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魄的求賢令

大氣魄的求賢令

秦孝公劇照

秦孝公的《求賢令》:我就是要繼承父志、就是要恢復先祖的榮光,過來幫我,與你尊官封土。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簡單說,就是我的祖上繆公很牛很猛很霸氣,但中間有不肖子孫的緣故,家道衰落、被人欺負。但是我的父親獻公很進取,意欲東伐、恢復故土。現在,我就是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恢復先祖的榮光,你們有誰能“出奇計強秦”,過來幫我,有官當、有地分。

大氣魄的求賢令

漢高祖畫像

高帝的《求賢詔》:我就是要結交天下賢士大夫,與我共治天線,過來幫我,許你高官厚祿。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就是說,即便是明君聖王,也要有賢人輔助才能成就功名,周文齊桓就是這樣。當今天下,難道就沒有“賢者智能”了嗎?肯定不是,問題在於“人主”不去主動結交。我劉邦是靠著上天的保佑、賢人的輔佐,才平定天下、使四海一家的。賢人大夫能與我共同平定天下,難道就不能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嗎?我現在就要主動去結交天下的“賢者智能”,你們有想跟隨我一起治理天下的,過來找我,我能“尊顯之”。

大氣魄的求賢令

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的《求茂才異等詔》:我就是這樣霸氣,能駕馭烈馬、能驅使非常之人,把他們都給我找來。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直接說,我就是要要建立不世的功勳,所以就需要那種“非常之人”。能行千里的馬可能會踢人,能建功立業的人也會放蕩不羈,但關鍵是看由誰來駕馭他們。所以,各地方官給我去找那寫能夠堪當將相和出使遠方的非常之人。

大氣魄的求賢令

曹孟德

曹操的《求賢令》:我就是有這樣的胸襟,不管你出身何等卑微,不管你德行如何齷齪,只要你有才,我就唯才是舉。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明白說,要成就大業就要主動結交天下賢人君子。所以,我不管你是不是出身低微的閭巷之人,還是盜嫂受金的不廉之士,只要你才堪大用,我就唯才是舉,我就敢用你。

國家衰落的秦孝公,要力挽狂瀾,所以四海求賢。國家初立的漢高祖,要治理天下,所以主動交賢。國家興盛的漢武帝,要建非常之功,所以求非常之人。國家敗亡的曹丞相,要平定亂世,所以唯才是舉。魏晉以降,未見有如此大氣魄的求賢令。即便盛唐之世,韓愈也要悲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五代以後,文治昌盛而武功不足。無論是盛是衰,晉身之路要麼科舉要麼蔭庇。堪平亂世、堪治天下、堪當中興之賢士大夫,或桎梏於閭巷之中或寄情於草莽之間,豈不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