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行測常識判斷哲學考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眾所周知,在公務員考試中,馬哲的題目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容易與當前的政策方針相關的題目,其中,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就是一個難點。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詳細分析。

一.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屬於社會物質關係。要理解這個,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是生產關係。那什麼是生產關係呢?生產關係是在物質生產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產關係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我們知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但是不是所有的生產關係都適應生產的發展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們可以把生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部分是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而經濟基礎就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那部分的生產關係,當然也是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生產關係。由此看來,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的關係就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二.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會意識形態及設施。上層建築系統可分為兩個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軍隊、警察、監獄、法庭、政治部門等設施;思想上層建築即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藝術等觀點體系。簡單來說,上層建築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是所以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包括物質層面和意識層面的。

三.做題技巧

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要注意把題目中的話轉換成哲學的理論,題目裡一旦出現了對上層建築的任何一項的改變,就要聯想到改變的是上層建築,那為什麼要改變上層建築呢——為了使之更好地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比如:簡政放權的哲學依據是什麼?簡政放權,“簡”的是政治部門,也就是對政治部門的精簡,所以聯想到改變的是上層建築,為的是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四.例題

1.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確立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方針,把經濟建設作為黨的主要工作中心,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政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為社會,經濟生活等提供了法律保障,政治逐漸民主化。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B.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C.物質決定意識

D.實踐決定認識

【答案】A。中公解析:上層建築系統可分為兩個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軍隊、警察、監獄、法庭、政治部門等設施;思想上層建築即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藝術等觀點體系。題幹裡的變化都是屬於上層建築的變化,表明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以上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關的考點及其呈現,同學們梳理記憶後做題就不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