒有被列強欺負的份了。

說不定,我們就是那些列強之一……

劇中的畫像,或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裡面,郎世寧為雍正畫像的時候,除了穿著龍袍外,就是戴著金黃色的假髮,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可是雍正似乎並沒有感到抗拒,沒有畫完,還囑咐等他有空了繼續畫完。

雍正此舉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1.假髮並不稀奇,假髮流行皆因時尚。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度娘對假髮的定義進行查詢,你會發現,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假髮起源於很早很早。從假髮的起源到發展,各種史書上都有跡可循,可謂假髮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一起在發展。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對假髮的熱愛從未間斷。為什麼假髮如此流行,如果按照現在的用詞來表述,就是兩個字:時尚。不要認為封建社會就沒有時尚,時尚自古有之,時尚之流行,在於人類對於美的感悟和喜愛,假髮,作為時尚的一部分,流行於各朝各代正常不過。《雍正王朝》雖然是一部正劇,雍正戴個假髮玩兒玩兒與假髮時尚流行並不違和,想必是當時金黃色的外國發套在中國流行,所以雍正也戴戴試試。

2.彰顯皇室風範。當然,雍正不是平頭百姓,一定不會戴一個普通平民使用的假髮在宮中顯擺,郎世寧從國外來,帶來的畫風必然也是歐洲皇室的畫風風格。雍正所戴的金黃色假髮,據我查證,正是當時歐洲皇室流行的假髮髮飾,大家可以在度娘上搜索,雍正時代,大概歐洲皇室很多貴族畫中,都有這種假髮的身影。所以,郎世寧在給雍正畫畫的時候,為了表達身份和地位的尊貴,也戴此種假髮。

3.凸顯雍正改革家的風範。如果看二月河原著小說,你看到的是一個陰毒嚴苛的雍正,如果你看電視劇《雍正王朝》你看到的是一個極具改革精神的改革家。雍正不是保守派,對世界充滿好奇感,是一個愛接受新鮮事物的皇帝,而歷史上真正的雍正也是如此,作為改革家,雍正戴上西洋的假髮,是要向世人展示,他對改革的信心和堅持。其時正值雍正的改革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保守派與清流,以及大官僚大地主階級不斷製造改革的阻力,已經令雍正焦頭爛額,但是雍正對改革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誰也別想因此而破壞改革新政。不要小看一個假髮,一次畫像,從這個細節就可以充分表現雍正的決心。這也是這部劇之所以成為經典的緣故,這絕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鏡頭。

這個鏡頭雖然不比其他情節更具內涵,但是其中隱含的意義非凡,是非常暗和整個《雍正王朝》主題的。


青燈問史


意大利傳教士朗世寧曾在做康雍乾隆三代宮廷畫師時,曾不惜筆墨,大篇幅地記載了雍正皇帝的生活軼事。

在朗世寧的眼裡,雍正簡直就是個工作狂人,每日朝九晚五的伏案工作。如此勤勉的作風,以致讓他一度難以理解乾隆卻為何是個及時行樂的帝王。

雍正皇帝修佛,卻又偏偏愛吃肉,特別是鴨肉、驢肉,他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他的價值觀十分獨特而又有趣,就連休閒生活也與旁人不一致。那時候,皇帝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已經搬出了紫禁城,到了圓明園裡辦公。雍正皇帝最喜歡縱情于山水之間了,只是與他的兒子乾隆不同,他的山水是自己親自操刀設計的圓明園的一畝三分地。

雍正年的時候,圓明園的金碧輝煌與壯麗,還遠比不上乾隆朝三分一,但是雍正卻是能常常一個人在這裡面玩得不亦樂乎。

雍正皇帝修佛,性喜靜,經常在圓明園搞角色扮演。

或冥想苦修的禪師。

或放蕩不羈地醉酒詩人。


或隱匿修仙的道士。

或松下琴瑟的雅士。


或樵夫,或釣叟,或擺渡。地點也頗具中國古人文人雅士高山流水之風,或怪石嶙峋之間,或瑰麗松柏之下,或縹緲湖泊孤舟之中。

並且衣著也都很考究,如果不是知道他便是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便很容易便信了。

雍正每次搞角色扮演,必定會拉著朗世寧給他做畫,留待後世觀摩。

可見,二月河老師《雍正王朝》裡面對雍正這個戴金髮的刻畫,並非亂點一通的,而是有考究的。雍正思想前衛,活跳,總能夠很樂意第一時間接受新事物,並且親臨其境。




當時的金髮,對於歐洲人來說,都是大權貴人的髮飾。雍正那些小心思,都在二月河老師的筆裡了。


不書公子


雍正是古代帝王中Cosplay第一人。

眾所周知,雍正是一名工作狂,登基後除了一次生病和只在生日那天放假,幾乎是全年無休。儘管雍正是一名工作狂,但他徹頭徹尾是一名文藝青年,年少時手抄一本《悅心集》,雍正對田園山水,修禪悟道,有著超乎歷代帝王的迷戀,也有著超乎歷代帝王的剋制,不會因為寄情山水修禪而懈怠政務。

工作狂的雍正為彌補自己的遺憾,只能在畫中表達自己是文人、道士、老翁等形象,比如《雍正行樂圖》,這些畫不是雍正真實的生活寫照,卻能寄託他很多的生活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畫大多是雍正作為私人收藏用。當時清朝為避免漢化,禁止穿漢服,但雍正卻不顧這些,一副漢人打扮,甚至穿上西洋文藝復興後期,新古典時期服裝,可謂是新穎奇特。

最後,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是不會穿著西洋服飾出現在群臣面前,甚至他自己一個人時,也不會穿上。他只能通過畫中的另一個自己,來充滿想象,滿足自己的願望。


五味社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戴著金黃色的假髮,讓郎世寧給自己畫像。雖然只是一個看似不經意的鏡頭,但是內涵卻意義深遠。


《雍正王朝》的主題是改革。而決定改革成敗的不單單是堅強意志,還有高屋建瓴的視野。雍正究竟站在什麼高度去改革?

雍正頭戴歐洲皇室流行的金色假髮,身穿龍袍,這種打扮,實際上是改造過的。

他的原型是雍正的一副完全的歐洲皇室風格的全身畫像。這幅畫像中,雍正除了一張面孔是東方的之外,其餘都是西方的打扮,關鍵穿著這身服飾大虎,頗有創意。


這幅打扮曾經令困囿於成見中的儒生仕子們詬病,喻為不倫不類,有傷風化。堂堂天下之君,竟然仿效西方苦寒之地、蕞爾小國君主的穿著打扮。這是天朝上國的儒生們無法接受的。

然而我們熟悉的清朝到了中期,清朝皇室各種愚昧顢頇。視文明於不見,固步自封,一切都遵循祖宗成發,愈發脫離世界文明。才有了晚清失去的20世紀。

”頭戴假髮,身穿龍袍”這實際上是在說明雍正的改革雖然有高度,但是仍然是屬於對封建制度本身的改革。


但實際上這個並不能怪雍正。雍正戴假髮,已經說明了他具有國際性視野了。但是當時的世界真正發生劇烈變化的是乾隆時期,也就是說雍正死的過早了。

《雍正王朝》裡有一個雍正年間的“火器”改革,並未被提到,但就當時而言,整個清朝對“武器”的最大規模代際革新,除了”洋務運動”李鴻章主導的那次以外,雍正朝的這次革新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所以雍正在他當時的歷史處境之下,完成了自己可以完成的歷史使命。如果假他以時間呢?


無疑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雍正的改革,付出了自己幾世罵名的代價。卻讓清朝又雄居世界60年。如果乾隆也能坐下來畫一副戴假髮穿洋服的畫,晚清就不至於那麼悲慘了。


炒米視角


題主看樣子不會直接發文章,搞得不倫不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