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又是一個新年,孩子們都長了一歲。而父母需要關注的就是,孩子越大需要在意的方面也越多。

有句老話兒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是國人千百年來奉行的家庭倫理道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就有那麼一些家庭,根本不避諱,甚至認為都是自己的孩子,沒關係。

來、來、來,我們看看下面這幾個家庭的場景是不是讓你震驚?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案例一:一個朋友說,她表妹今年36歲了,在自己家的時候,夏天經常是不穿衣服的走來走去。一次她去家裡找表妹,結果就是光著給她開的門,進去以後才發現,她爸爸就在客廳看電視呢,問表妹怎麼不迴避一下啊,表妹說,那是我爸,又不是外人,怕什麼啊.........

案例二:某網友說,自己前夫在家洗完澡從來都不穿衣服就出來,還去婆婆房間溜達找東西。而婆婆也是不知道避諱,有一次正在洗澡,聽到外面電話響了,光著身子就跑出來接電話,幸好後來離婚了,要不也真是受不了.......

案例三:看到一個帖,兩口子和公婆在一起住,老公長期出差在外,她和孩子與公婆相處了5年。期間,公公多次洗完澡光著出來站在客廳裡,有一次她正好下班回來,一進門就看到了全景圖,趕緊回到自己房間,並向老公哭訴公公的奇葩行為,真是忍無可忍啊........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我們說,上面的這三個場景中的主角都經受過“不避諱”帶來的痛苦,而對於做出這些讓一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實施者來說,他們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正常,甚至覺得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沒必要大驚小怪,這樣的看法也著實讓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會有如此讓人不堪的行為和認識呢?按說,都是成年人,無論是年齡還是教育程度甚至於是家裡的長輩,怎麼會這麼不知道基本的行為禮儀呢?

下面就讓我們好好的探究一下其中的根源所在。

造成“不避諱”行為根源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看到有不避諱行為的既有子女也有長輩,而導致這樣的行為無非就是下面幾種原因: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1. 缺乏倫理觀念:父子、母子以及長幼尊卑,這些家庭倫理的東西在很多人的腦子裡是空白的,曾經我們拋棄了傳統中的很多東西,但是有一些是好的,是需要傳承的,必須找回來。
  2. 缺乏羞恥心理:羞恥心、羞恥感,這是一種因為內心道德羞愧而產生的恥辱感覺,自我意識,自我譴責的道德情感,是高尚的表現。而不避嫌的人,肯定是缺乏這樣的情感的。
  3. 缺乏家庭教養:一個人什麼該做什麼不敢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是受外界環境影響的,而且主要是家庭環境影響。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家庭教養程度,家風是不是正。
  4. 缺乏性別意識:性別的差異形成人們在男女關係、長幼關係的行為差異,其中男女關係更是最重要的性別意識。而這個意識也決定了一個人對待異性所採取的行動和態度。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四點,而這一點是從孩子3歲左右就應該建立的東西。確切的說,性別意識的缺失是在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建立性別意識的最佳時期

根據研究結果,孩子在6個月大,就開始對男性和女性的聲音有不同的反應。在9到12個月的時候,孩子即可根據頭髮和服飾辨別爸爸和媽媽的面孔。在2歲到3歲,孩子會將性別化的玩具與正確的性別面孔相聯繫。

男孩和女孩最早的行為差異出現在1到2歲,表現在對玩具和遊戲等活動的偏好和對同性別夥伴的偏好上。在2到3歲期間,男孩和女孩傾向於更多地說出與自己性別相符的詞。也就是說,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以後就開始建立了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注意,3歲是一個關鍵期哦。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另外,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與生活環境有極大的關係。大家小時候都玩的“過家家”遊戲,其中經常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扮演“爸爸”或“媽媽”。殊不知,長此以往,孩子極易出現性別認知混亂。

我們知道,孩子通常在5歲左右形成人格特徵,三、四歲是孩子樹立性別概念的最關鍵時期。而我們對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生理學教育,從社會化角度方面還應加強性別認知教育,而目前國內恰好忽視了這一點。

據統計,6~15歲是青少年最容易發生性別認知混淆的時期,重男輕女、家庭條件優越等原因,都容易導致孩子在這一時期發生性別認知模糊的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否則便很容易出現易性癖等心理問題。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

很多父母說,到底什麼叫性別意識呢?簡單來說,就是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並且採取和自己性別相一致的行為方式。

孩子的性別教育,對於家長們來說似乎再簡單不過: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大多數人認為沒有什麼教導可言。但專家指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非但關係到孩子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其心理發展。

那麼,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及時建立性別意識呢?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1、著裝符合性別特徵。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擁有性別意識,需要不斷學習。男孩子可以使用藍色的物品,女孩子使用粉色的物品。讓孩子從小感受到顏色與性別的關係。同時,男孩子穿褲子,女孩子穿裙子,能夠強化孩子對性別的理解。

2、注重性別啟蒙教育。

男孩子要在2歲以後跟爸爸洗澡,女孩子要和媽媽洗澡。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跟媽媽一樣。

3、不同性別不同策略。

男孩子要玩屬於男孩子的玩具,如汽車、機器人,而女孩子則要玩屬於女孩子的玩具,如洋娃娃。同時,男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擁抱,以表達對他的認可,而女孩子更多的是親吻,表達對她的呵護與愛。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4、時常提醒孩子注意。

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斷的給孩子強化性別意識,而且還要經常把一些屬於其性別的品質貫穿其中,如“你是男孩子,應該更勇敢”、“你是男孩子,應該不怕苦”等,把這些品質和男性特徵聯繫在一起,逐漸讓寶寶意識到他自己的性別。

總之,性別的自我意識是人的行動的一個重要標杆和尺度。人們常說的,男孩子應該有男孩子的樣子,女孩子應該有女孩子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性別行事。這樣在長大成人之後,才會有明確的性別區別意識,才會知道男女有別,理應避嫌。

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了,性別意識才是那些“不避嫌”行為的始作俑者,它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別認識、性別判斷,並且對於成人呢後是否能做出與自己性格相符行為的秘密也就在這裡。

都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可就是有不避嫌的家庭,該怎麼辦

你在生活中見過那些孩子已經長大了,卻仍然不避嫌的家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