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保險“保險知識普及公開課”2月12日全國開講

2月12日,蝸牛保險聯合新華社發起“給全國人民的一堂保險公開課”通過微信微課在全國範圍內開講,旨在幫助更多人瞭解關於保險的基本常識,讓保險迴歸保障的本質,發揮保險槓桿作用給人民生活提供最大化保障。

在過去,消費者想要購買保險只有通過向保險經紀人諮詢、購買這一個渠道,得益於互聯網發展,消費者可以便捷地通過網上搜索、付費諮詢等方式查詢和對比各種保險產品,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在購買保險之前“做足功課”。

順應保險消費需求的變化,蝸牛保險發起了面向全國網民的、免費的“保險知識普及全國公開課”,以生動的語言、真實的案例給全國的網民講解了購買保險的基礎知識,也回答了網民對保險的許多困惑: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買保險有哪些坑?買保險前應該做些什麼?

有網民互動留言: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買保險是很重要的,但是市面上保險產品太多,不瞭解一些保險的知識,也不去做對比的話,買錯保險是常有的事。

更有網民說道:通過互聯網學習保險知識,是我們國家一種教育普及的重視和進步,應該將保險知識向更多人普及,人人都應該學會如何保障自己和家人。

未來,蝸牛保險將會繼續堅持“讓保險迴歸保障”的經營理念,持續開辦“保險知識普及全國公開課”,以知識分享的方式讓更多消費者零成本學習保險知識。

參考報道:

較早前新華社報道:“2019年是落實保險行業規範化管理的關鍵時期,也是保險機構、從業者提高對保險的行業認知、樹立正面行業形象的關鍵時期。”作為一線從業人員,蝸牛保險創始人尚萌萌在接受採訪時說。

她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於保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優質的保險產品和專業的保險服務卻是稀缺的,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普遍大而不強,險種同質化嚴重、保障力度差、價格偏高,欺騙消費者、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誇大保險責任或保險產品收益、不告知提前解除合同可能產生損失、客戶信息失真等銷售誤導行為時有發生。如何能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簡化理賠流程,降低理賠難度,這些都是2019年保險行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過去一段時期,部分經營主體對保險保障本源的理解不清晰,為追求規模增長,大量銷售短期萬能險等產品,或通過責任設定、精算假設、現金價值計算等方式異化產品設計形態,將產品“長險短做”,很大程度上擾亂市場。隨著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嚴疏並舉,近來行業內對“保險產品迴歸保障”的理解不斷加深,保險產品不斷轉型升級。

尚萌萌認為,保監會一直強調“保險姓保”,是因為保險本質上是一種分攤損失的機制。“保險姓保”即保險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本原、本義,成立保險公司的初衷應該是轉移民眾的風險,而不是為了增加投資理財的工具或者渠道,想通過保險賺錢本來就是一種不正當、不合理的想法。2017年保監會發布的134號文,清晰說明了保險產品如何迴歸本源,應該設計以群眾需求為核心,符合國情國策,符合保險基本規律的人身保險產品。

近年來,保險產品的類型結構不斷優化,保險業發展已由粗放經營逐步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更多年輕群體有了保險意識,深受互聯網影響的80後、90後已成為保險消費的主流人群。

尚萌萌認為,年青一代在保險產品的選擇上,要求保險產品設計簡潔、理賠流程更高效,保險產品設計要更為清晰簡潔且合理的投保條款、優化產品植入場景、完善線上理賠流程。過去的保險行業銷售更多依靠的是人情,年青一代則更重視對保險產品的查詢、對比、主動做保險攻略,保險不再是熟人之間的生意,消費者將會掌握更多保險產品的知識,在購買保險時更趨於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