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2月10日,中日海戰,劉步蟾自殺殉國。


1895年2月10日,中日海戰,劉步蟾自殺殉國。

劉步蟾(1852(清朝咸豐二年)-1895 ) ,字子香,漢族,出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軍將領、北洋水師右翼總兵。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

1875年劉步蟾 被送往英國學習槍炮、水雷等技。回國後,由李鴻章推薦,升遊擊,會辦北洋草房,協助制定海軍軍制、營規。1882年赴德國購領船艦,任北洋水師右翼總兵。1894年中日戰起,黃海戰役中丁汝昌受傷,他代為督戰指揮,鏖戰三時許,多次擊中敵艦。次年,為威海衛海戰中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陸軍攻佔了威海衛城和南北兩幫炮臺,海軍嚴密封鎖海面,達成了對集泊於港內的北洋艦隊的水陸夾擊態勢;北洋艦隊由此陷入困境。在險惡的形勢裡,劉步蟾輔佐丁汝昌,積極組織北洋艦隊進行頑強的抵抗,打退了日本海軍的多次進攻。

2月5日凌晨,劉步蟾和丁汝昌正在"定遠"艦上商議作戰事宜,日軍派出魚雷艇隊進行偷襲,"定遠"艦被魚雷擊中。劉步蟾一相關圖片面組織堵漏,一面果斷地下令砍斷錨鏈,將"定遠"艦駛至劉公島附近的淺水處,以充當炮臺使用。此後,劉步蟾指揮"定遠"艦配合炮臺,先後打退了日軍的8次進攻。


2月10日,被困在劉公島的北洋艦隊彈盡糧絕,外援無望,危在旦夕。"定遠"艦坐灘岸邊,也是傷痕累累,不堪久戰。

此時,北洋艦隊內部一些官兵逼迫丁汝昌和劉步蟾率軍投降。劉步蟾堅辭拒降,但也深感自己無力挽回大局;為免資敵,他忍痛下令炸沉了由自己在德國監造並一直駕駛的"定遠"艦。當天深夜,處於極度絕望之中的劉步蟾悲憤難禁,服毒自殺,做到了"艦亡與亡,志節凜然,無愧捨生取義",時年僅44歲。

李鴻章獲悉後深感惋惜,盛讚劉步蟾當年直陳"御日之計"是實言真心。清廷諭令:將劉步蟾照提都陣亡例從優賜卹,世襲騎都尉加一等雲騎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