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間上的傳承,綻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在門口脫掉鞋子,穿著襪子走向牆邊的藏式卡墊,整理下衣服,裹上厚厚的藏式圍裙,21歲的索朗加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製作西藏藏族民眾藏曆新年必備的年貨之一:“孜扎”(酥油花)。

指间上的传承,绽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圖為藏曆新年臨近,西藏藏族民眾正在挑選年貨酥油花。

指间上的传承,绽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圖為綻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酥油花被稱為油塑藝術,是過去藏傳佛教信教群眾因冬季沒有鮮花供佛而發明的替代品。如今,酥油花已成為西藏藏族民眾藏曆新年必備的年貨之一。藏曆新年期間,在裝有青稞、糌粑的切瑪盒內插入酥油花,寓意新的一年吉祥、美好。

索朗加增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仁布縣普松鄉。1月下旬,父親羅布帶領索朗加增和兩個兄弟以及6位親戚來拉薩製作、售賣酥油花。

坐定後的索朗加增向前略傾了傾身子,右手嫻熟地捏取一小塊酥油放入冷水中,大拇指和食指靈巧地翻動將酥油捏製成型,粘貼在木板上。

窗外便是喧囂的衝賽康市場,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裡,索朗加增和6位手藝人一起伴著音樂沉浸在製作酥油花的世界裡。左手端著木板,右手捏著諳熟於心的造型。

如此的動作反覆許久,面前擺放著的十餘種酥油胚料一點點減少。佛像、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等也“綻放”在一塊木板上,一對對色彩斑斕,寓意吉祥的酥油花作品便完成了。

從11歲開始,索朗加增便看著父親羅布製作酥油花。逐漸的,酥油花的製作門道他已熟稔於心。13歲時,索朗加增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製作酥油花。

指间上的传承,绽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圖為酥油胚料。

指间上的传承,绽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圖為索朗加增(右一)和村民們正在捏製酥油花。

指间上的传承,绽放在新年的酥油花

圖為索朗加增的父親羅布正在捏製酥油花。

“剛開始,受不了手上的冷,也受不了要一直端坐著。”酥油遇熱極易溶化,製作酥油花對環境溫度要求很嚴格。為了防止體溫對酥油花的影響,手藝人們捏取酥油後都會將其放入冷水中,以便塑形、凝固。

從早上七點一直忙碌到晚上,一天也就做十多對酥油花,賣價從5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雖然辛苦,但想著藏曆新年期間的收穫,屋子裡時不時傳出陣陣笑聲和歌聲。

“去掉1000多元的房租和150斤酥油以及顏料等成本,每人可以拿到近一萬元吧。”索朗加增說,2月4日再做半天的酥油花,他們就可以休息了。

他計劃跟父親、兄弟還有親戚們一起去拉薩周邊轉經朝佛。等過完年,他將繼續回山南開挖掘機。

“以後的話,還是要像父親教我們兄弟一樣,把這個手藝傳給下一代吧。”索朗加增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