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從被嘲笑為不可能?到如今成全球前三!阿里雲經歷了什麼?

還記得這張圖嗎?去年末BAT大佬同時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的消息同時刷爆了朋友圈。

特別是他們分別代表的領域,也象徵了BAT在互聯網世界完全不同的功能與走向。當時,馬雲是"數字經濟的創新者"。

10年前從被嘲笑為不可能?到如今成全球前三!阿里雲經歷了什麼?

如今的阿里巴巴儼然已經是數字經濟的代表,雲計算深入生活的大街小巷,AI訓練員、工程師成為新工種,並且大受歡迎,出門電子支付成為了常態,過年過節搶票都通過12306進行……

有誰能想到,曾經的阿里雲被認為是"沒有未來"的呢?

在阿里巴巴開始做阿里雲的時候,業界普遍不看好,認為這不過是把幾臺高性能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當時,李彥宏還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意;馬化騰說雲計算要在阿凡達時代才能實現。

10年前從被嘲笑為不可能?到如今成全球前三!阿里雲經歷了什麼?

只有馬雲堅持做雲計算,並且於2009年成立阿里雲,當時他們的決定非常大膽,中國市場沒有人做過,他們只能靠自己摸索,同時他們還選了一條特別艱難的道路——自主研發雲。

於是,他們開始集結隊伍,自主研發"飛天"平臺,這個名字來自中國古代"飛天"神話,也象徵著他們想征服星辰大海的夢想。

飛天的研發過程十分艱難,不僅外部不看好,內部也是矛盾不斷,所有人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時候,馬雲力排眾議地支持阿里雲,並表示:"一定要做雲計算,投10年,每年投10億!"

經過了好幾代工程師的努力,到了2013年,阿里雲開始為用戶提供了完整的雲服務,2014年,阿里雲開始在香港提供服務,成為了中國第一家有能力提供海外雲計算服務的公司。2015年,12306把車票查詢業務放到了阿里雲上,為無數老百姓提供了順暢的購票服務,讓回家路不再難。

10年前從被嘲笑為不可能?到如今成全球前三!阿里雲經歷了什麼?

2016年10月,阿里雲甚至還通過其飛天的計算能力,與杭州政府合作,共同開展城市大腦計劃,利用人工智能ET城市大腦幫助人類治理交通。同時還將人工智能應用到了工業、醫療、農業等等各個領域。

如今,人們終於相信,雲不僅不是"天方夜譚",而且還是我們構建未來世界的"基礎"。

而改變這一切的,是始終未言放棄的阿里雲。

10年前從被嘲笑為不可能?到如今成全球前三!阿里雲經歷了什麼?

過去幾年中,阿里雲不僅在中國市場佔據了半壁江山,還登上了國際舞臺。在全球雲計算市場,權威機構Gartner和IDC首次合流認證,阿里雲超越谷歌、IBM等科技巨頭,成為全球第三大雲。一切的開始,源於當初不為人理解的堅持和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