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昨天關於《知否》劇評一發出,引來了許多人的討論。在讀者討論中不乏真知灼見,比如我分析的“前期幾條線都已經結束了”,有讀者提出原著為什麼不存在這個問題呢?

因為原著男主在前期很神秘,幾乎是到結婚才正式出場,一定程度上有封建社會盲婚啞嫁的特色,也帶來了“先婚後愛”的新鮮感,讓觀眾發自內心地覺得“真香”。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顧廷燁究竟是個什麼人?顧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家?小說中都是在男女主婚後才揭開冰山一角。這樣在前半程的故事基本告一段落之後,後半程故事的帷幕才徐徐拉開,新的懸念和新的矛盾衝突的產生吸引著讀者繼續去看後面的故事。

但是電視劇中不是這個樣子的。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為了讓原著中出場靠後的男主提前出場,劇中在前半程就把顧府的背景全都正面介紹了。太靠前把包袱全抖了,卻沒有在後面製造新的包袱,所以吸引力下降。可以說編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為了給男女主增加更多的感情鋪墊和宿命感,不惜破壞了整個劇的結構和邏輯。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所以,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是,一部影視劇中的男主角,一定要很早出場嗎?

幾乎大多數影視作品中都存在男主角和女主角。理論上講:男主角就是整個故事中男性人物裡最重要的一個,女主角就是整個故事中女性人物裡最重要的一個。但是對於整部故事,有些故事中男女主角地位和重要性是對等的,有些則不然。這就是如今所說的“大男主”“大女主”。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比如正午前作《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中,男女主角就是地位比較對等、缺一不可。

《琅琊榜》中,男主角是梅長蘇,這是全劇最重要的人物,掌握著整部劇劇情的走向。與之相比,女主角霓凰郡主就不那麼重要。所以即便她中途下線了二十集,也沒有影響劇情的發展。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而《歡樂頌》中,主角是五位女性,雖然這五位女性有主有次,但她們中任何一個的重要性都強過劇中的男性角色,並且劇中出現的男性角色大多是階段性的,只是她們生命中的過客。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所以對《知否》來講,主線是講明蘭這個女性角色的成長史。從她的經歷帶出時代全貌、從她的眼中觀時代全景。我不認為劇中有任何一個人物的重要性可以與她相對等,所以,在沒有統籌好全局的情況下就貿然把男主出場提前,為此傷害了整個故事的邏輯,是十分不妥的。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於是不得不說到一個很經典的問題:一部劇中是否必須同時存在男主角和女主角,或者說必須存在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否則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劇?

在2007年之前,這個答案一直是肯定的,男女角色缺一不可。甚至有不少傳統歷史劇或歷史演義,為了“爭取女性觀眾”而原創感情戲和女性人物,儘管結果多半隻是引發觀眾吐槽。

但到2007年前後,一部劇忽然走紅,以實例駁斥了這一論斷。

這部劇就是《士兵突擊》。

全劇沒有一個女性角色(除了一個出場幾秒的毒販),但是這部劇當年火遍大江南北,吸引了無數的觀眾,男女都有。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當然,《士兵突擊》的故事背景是軍營,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在一些編劇眼裡軍營的故事也可以靠為男主角們安排幾個女朋友的形式來增加女性人物),沒有女性人物亦有其合理性。而在其他故事中,缺失某一種性別是比較不合理的,所以總會有那麼些異性人物。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諸多男性題材的作品中,比如《琅琊榜》,就敢於讓女主角下線二十集。《大江大河》中,雖有女性角色卻沒有貫穿始終的女主角。三國水滸等古典名著中,也是男性為主、女性角色作為點綴。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但是一旦性別對調,這種情況就全變了。男性角色只作為點綴、或者下線二十集的大女主戲或女性題材群戲比同種情況的男性題材戲少太多了。

尤其在最近幾年,即便是所謂的“大女主戲”,也一定要塑造至少一個對女主痴情不移、哪怕只是通過和女主之間的愛情悲劇來推動劇情也必須要存在的男性角色來確保能吸引並留住觀眾。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為什麼編劇們從不擔心男性題材的劇中缺少這樣的女主角呢?

影視劇創作中是不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重男輕女”現象?

似乎男性角色身上可講的故事很多,女性角色身上可講的就只有愛情,因此必然脫離不開重要男性角色的存在,比如同樣的穿越題材,男性穿越回古代可以打天下改變歷史、愛情與事業兼收,女性穿越回古代就只能跟皇子們談戀愛。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如果不講愛情,編劇們在女性角色身上就一籌莫展,不知道該講什麼。

這當然跟長久以來女性地位較低,社會觀念也確實更傾向於男人理性女人感性、所以男主外女主內有關,但現在已經是21世紀,作為文藝作品的影視劇,應該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以最大的靈活性和想象力來挖掘潛在的寶藏,而不是反過來被現實束縛。

對比一下文化背景相近的我們的鄰國,比如最近大熱的韓劇《天空之城》,就是通過在家負責子女教育的家庭主婦來揭露教育問題,這部劇中的男性角色,也都只是陪襯。即便是在“女主內”的慣性設定下,也依然有很多精彩可挖掘,絕不僅僅侷限於愛情。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歡樂頌》(第一季)雖然在三觀上存在爭議,但在重點刻畫女性角色時,沒有屈從於必須存在跟女主角們有貫穿始終愛情線的男主角這一毫無道理的規則,令人想起當年的《粉紅女郎》,算是一大亮點。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但到了《知否》,卻又倒退了。即便是在知否原著這樣一個世界觀和人設都十分清晰的故事裡,即便其他的線都已經足夠豐富足夠吸引人,編劇仍舊不敢脫離男主寫女主,而一定要不惜一切把男主和女主的感情戲鋪足墊穩,從而傷害到這個故事原本在結構邏輯上的亮點。

當年《士兵突擊》連女主都沒有,為什麼《知否》就一定要有男主?

其實我覺得只有以異性戀為唯一主旨、完全是愛情片的作品才一定需要男主角和女主角同時存在。對於其它作品而言,尤其是不以愛情為主線的故事而言,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都應該是為了劇情服務,並不是有那麼多必須遵循的套路和法則。

如果死守著“必須遵循”,太過刻意,造成的後果反而可能是邏輯斷裂。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寫出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