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虽不催泪,但是很低调很温暖

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刘烨的报道,想起了他的处女作《那山那人那狗》。

这部电影好几年前看过,当时被电影中的父子情所深深的触动,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工作认真,受人爱戴,却经常不着家的父亲。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见明的同名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

《那山那人那狗》虽不催泪,但是很低调很温暖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间中国湖南偏远山区乡间邮路上的故事。

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 滕汝骏饰)由于腿疾提前退休,儿子(刘烨饰)接替了他的岗位。

父亲不放心儿子第一次送信,就决定带着儿子走一趟邮路,于是,父亲、儿子和狗一同出发了。

儿子在上任第一天非常兴奋,期待着大家欢迎他们到来的热烈场面,但结果大失所望,并没有想象中的夹道欢迎。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碰上当地一场热闹的婚礼,儿子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侗族姑娘(陈好饰),儿子与陈好,让父亲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第二天,两人继续赶路,为了抄近路,他们决定淌过一条小溪,儿子执意要将父亲背过溪,在背父亲过溪的过程中,两人的距离和隔膜消失了,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而不善言表的父亲也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真情。

在最后一天晚上,父子二人在收拾邮件,谈起了家里的琐事,常年在外的父亲,对家里的事情毫无所知,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父亲也深深的感到了母亲的不易。

父亲、儿子和狗相伴走完了这趟三天两夜的山区邮路,二人也从彼此陌生变得相互理解,儿子也终于明白了父亲一生的甘苦和一个普通乡村邮递员默默无闻的风雨人生。

《那山那人那狗》虽不催泪,但是很低调很温暖

这部电影没有高潮迭起的剧情,有的只是细水流长的叙事。影片没有直接描写乡村邮递员的种种不易,而是借着父子情,歌颂了乡村邮递员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工作。

在儿子接替父亲当邮递员之前,儿子对父亲的工作是很不理解的,父亲常年不在家,由于呆在一起的时间少,父子之间很陌生。

儿子当上了乡村邮递员,刚开始挺兴奋,以为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但是第一次送信才知道,乡村邮递员的工作是很乏味的,并不会有夹道欢迎,他第一次体会了邮递员的苦。

儿子一直不理解父亲当邮递员这么多年,任劳任怨,却没有人给他写表扬信,也并没有评上劳模,后来,在交谈中,父亲说出了真相,其实是有很多人给他写表扬信的,只是他不好意思自己给自己送表扬信,所以一直没把信送给领导。儿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敬业与纯朴。

父亲每次到山里送信,都会给五婆带一封特殊的信,信里只有一张白纸和一张10块钱的纸币。五婆由于想念孙子,哭瞎了双眼,父亲为了安慰五婆,每次送信都会来看她,并以五婆孙子的名义编了一封信给她。儿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善良。

父子送信,遇到一条小溪,儿子背着父亲过溪,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了。儿子第一次感受到父亲老了。

父亲问儿子是不是喜欢那个侗族姑娘(陈好饰),儿子表示不想娶山里姑娘,他怕娶了山里姑娘,自己没时间陪她,只留她一个人不停的守候。儿子第一次感觉到了父亲的无奈。

《那山那人那狗》虽不催泪,但是很低调很温暖

整部电影表面上是在讲父子感情破冰的过程,实际上,通过父子之间一段段共同经历,不断的体现了乡村邮递员这个职业的艰苦、危险、枯燥,以及伟大。乡村邮递员虽然是个苦差事,却给无数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苦了邮递员一家人,却幸福了无数人。

这部电影除了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湘西的自然美景,绿色的田野和山川,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

《那山那人那狗》虽不催泪,但是很低调很温暖

电影中所用到的慢镜头和长镜头,也给影片增色不少。

在慢镜头的运用上,最明显的就是父亲在追被风吹走的信的那一段 ,这一段深刻地表现出了父亲作为一个老邮递员的敬业精神。

而长镜头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长镜头的运用,更加内敛以及不紧不慢的展示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那种情愫就像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平淡而动人。

在如今这个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市场,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低调而温暖,无异于一股清新,沁人心脾。

如果您感到生活压力大,感到工作很辛苦,不妨静下心来,看看这部《那山那人那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