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西山十戾第一位:獾

上回咱們說到洪承疇因為函可大師的事被彈劾,恰逢洪承疇的父親亡故,洪承疇辭官丁憂守制。

一年後,離開洪承疇感覺天下大勢不可收拾的多爾袞召回了洪承疇,官職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榮譽職銜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令其參與機密政務,並對洪承疇言聽計從。

那麼說多爾袞這麼著急請回洪承疇是為了什麼呢?那當然有大事了。清國變成了清朝,版圖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該怎麼管呢?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難了,學大遼搞南北面官?不太合適。學元朝胡鬧?也不太行。多爾袞不希望大清不足百年就回東北,還得請教洪承疇。

洪承疇一看,這你是主動問我的啊,不是我設計你。洪承疇是當過大明封疆大吏的人,地方上怎麼玩,他是專家。於是洪承疇制定了地方省府縣制度,在明朝的基礎上,稍加改動。

督師這種職務就不設立了,原本明朝省一級設三司,到清朝改兩司,巡撫之下只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明朝的指揮使司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清朝地方軍政分開,軍隊由提督、總兵分駐地方。重要的地區多省設總督,總管軍政。縣以下實行家長制自治,用保甲連坐法約束他們。

等於洪承疇再度出山,把清朝的統治機器給完善了。官民有了分立之後,在統一的制度下,從法律上杜絕了元朝四等人的出現。這一套體系確定後,那麼維持這套體系的關鍵就是科舉制度。在那個時候,科舉是中華正統的體現。滿族人想當官,也得通過科舉才行。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在洪承疇的制度制定之餘,大批前明士大夫開始充斥到各級衙門中。這一手防的是什麼呢?防的是出現蒙古人佔據要職。

問題來了,為什麼防蒙古人?要不說洪承疇讀過書就是不一樣呢。清朝新立,漢族屬於滿洲的手下敗將,蒙古人是滿洲人的盟友。很明顯,蒙古人將受到大肆封賞,倘若如此,清朝將會是翻版的元朝。在元朝,打算同化蒙古人的漢族士大夫第一步就輸給了蒙古人的盟友色目人,等到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倒臺,漢族士大夫以及儒家文明就在朝中立不起來了。

洪承疇不能讓這種事情重演,在他制定的制度中,只能任用漢族士大夫,蒙古人靠邊站。想加入進來也可以,那請回去讀書先。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在洪承疇眼中,反對清朝的人可以放過,但是反對清朝漢化的人都是敵人。所以在選人用人拉盟友打政敵的活動中,洪承疇只任用能幫他漢化清朝的人。至於此人節操如何,那不在考慮範圍內。

很快,又出事了。隨著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年)暴斃,順治帝開始親政。過去漢族士大夫集團順著前明黨爭的思路,多攀附多爾袞。多爾袞死了,那這些人要劃清界限,要打擊同僚表忠心,洪承疇這個多爾袞倚重的人,當然難以獨善其身 。

順治八年(1651年),太常寺卿張煊發揚了前明黨爭的優良傳統,上書彈劾洪承疇用人不公,而且謀反。謀反這個罪名大了,其實張煊就是不服洪承疇的人事安排。說他謀反不能一個人謀吧,張煊舉報說都察院左都御史洪承疇、吏部尚書陳名夏、禮部尚書陳之遴齊聚火神廟密議叛逃南明。而且,張煊指出,洪承疇曾開路條送自己的母親回福建老家,這就是叛亂的前兆。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當時順治帝不在北京,在外打獵,在朝理事的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巽親王滿達海。滿達海見這事太大,牽扯到三個一品大員,於是馬上召集大臣研究案情,認為吏部尚書陳名夏用人確實有問題,於是把陳名夏下獄,並快馬把奏章送給順治親裁。

沒想到,多爾袞的死黨譚泰先一步去面見順治帝,說張煊誣告。譚泰是個滿人,也是個粗人,官拜吏部滿尚書。他跟陳名夏這個漢尚書不僅是同事,還是死黨。所以譚泰自認老資格,親自為陳名夏辯護。譚泰也是心眼直,多爾袞都倒臺了,這哥們還這麼高調。甚至在順治帝回京召集大臣議事時候,譚泰居然還在用滿族的老習慣,在朝堂上大聲喧譁,振臂高呼。未來鰲拜這是這個德行,才被康熙給辦了。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這要是在東北,倒也不算欺君。但這是北京,順治帝是洪承疇等人精心漢化出來的皇帝,他能吃這個氣?這叫僭越、欺君、毫無人臣之禮。

但是,譚泰的僭越,嚇傻了在場所有大臣。大臣們靜靜的看譚泰表演,竟一言不發。只有洪承疇上奏,說他們火神廟集會是為了商議都察院御史的人選,送母回鄉確實是沒有請旨,但完全沒有造反的事情。陳名夏也上書為自己辯護。順治見其他大臣不說話,自己剛親政還不習慣親自裁決,誤以為大臣們已經有了公論,派譚泰為代表講述張煊的誣告事實。

所以順治下旨,論張煊誣告,處死。

順治是糊塗嗎?那可不是。沒多久,順治再親自為張煊翻案,說自己受了譚泰的矇蔽。順治帝給譚泰安了個構陷張煊的罪名處死,多爾袞一黨再無實權人物。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問題來了,如果張煊是冤枉的,那洪承疇、陳名夏、陳之遴怎麼治罪?順治帝聰明極了,他下詔說,火神廟集會雖然可疑,但沒有實錘,姑且勿論。洪承疇雖然送母回鄉沒請示領導,但是孝心可嘉。所以,下不為例嘍。但是,任用官員舞弊的事情是有的,但是提出建議的洪承疇、陳之遴沒罪,完全是有人事任免權的吏部倆尚書譚泰、陳名夏濫用職權。譚泰負主要責任已經處死,陳名夏負次要責任,革職。

洪承疇又躲過了一劫。

第二年,洪承疇的母親亡故,洪承疇打算再次回家丁憂守制。順治帝不許,奪情讓他繼續在朝為官,這個時候,又出了件大事,洪承疇以一己之力,為中華文明扳回一城,雪了四百年前的恥辱。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故事得從元朝說起,元世祖忽必烈在位,開始傾心漢化。但是隨著他接觸到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藏傳佛教文明,開始對儒家文明不大感冒了。隨著吐蕃國師八思巴的洗腦,忽必烈開始醉心於藏化,而不再加深漢化。忽必烈不僅全面接受藏傳佛教的洗禮,還把蒙古文字改用藏文拼寫,發明了八思巴蒙古文。

儒家士大夫集團以為靠著太子真金就穩坐釣魚臺,但是儒家面對藏傳佛教和西域色目人的雙重擠壓下,連太子都倒臺了,儒生們自此在元朝失勢,再也沒站起來。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之後藏傳佛教厲害了,在明朝幾乎紅遍整個蒙古,和碩特、喀爾喀、準噶爾、車臣等部都受藏傳佛教的洗禮。到了清初,藏區的和碩特蒙古玩不下去了,五世答瀨啦嘛完成了藏區的統一,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

蒙古各部大汗也得對五世答瀨行禮膜拜。早在順治元年,多爾袞就請五世答瀨到大清一敘。但是人家不去,五世答瀨自認高於蒙古各部大汗,跟大清皇帝平起平坐,你讓我去我就去?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大清皇帝也得入我教,成為我的弟子。

一直到了順治九年,五世答瀨才勉為其難答應大清皇帝的要請,要與大清皇帝在喀爾喀蒙古的駐地,也就是今天內蒙古一帶與順治帝會盟。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滿洲親貴大臣們接到消息,歡欣鼓舞。那感覺就是我們邀請了五世答瀨這麼多年,人家終於答應了,皇上你得去見他。為什麼呢?蒙古各部都聽這位教主的,如果咱們和教主搞好關係,那麼蒙古各部還能不臣服我們大清?去,一定得去。

那萬一去了呢?中國就多了一個教皇。五世答瀨能容得下孔子嗎?那不可能。所以,一向佛系的像獾一樣的洪承疇,收起了他的油滑,力陳順治帝不可以去見五世答瀨。

為啥呢?洪承疇說皇帝是天下之主,皇權要大於教權,去見他太掉身份,絕對不能去。

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呢?洪承疇真的沒把握打敗這個教主,害怕中華文明再遭外族宗教荼毒。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那怎麼處理呢?洪承疇上奏,派一個大臣去宣旨,讓五世答瀨進京朝見大清皇帝。至於他的隨從,不可入京,朝廷給予恩賞。

順治帝當時更加傾向於滿洲親貴的說法,認為還是該親自出邊去見五世答瀨,這樣或許能利用五世答瀨收服喀爾喀蒙古。順治令大臣擬旨,宣告五世答瀨會盟的時間。

洪承疇大驚,於是聯合前明榜眼出身的禮部尚書陳之遴,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順治帝出邊會見五世答瀨。

陳之遴見洪承疇急了,於是勸他淡定。你總不能死諫吧,死了一毛錢的用也沒有。況且儒家傳人都死了,更沒人對抗教主了。那咋辦?皇帝不是不聽咱勸嗎?他得聽天勸吧。他號稱天子,得聽爸爸的話。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於是,洪承疇再次展現了獾的油滑,與陳之遴操縱欽天監嚇唬順治帝,說“太白星與日爭光,流星入紫微宮”,國家將有大災,皇上不可輕動,留在北京為妙。至於五世答瀨,派個大臣去怎麼就不能提現皇恩浩蕩?怎麼就不能震懾喀爾喀蒙古?

順治帝大為感動,這就是傳說中的忠臣、直臣、諍臣啊。得,朕不去見那位教主爺了。順治帝命索尼擬旨表彰洪承疇、陳之遴,斥責滿洲親貴大臣胡出主意。

那教主怎麼辦?順治帝派出自己的親哥哥鐵帽子王莊親王碩塞去迎接教主,把教主死說活說弄到了京城,順治帝出城迎接,給了豐厚的賞賜。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順治十年,順治帝派禮部滿尚書覺羅朗球護送教主去喀爾喀。你看,從鐵帽子王到禮部尚書,規格降了不少。更狠的在後面,覺羅朗球召集蒙古王公貝勒與教主一起開會,期間覺羅朗球宣佈了順治帝的聖旨,冊封教主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敏感詞”。

這一回在眾目睽睽下,名分定了,教主是大清皇帝冊封的,你們幾個膜拜教主的還算什麼?

教主也不含糊,也給順治皇帝一個封號,叫“文殊皇帝”,此外大清皇帝還有一個身份,是藏傳佛教的轉輪王。也就是說,教主宣佈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那菩薩地位高,還是佛地位高?當然是佛地位高吧。大清皇帝能忍這個?能忍,因為皇帝還是轉輪王。轉輪王是當年阿育王的尊號,在佛教意味著統一世界,哦不,是統一宇宙的聖王。

也就是說,教主承認大清皇帝是他們教派的二把手,但卻是蒙藏地區的統治者。理論上我們可以說,清朝在順治十年就在法理上統治了西藏。所以在清代統治者中,皇帝也被成為老佛爺。電視上老說慈禧是老佛爺,那是不對的。偶爾太監拍馬屁叫慈禧老佛爺是可以的,正式場合是絕對不行的,光緒才可以稱老佛爺。

所以我們要說西藏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得提這件事。此後的影響是巨大的,藏傳佛教雖然地位上成了清朝的國教,但並不是統治思想。代表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穩坐釣魚臺,洪承疇的漢化政策沒有因此而中斷,反而讓西藏從法理上歸附了中央政府。這就是為什麼在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之前,西藏出現問題,康熙帝稱之為叛軍,道理就在這。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在未來的歷史發展中,藏傳佛教在清代的地位不斷升高。到了乾隆年間,甚至乾隆帝都說“滿洲”這個詞源自“文殊”的音譯“曼殊”。當然這是扯淡,只不過是乾隆帝表示對藏傳佛教的尊崇。當初有“滿洲”這個詞的時候,滿洲人還信薩滿教呢,都未必知道有文殊菩薩這號神。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佛爺得永生,信孔聖人才能換頂戴花翎。可以說洪承疇對明朝的貢獻不如他的同僚盧象升、孫傳庭。但是洪承疇對中華文明的貢獻,遠遠的高於他們。

「西山十戾·獾」3、洪承疇的中華文明保衛戰

沒多久,南明桂王勢大,清朝西南不穩。原本正在主持編修《太宗實錄》的洪承疇再度成為了清朝的救火隊員,解決南明桂王政權的問題。那麼洪承疇面對桂王政權將何去何從呢?下次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