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開展TPM設備管理的四大日常管理要點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設備是生產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種機械和裝置的總稱,它是現代企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生產力因素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設備管理的重要任務就是設法延長設備的正常磨損階段,儘可能減少磨損值,縮短磨損速度,並運用精益管理等先進技術檢測設備磨損狀況,預防設備故障的發生。

- 2 -

企業中有關設備的購置、使用、維護、修理、改進、更新、調撥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總稱就是設備管理。而設備管理的根本任務就是讓設備完好,尤其是在生產使用中的設備處於完好的技術狀況,以保證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

設備運動過程是從選購設備開始,經投入生產使用、維修、再使用……直至報廢為止的設備壽命全過程。在這個設備運動過程中,存在著下列兩種運動形態:

1、設備的物質運動形態,即設備的選購、進廠驗收、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等形態。

2、設備的價值運動形態,即指設備的最初投資、維修費用開支、拆舊及更新改造資金的籌措等。

設備管理也就是上述兩種設備運動形態的管理。設備物質運動形態的管理稱為設備技術管理,一般由企業設備動力部門負責,設備價值運動形態的管理稱為設備經濟管理,一般都由企業財務部門負責。

- 3 -

而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磨損,其中主要是有形磨損,同時也存在著無形磨損。設備的磨損二般可能分成三個階段:

1、初期磨損階段,設備在使用初期的很短一段時間內,迅速磨去設備零件表面粗糙不平部分,這個階段稱為初期磨損階段

2、正常磨損階段,設備在正常運行條件下,處於緩慢的正常磨損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磨損速度較平穩,設備應具有最好的耐磨能力,設備呈最佳技術狀況。

3、劇烈磨損階段,設備工作到後期,磨損劇烈上升,超過正常磨損速度, 就 進入劇烈磨損階段。

設備磨損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故障,即失去了設備使用性能。與上述三個磨損階段對應,正常的設備故障也就分成初期設備故障、偶發設備故障和磨損故障三個時期。

我們可以通過設備管理中的手段方法,來預防和解決設備故障問題。設備管理是企業中的一項日常工作,管理人員每天都要對設備的各項內容進行檢查,設備的日常基本管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為設備檔案管理、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設備維修管理、設備的備品備件管理。


成功開展TPM設備管理的四大日常管理要點


- 4 -

一、設備檔案管理工作

設備檔案是設備一生最基本的記錄文件,記錄了一臺設備從規劃、設計、製造、到使用、維護、改造、更新、報廢的全過程。

作為設備管理人員,一方面要通過它獲取設備的管理資料;另一方面,要對它進行不斷完善和完整。完整是指對新的設備運行狀況和維護維修情況及時作詳細記錄,以備後查。同時無論是從節能降耗,或是安全使用等方面,都應該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及時重新修訂。

二、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

1、正確制訂維護標準並嚴格執行

維護標準主要有兩種:點檢標準和潤滑標準。點檢就是通過對設備運轉部件作正確詳細分析後,制訂標準,然後採用各種手段,例如聽、看、摸、嗅等,對這些部位按制定標準定人定時進行運轉正常性判定。潤滑標準應該從設備工作環境、性能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以免在實際潤滑過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潤滑作用以及造成汙染和人力物力浪費。

相同的設備在不同的企業和時期都有不同的點檢潤滑標準,設備管理人員應因地、因時、因經驗制訂,不可盲從。標準制訂結束後,應會同生產人員、維修人員會審後,再投入生產使用並嚴格監督執行情況,定時檢查記錄是否完整,是否按規程操作,切不可馬虎從事。

2、全員參與管理

生產操作人員是設備的直接使用者,他們對設備的使用性能比維修人員要熟悉的多,因此,他們往往能夠先發現比較顯而易見的問題,對於比較隱蔽的,就由設備管理人員制訂標準,交由他們負責,最終由設備管理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共同制訂工藝操作規程並隨時監督。

因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技術力量、經驗參差不齊,在設備的維護過程中應因人而宜,也可以採用A、B、C分類法,視設備重要和複雜程度,與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一一對應承包。

- 5 -

三、設備維修管理

1、提高人員索質。可以家通過採用自學、進修、授課等方式,綜合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並且通過多渠道、多層次,提高維修人員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時間及內容。前期應作好準備工作,包括修前檢查、備件準備、網絡制定、標準制定、財務預算等,確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資金完成檢修任務。

3、設備絕不能帶病作業。設備發生故障後,應立即組織人員搶修,絕不能帶病作業,對於重要部位,應制訂嚴格維修標準,對維修人員給以指導和正確約束。

4、維修質量檢查。設備維修結束後,設備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一起進行結構檢查和精度檢查。結構檢查即檢查修後設備是否完整,有無遺漏等。精度檢查即檢查修後設備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

四、設備的備品備件管理

現在企業普遍採用A、B、C管理法管理設備備件。價值高、製造週期長的劃歸A類;價值中等、使用頗率中等、不重要的劃歸B類,如小型軸承、線圈、液壓缸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圈等可劃入C類。

設備管理人負首先要對備件庫存悄況瞭如指掌,通過對其便用情況記錄的分析,掌握其使用壽命,結合市場銷售情況和製作週期,適時提供採購計劃給供應部門。其次,備件到庫後,要組織有經臉的側量和維修人員對其進行檢查。


成功開展TPM設備管理的四大日常管理要點


- 6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tpm設備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