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在大清河上拍的圖片 我配上拙作《小清河上的縴夫》

日本鬼子在大清河上拍的圖片   我配上拙作《小清河上的縴夫》

(聲明:日本鬼子在大清河上拍的圖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取自拙作《小清河畔》。可以從這些文字中,瞭解這幅大約同時代的圖片。)

小清河上的縴夫

濟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的內陸城市,1904年膠濟鐵路開通,濟南開來了有史以來第一輛火車,但運營權掌握在德國人手裡。濟南開埠後,運輸海鹽、流通貨物的需求,使小清河上的航運越來越被重視。山東巡撫楊士驤下令重新疏浚小清河並建立多個水閘,便於航運。

當時的小清河上,遍佈著來來往往的帆船。這些船自濟南順水下行時,大約兩三天到達海邊;逆流而上時,則需七八天時間。順風時,木船上掛滿白帆。逆流而上時,則需四五名精壯的縴夫躬身拉縴,另有一名年長的水手坐在船尾掌舵。

拉縴的縴夫大多隻穿一條短褲,赤著雙腳,因為一路上要不時涉過流入小清河的支流;夏天幾乎整日赤著上身,用一副木製的枷板斜挎在胸前。為了減少它對胸肩的勒拉,他們會將穿舊的布鞋底兒墊在中間。縴夫終日艱苦的勞作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弓著身子、艱難跋涉。有時為了協調一致還要哼出低沉的調子,那種悲壯的調子令人同情和傷感。每遇到逆風或重載,縴夫的前行異常艱難。若遇到汛期,河中“下山水”(濟南是小盆地,夏季暴雨後,南部山區的水迅速流入小清河,小清河的水會陡長,老百姓叫“下山水”),縴夫的勞作會有很大的危險性。

下行的船上往往裝載著布匹、石塊、工業品等,上行的船上大多裝著棉花、西瓜、糧食等。正是這條內河航道,打通了濟南通往海洋並聯系沿河各市縣的通道。在信息封閉的時代,它還是傳遞信息的途徑——哪裡鬧土匪了,哪裡打仗了,哪裡鬧災了,省城裡添了什麼稀奇東西、換了誰當官……

隨著過往船隻的來來往往,封閉的鄉村能獲得一些消息。鄉下的孩子因此喜歡主動陪著他們聊天,甚至能幫他們拉上一把,直到離家太遠時才返回來。

“濟南開了商埠,增添了許多買賣。這些商家都需要‘學徒’,而招收學徒的條件是忠厚可靠,念過書,會打算盤、會算賬。”類似我父親這些讀過幾年書的孩子,若不想呆在家鄉種地,去濟南府作學徒是當時比較好的一條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