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之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達4億公里,是一直被視為人類跨出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也是唯一經改造後適合大規模移民的星球。

太陽系之火星

火星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

太陽系之火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由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太陽系之火星

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開爾文,溫度單位,即從絕對零度-273.15℃開始的攝氏度)(-55℃,-67℉),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的跨度。儘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於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科學家認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火星存在水,應該儘快進行樣本採集和運送,一旦確認最後存在穩定的液態水,那麼將會有可能存在生命。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火星存在水,應該儘快進行樣本採集和運送,一旦確認最後存在穩定的液態水,那麼將會有可能存在生命。

太陽系之火星

移民外星球,對人類來說,可能是一種宿命,無可選擇亦無可逃避,而那顆荒涼的紅色星球——火星一直被視為人類跨出地球家園最初落腳的地方,因為如果我們想在太陽系內尋找可供未來殖民的星球。與其他行星相比,火星的條件算得上“友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