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魄的求贤令

大气魄的求贤令

秦孝公剧照

秦孝公的《求贤令》:我就是要继承父志、就是要恢复先祖的荣光,过来帮我,与你尊官封土。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简单说,就是我的祖上缪公很牛很猛很霸气,但中间有不肖子孙的缘故,家道衰落、被人欺负。但是我的父亲献公很进取,意欲东伐、恢复故土。现在,我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恢复先祖的荣光,你们有谁能“出奇计强秦”,过来帮我,有官当、有地分。

大气魄的求贤令

汉高祖画像

高帝的《求贤诏》:我就是要结交天下贤士大夫,与我共治天线,过来帮我,许你高官厚禄。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就是说,即便是明君圣王,也要有贤人辅助才能成就功名,周文齐桓就是这样。当今天下,难道就没有“贤者智能”了吗?肯定不是,问题在于“人主”不去主动结交。我刘邦是靠着上天的保佑、贤人的辅佐,才平定天下、使四海一家的。贤人大夫能与我共同平定天下,难道就不能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吗?我现在就要主动去结交天下的“贤者智能”,你们有想跟随我一起治理天下的,过来找我,我能“尊显之”。

大气魄的求贤令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的《求茂才异等诏》:我就是这样霸气,能驾驭烈马、能驱使非常之人,把他们都给我找来。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直接说,我就是要要建立不世的功勋,所以就需要那种“非常之人”。能行千里的马可能会踢人,能建功立业的人也会放荡不羁,但关键是看由谁来驾驭他们。所以,各地方官给我去找那写能够堪当将相和出使远方的非常之人。

大气魄的求贤令

曹孟德

曹操的《求贤令》:我就是有这样的胸襟,不管你出身何等卑微,不管你德行如何龌龊,只要你有才,我就唯才是举。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明白说,要成就大业就要主动结交天下贤人君子。所以,我不管你是不是出身低微的闾巷之人,还是盗嫂受金的不廉之士,只要你才堪大用,我就唯才是举,我就敢用你。

国家衰落的秦孝公,要力挽狂澜,所以四海求贤。国家初立的汉高祖,要治理天下,所以主动交贤。国家兴盛的汉武帝,要建非常之功,所以求非常之人。国家败亡的曹丞相,要平定乱世,所以唯才是举。魏晋以降,未见有如此大气魄的求贤令。即便盛唐之世,韩愈也要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五代以后,文治昌盛而武功不足。无论是盛是衰,晋身之路要么科举要么荫庇。堪平乱世、堪治天下、堪当中兴之贤士大夫,或桎梏于闾巷之中或寄情于草莽之间,岂不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