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企轉型應借力政策練好內功

近期,一些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遭遇困境,受到廣泛關注,也獲得了相當程度的重視。

首先必須承認,民企遭遇困境的客觀性,這既包括融資難、稅負偏重這樣的老問題,也有經濟環境日趨複雜、社保規範徵繳等新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需要從短期和長期、內因和外因分別來看。

短期方面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這既包括國內金融去槓桿帶來的壓力,也包括國際方面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言,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長期方面,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升級造成的優勝劣汰,讓部分未能跟上轉型步伐的民企,市場空間受到擠壓。尤其是處在產業鏈中下游的民營經濟,產業集中度太低,低水平惡性競爭,必須面對兼併重組、結構調整這個坎,也必須經歷痛苦的轉型升級過程。

針對民企這些困境,決策層一直予以高度重視。去年下半年民企信心不足、雜音頗多時,高層頻頻站出來為民企撐腰,給民營經濟鼓勁,並多次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專門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通過講話穩定信心後,近幾個月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發佈和落地了一系列旨在解決民企困難、支持民企發展的政策措施。

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例,相繼出臺了定向降準、引導銀行信貸下沉和設立民企債券支持工具等“實招”。今年1月4日,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淨釋放約8000億元長期增量資金,堪稱大手筆。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水平下降、1月份社融規模放量增長,都驗證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和效果。減稅降費則在近幾年持續不斷地推進,每年規模達萬億級別,且最近更傾向於以民企為主的中小企業。銀保監會近日還專門發文,要求切實提高民企金融服務獲得感,建立“敢貸、願貸、能貸”的長效機制。

中央積極部署,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支持民企發展,競相改善營商環境,這裡面既有處於東南沿海開放前沿的大城市,也有中西部城市,甚至包括一些縣級市、區。

社论:民企转型应借力政策练好内功

隨著中央和地方支持舉措不斷落地,民企的發展環境日益改善。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政策環境畢竟是外部因素,民企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能否脫困甚至蛻變,更為重要的還是練好內功。

正如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所說:一個企業一定要順應時代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不斷創新求變。

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貿易形勢面臨著很多變局,而科技的飛速進步、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等,在給企業帶來轉型升級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很好的機遇。這樣的發展環境,對民企、國企而言並無二致。事實上,近年來借力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而成功轉型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比亞迪、九牧衛浴、蘇寧集團、富通集團和泰山集團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這些企業無一不是經歷陣痛,在看清轉型升級的方向後,靠苦練內功、創新求變而得以突圍的。好的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做大做強,一定都經歷過刀刃向內的艱難革新,以及因勢利導的轉變。

觀察這些民企成功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可以看到有幾個共同點值得廣大民企學習借鑑:一是緊貼科技創新的脈搏,在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看來,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二是緊緊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九牧公司智能馬桶的成功,就在於時刻牢記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企業就要隨之不斷創新;三是充分利用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能源革命和環境治理以及國家扶持政策;四是重視國際市場、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積極開拓海外新市場。

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過創造性破壞理論:每一次大規模的創新都會淘汰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並建立起新的生產體系,這種結構的創造和破壞不是通過價格競爭,而是依靠創新競爭實現的。

的確,中國目前就處於這樣的“創造和破壞”階段。對於民企來說,這裡面充滿挑戰,可又大有希望,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的路子肯定會越走越寬。民營企業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起更大的國家使命和國家責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從國家高質量發展中找引導力,從企業內生變革中找主動力,從中央和地方政策中找助推力——三力齊發,相信中國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會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