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盼過年,長大後怕過年!年味兒都去哪了?

一年又一年,增長的是年齡,改變的是容顏。

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過年”早已不再是一個讓人聽了會興奮期待的詞彙,它好像變成了一種負擔,一個讓人不想面對的詞語。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但是過年時的儀式感卻越來越淡,期待值也越來越低。

小時候盼過年,長大後怕過年!年味兒都去哪了?

就像有人說的:“小時候過年缺的是年貨,現在過年缺的是年味兒”。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期待著放寒假,因為只要放寒假,過年就離我們不遠了!

進了寒冬臘月,年味兒就越來越濃了。

小時候盼過年,長大後怕過年!年味兒都去哪了?

作為北方的孩子,我們格外重視過年,特別是在東北還有這樣一首民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滿街走。這可謂是覆蓋了過年的大部分年俗。

終於熬到了年三十兒,我們早早就爬起了床。

小時候總是不知疲倦,只要到了過年,什麼煩心事兒都煙消雲散了。趕緊去衣櫃裡穿上那件挑選了很久的新衣裳,紅豔豔的,喜慶得很。

過年好像是一種“神藥”,能治癒一切不快樂,現在這種藥好像花多少錢都買不到了。

年夜飯的籌備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根本不用思考做什麼,因為菜單早已貼在了緊靠灶臺的牆上。

大人們在廚房忙得熱火朝天,小孩子們在灶臺邊垂涎欲滴的望著鍋裡的美食,總是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嘗上一口,然後還像美食評論員一樣頻頻點頭叫好,然後轉身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快樂溢於言表。

現在呢,年夜飯好像沒有那麼重要了。

隨便在飯店訂上一桌,吃完就結束了。缺少了家人全員參與制作的年夜飯好像總是少了一種特殊的味道。

小時候盼過年,長大後怕過年!年味兒都去哪了?

小時候過年的娛樂方式也是花樣繁多。

打麻將可謂是最傳統的一種。不是為了贏多少錢,只是享受遊戲時的氣氛。有的時候一打就是一夜,從不覺疲憊。

而如今,人手一部手機,低著頭過完了整個年。我們的喜怒哀樂只存在於手機裡,早已忘了分享和陪伴的樂趣。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聽起來像一句玩笑話,可是它卻實實在在的扎著我的心。

所以放下手機吧,抬起頭,看看家人,聊聊過去,總比手機上的頭條更有趣。

小時候,過年最期待的要數收到壓歲錢了。不管紅包裡是多少錢都無比開心,但總是害怕突然聽到媽媽說“壓歲錢我幫你收著”這句話了。

就這樣,小時候的壓歲錢大都不知了去向。一瞬間從“大富豪”又變成了“小平民”,即便如此,也依然喜歡過年。

現在電子支付如此方便,一個紅包發過來,媽媽再也不能“騙”我的壓歲錢了,但同時也少了一份“被騙”的樂趣。

我們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匆忙的腳步早已停不下。

小時候盼過年,長大後怕過年!年味兒都去哪了?

小時候總愛幻想什麼時候能夠長大,總覺得長大後快樂會增多,幸福會放大。

殊不知現在已經是大學生的我們有一天也會懷念過去,懷念當初單純的小美好。

長大後害怕過年,怕過去的一年空空如也,只剩遺憾。怕看到父母兩鬢多出的那幾根白髮,而我卻不能小時候一樣每天圍在他們身邊。怕自己又長了一歲,孤單又多了一層。

小時候常掛在嘴邊的“我愛你”卻很難再說出口。時常想逃離現在的境遇,回到小時候的自己,又彷彿聽到有人在說“想要的真多”。

年年都在唱的難忘今宵,卻始終唱不回童年的味道。在這個物質豐盈的社會里我們早已丟失了當年的自己。

不求回到從前的自己,只願每個春節都能成為你的獨家記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