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沒有人能討所有人喜歡 ,張儀也不能。

一,商鞅第二

現實是殘酷的,有時候就是一道二選題,你選A,就必須放棄B。比如你討某個人喜歡的時候,意味著也在討某個人厭。你對別的女孩子大唱讚歌,就要準備接受女朋友的怒火。

張儀為了討秦惠王喜歡,得罪的人可不少。當中就包括秦武王,秦武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對張儀不是很爽了。待惠王駕崩,秦武王上位,張儀處境就變得非常危險。張儀在秦惠王時期得罪的內外敵人紛紛活躍起來了。在內部,被自己打倒的政敵甘茂,樗裡疾,公孫明,全部獲得了重用。在外部,齊國齊王已經宣佈,張儀去哪個國家,就要搞死哪一個國家。而魏國宰相公孫衍則直接派出使者,間諜到處活動,散佈張儀的流言蜚語。這些還只是位高權重,留下姓名的,叫不上號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一場針對張儀的陰謀打擊正在形成。箭矢早已瞄準張儀,就等待時機,扣動扳機了。張儀此時想必想到另一個人,前輩“商鞅”,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極盡寵幸,功勳赫赫。然而秦孝公死後,

商鞅就被內外敵人聯手絞殺,五馬分屍。張儀此時的處境和商鞅幾乎一模一樣。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二,後退比前進更需要智慧

“我可以唱一首涼涼嗎?”

形勢比人強,這種情況,再不抽身離開,張儀就會被射成刺蝟,下場不會比前輩商鞅好。

知難而退也是一種智慧。但有時候退比進還要難,要離開談何容易。官場如登山,上去比下來容易。如果職場小職員,當然可以想離開就離開,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你輕輕的來又輕輕離去,根本沒有人在乎。但對身居高位者來說,他不在是他本身,他已經成為成為錯綜複雜利益關係網中的一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形格勢禁。不是不想退,而是根本不讓你退,不給你退的機會。所以掌控權力者,也同時被權力綁架。商鞅就是前車之鑑,當商鞅發現危險來臨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放下權勢逃跑,但沒有權勢的商君還不如老百姓,國門都出不去。

要進入個一個利益關係網,只需要邁出一步,踏進去就好了。一旦你被千絲萬縷的利益線綁住了腳,你要退回來,就不只是退一步那麼簡單了,你必須斬斷這些利益線。跟坐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車差不多,你到站了,拼命往外推,但外面進來人則拼命往裡面擠。

秦國的宰相,並不是想退就退的。逃跑?往哪裡逃,到處都是政敵。辭職隱居?秦武王未必批准。我一上臺你就撂挑子,看不起我不是?即使辭職成功,政敵就會放過你嗎?你無權無勢,收拾起你來不是更容易!

張儀不愧是戰國最耀眼的策士之一,深處險境,他冷靜的為自己規劃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出走策略。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三,永遠站在對手角度看問題

任何時候都要了解你的對手,如果能站在對手的角度看待問題。謀略就成功了一半。秦武王不喜歡張儀,但張儀卻非常瞭解秦武王,秦武王好大喜功,雄心壯志,特別想幹一番大事,超過先王,名傳千古。

張儀設身處地為秦武王著想,老大啊,我有一個好主意。可以挑起國際局勢動盪,風雲聚變,然後大王,你就可以渾水摸魚,火種取粟成就不朽功業。

“那可得聽聽”,秦武王雖然心裡不喜張儀,但“不朽的功業”打動了他。“說下去”。

張儀清清嗓子:“當今齊王最痛恨的是誰?”張儀自說自話,反指自己,往這看“呃!就是我張儀,齊王發誓說,我張儀去到哪一個國家,他就發兵攻打哪一個國家。”

“我權衡再三,假如大王派我去魏國的話。齊國一定出兵攻魏,齊魏混戰糾纏,就無暇他顧。大王則趁機兵出函谷關,佔領三川,威逼二週,拿到九鼎,地圖戶籍檔案,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帝業。”

張儀一番話說得秦武王小心肝“砰砰跳”。說到心坎上了。秦武王曾經向另外一個人甘茂表露過心跡,“假若我能攻下韓國三川,圖謀周室,我是不是就可以永垂不朽了。”

出謀劃策,得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是鬼谷子說服術的不二法門。張儀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總能揣摩透對手心裡,觸摸對手心中的G點。

秦武王被張儀摸到G點,開心大叫“善!太善了!” ,然後派了三十輛兵車保護著張儀,好好蕩蕩送張儀入魏國掛職。掛職,在戰國是常見現象,此時的魏國又是秦國的盟國,秦國把自己宰相送過來掛職,魏國也不好不要。最不爽的當數魏國宰相公孫衍,我明明想弄死你,咋地給弄魏國來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造的什麼孽啊。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四,一腳踩中心中的痛點

天子之怒,流血漂櫓。接下來就像張儀預測的那樣,齊王憤怒了,立起大兵討伐魏國,懲罰魏國接納張儀。魏王有苦說不出,一邊的秦國,一邊是齊國,都不好惹。早些年魏國實力的還能硬剛,現在可不行了:“麻煩都是你帶來的,你看著辦?要不你還回秦國去?”

所謂“齊魏糾纏,然後秦國火中取粟”,是說給秦武王聽的。張儀為自己打算,不可能真讓齊國攻破魏國。一到人家地盤就把人家搞到雞犬不寧,以後就呆不下去了。何況張儀還打算把魏國當根據地,常住呢。

張儀把胸脯拍得啪啪響:“大王放心,小麻煩啦”。然後,不可思議的,張儀竟然的向“老朋友”甘茂伸手了,希望甘茂援魏:“兄弟,頂不住了,拉老哥哥一把!”

張儀走後,甘茂替換張儀坐了丞相,大權在握,意氣風發:“拉你一把,門兒都沒有,你怎麼不快點死。”這個反應,很正常,一切都在預料之內,張儀早有對策。

這時候,張儀佈下的棋子適時的出現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楚國人左成。張儀明白,自己作為矛盾當事方,有的事情不好出面的,當初是自己提出來到魏國去挑撥離間,讓齊魏大戰的。現在齊魏開戰了,你又跑過來搬救兵,你特麼不是忽悠人嗎?

不能走直線,就要會拐彎,張儀派秘密心腹去了楚國,收買楚國的大臣,以楚國的名義派使者大搖大擺的出使秦國。楚國使者辦完所謂“官方公務”之後,再以人畜無害,看起來很中立的第三方的身份登場,按照張儀的授意,施加影響。

楚國使者是這麼對甘茂講的:“您還是派兵救魏吧。我給你算計算計這其中的厲害。假如秦國援兵入魏而吃了敗仗,全軍覆沒,那麼張儀將會畏罪就不敢再返回秦國。假如秦國援兵取得勝利,擊退了齊國,魏國必然重用張儀,大王到時候懷疑他賣國,他同樣不敢回秦國了。張儀不回來,你這丞相的位置就能穩穩當當。

使者的話,正中靶心,踩到甘茂的痛。“張儀入魏”對張儀來說其實是逃跑。但甘茂都不知道啊。因為張儀是秦武王光明正大送去魏國掛職的。甘茂不知道張儀入魏其實金蟬脫殼,逃離秦國是非之地,根本沒想過回來。

甘茂真以為張儀是去魏國掛職鍛鍊,搞不好什麼時候就要回來和自己搶丞相的寶座。他對張儀很忌憚,畢竟這個人玩弄天下於股掌之上,作為對手還是很可怕的。現在既然有辦法張儀永遠回不來,甘茂當然要施行。結果甘茂心不甘情不願的發兵救魏。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五,越不想吃套路越進套路中

投資上說,“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非常危險的。萬一甘茂不能說服,或者出現什麼變故呢?永遠不要多給自己多一個選擇。張儀給自己買了個雙保險。他收買的楚國使者,實際是兵分兩路,一路入秦說甘茂。一路入齊,遊說齊王去了,齊王才是這場戰爭的關鍵

楚國使者先假裝把楚國的外交工作做完了。然後閒聊:“我聽說大王你恨痛恨張儀,是不是啊。”

“沒錯,天下都知道我痛恨張儀”。

“大王既然這麼恨張儀,幹嘛又對他那麼好呢?”

齊王懵了,我恨他要死,我這都派兵攻魏,逼魏國出張儀了?怎麼叫做我對他太好?。

楚國使者:“看來齊國還矇在鼓裡啊!我從楚國來,我們楚國接到情報。張儀入魏就是一個局,根本是個圈套,就等著齊王你上鉤呢?張儀和秦武王密謀,你知道密謀什麼嘛?就是張儀入魏挑起山東戰爭,然後讓齊魏纏鬥,秦王就趁機攻三川,挾天子以令諸侯。秦王採納了張儀的意見,用三十輛兵車保護張儀入魏。大王你現在不顧國內疲弊,起兵攻魏,豈不是正中了張儀的圈套嗎?這等於成全了張儀計謀去!所以我說你對張儀太好了。”

齊王氣得直跳腳,堂堂齊王,當然不能中張儀的圈套。收兵,收兵。

越是不想吃套路的人,恰恰容易踏進套路中!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是一種頂級智慧!

—網絡整理|鬼谷子秋毫書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