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吉林教師招聘備考:知識學習的含義及其種類

知識的學習即知識的掌握,指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接受和佔有前人所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構建相應的認知結構。

根據頭腦內知識的不同形式或學習任務的複雜程度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符號學習:又稱代表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它們代表什麼。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彙學習。例如漢語的詞彙教學和英語的單詞教學都屬於符號學習。符號不僅僅限於語言,也包括非語言符號,如實物、圖像、圖表、圖形等,符號學習還包括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如歷史課中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學習,地理課中對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學習。

概念學習:即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和本質屬性,

命題學習:實質上是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掌握由幾個概念聯合所構成的複合意義。其複雜程度高於概念學習。命題學習必須以概念學習和符號學習為前提。

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可以分為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並列組合學習。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下為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學習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的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另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內容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並使其精確化。如先學習了水果,再學習蘋果,就是一種下位學習。

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係、如先學習了蜻蜓,再學習昆蟲。

並列組合學習(並列結合學習):當新概念或新命題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係,又不產生上位關係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係,這種只憑組合關係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並列組合學習。如先學習水果,再學習蔬菜,沒有產生上下位的關係,就是並列結合學習。

這裡我們來做道題目鞏固一下:

1.學生在學習了鉛筆之後,自動的把它歸屬到了文具當中,這是(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並列學習 D總括學習

答案: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