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蔣介石最想爭取的人,為什麼他沒去臺灣最後和我們合作

杜月笙,在上海的實力非常龐大,掌握著上海的金融界, 當時由於時局動亂全國的金錢都聚集在上海,可想而知杜月笙在中國當時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1949年4月,蔣介石特意召見了杜月笙,目的是讓杜月笙一起去臺灣,可是杜月笙沒有去臺灣,也不敢留在上海,畢竟幹了不少壞事,於是他在去留不得之際,選擇暫居香港。

杜月笙是蔣介石最想爭取的人,為什麼他沒去臺灣最後和我們合作

到了香港之後,杜月笙居住在堅尼地臺18號,別看杜月笙去了香港,可他在上海的影響依然不小,杜月笙在上海灘很會做生意,憑著重情義好交友的特點,他認識許多金融大才。

他自己也從一個青幫頭子,販賣鴉片、開賭場、開妓院,混入了金融業,身兼數十家公司的董事長,而且還是原中國銀行的商股董事,由此不難想象杜月笙對上海金融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如此看重杜月笙的原因,俗話說“龍游淺水遭蝦戲”,可是杜月笙即使離開了上海,也依然是“強龍”,杜月笙背後的金融力量是蔣介石的真正目標。

從常理上說,杜月笙畢竟和蔣介石打過幾十年的交道,也替蔣介石幹了不少事,聽從蔣介石的安排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可是在香港的杜月笙卻遲遲不動,這讓蔣介石很著急。

杜月笙是蔣介石最想爭取的人,為什麼他沒去臺灣最後和我們合作

當時大批的企業家逃到香港,以靜觀時局變化,這些企業家的資金決定了中國金融的未來,因此他們的去向是關鍵,而杜月笙作為其中代表之一,對其他企業家是一個標杆的作用。

蔣介石要爭取的不僅僅是一個杜月笙,更是杜月笙背後的企業家,此時的杜月笙已經是傾向蔣介石的,畢竟他們曾經有著共同的利益,可是臺灣方面突然出現了一篇批評杜月笙的文章。

一篇以《本黨歷史的新頁》為題的社論,把杜月笙定義為“買辦流氓、土豪劣紳”,這8個字讓杜月笙著實嚇到了,原來臺灣方面是這樣評價他的,不禁慶幸自己沒去臺灣。

這篇報道一出,杜月笙自然就不那麼配合蔣介石了,1950年,北京中國銀行召開董事會,作為原股東的杜月笙、陳光甫、李銘等人在香港商議,最終有杜月笙決定,派代表去參加會議。

原本這件事是保密的,可最終蔣介石還是知道了,蔣介石為此大為惱火,杜月笙這是明擺著唱反調,蔣介石把那些在香港拉攏杜月笙的人叫到一起,狠狠的批評了一頓。

杜月笙是蔣介石最想爭取的人,為什麼他沒去臺灣最後和我們合作

不少上海企業家陸續返回上海,大量的金融也隨之流回上海,蔣介石想架空上海經濟的陰謀也破滅,蔣介石這盤大棋沒下好,杜月笙這回沒當棋子,1951年8月,杜月笙在香港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