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金庸筆下的郭靖、楊過、喬峰等等人物,在中國武俠中家喻戶曉,他們都有著出神入化的武功,飛簷走壁上天入地,動輒一招就地裂山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扔了顆炸彈,心情不好劫個富,心情好的時候濟個貧,行走江湖就一句話"愉快又瀟灑"。但小說總歸是小說,更多的是人們對於俠客形象的理解而不是俠客本身的含義。其實在古代俠客算是個無收入群體,連解決吃飯問題都有點難。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既然如此,那真實的俠客又是怎樣的呢?中國最初的俠客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亂世而生,由於諸侯對人才的需求,養士之風日漸興盛,這就為俠客提供了生存空間與機遇。比如《刺客列傳》中的豫讓,為人復仇漆身吞碳,自身入秦刺殺秦王的荊軻等等,都是名動天下的牛人。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過他們的生活狀態都有個共同點,早年過得又窮又慘,完全沒有小說中的那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愜意人生。而在《遊俠列傳》中記載了幾位漢初俠客。第一位朱家,主要事蹟就是搭救犯事的豪傑幾百位,還仗義疏財以致當時函谷關以東沒有人不想與之交朋友的。第二位劇孟,洛陽商人,吳楚七國戰亂時相助周亞夫,周亞夫登上太尉專門登門道謝。說他的能力一人能頂一國,劇孟的母親去世時全國各地送喪的車子有一千多輛。所以說俠客有時並不要什麼高強武功。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如此俠客精神延續了下來,到隋唐時俠客就開始玄乎了,主要是這會有了武俠小說,比如說大家熟悉的刺客聶隱娘,就是裴鉶所著《傳奇》中的虛構人物。大家仰慕俠客,尤其是李白這些見縫插針吹噓自己年少時的遊俠生涯,動不動就”殺人紅塵中、十步殺一人。"行事風格也是各種效仿古代俠客,各種結交豪士。可是真實的古代俠客隨時都要面對“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困境。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俠客精神可以傳承下去,可還是要先填飽肚子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