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由於地形、地勢和氣候等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差異,安徽民俗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特徵。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南北相異、多元的民俗風情,也形成了一些安徽地區特有的民俗事象。


合肥市拋頭獅

“拋頭獅”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現實生活,習俗中形成娛神、娛人為內容,以肥西門歌、舞獅、崇祀活動為載體。其中,獅頭與獅身是分開的,舞獅頭者上場之前舉起獅頭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舉套之間便有了一個向上拋的動作,故稱為“拋頭獅”。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亳州市大班會

大班會是一種罕見的民間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劇情發展,又類似摺子戲。演員們著戲劇服裝,臉畫油彩,紛紛登場,鬧鬧攘攘。大班會雖然形式上具有較濃厚的因果報應、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達了人們懲惡揚善的心願。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宿州市皮影戲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製作的皮影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唱腔螎入了地方戲曲,演唱聲惰並茂,極具藝術感染力,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蚌埠市花鼓燈

集舞蹈、燈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於一體。花鼓燈男角稱“鼓架子”,女角稱“蘭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廣場舉行,以廟會、春會為最盛。根據區域的不同,花鼓燈主要分為三個流派:潁上花鼓燈舞蹈結構嚴謹,風格古老質樸;鳳台花鼓燈著重人物情感刻畫,動作細膩優美;蚌埠花鼓燈動作輕捷矯健,瀟灑倜儻。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六安市龍騰舞獅

龍騰舞獅表演隊伍身著五彩豔麗的服裝,在街區路旁走走停停,向周邊商鋪和路過圍觀的群眾表演舞獅子、跑旱船、花挑子、大頭娃娃、蓮香舞等傳統民俗文藝。十餘米的金龍在隊員們的手中上下翻飛,或逶迤,或抖擻,時而蛟龍入海,蜿蜒遨遊,翻起千層浪花;時而盤旋仰嘯,飛龍在天,捲起祥雲萬朵……精湛的技藝和颯爽的英姿,更是賺足了現場群眾的掌聲與喝彩。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蕪湖市無為魚燈

人們常稱 “魚燈”是“吉祥燈”、“太平燈”、“幸福燈”。玩“魚燈”的第一天叫“開燈”,玩“魚燈”最後一天叫“收燈”。從“開燈”第一天起要擺“供桌”,由全村人負責祭禮,請道士做道場,一直到玩燈結束止。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宣城市火獅舞

玩獅人在嬉獅時要舉火把噴撒火焰,故稱“火獅”。“火獅”以篾片扎制,彩紙糊身,獅身內點燃臘燭,通體明亮,表演時由兩人撐柄表演。另一人為玩獅人,他手持火把,不時以松香粉向火把噴撒。火焰騰空,“火獅”躍舞,鼓樂鏗鏘,“火獅”在鑼鼓點和嗩吶曲牌中表演各種獅舞動作。其場面壯觀,頗具藝術品味。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民謠:“想看火獅舞,快到餘川和七都(旺川);看了火獅舞,回家做事不辛苦。”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池州市池州儺戲

儺戲源於圖騰崇拜意識,它無職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至今仍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祭祖、驅邪納福和娛神娛祖娛人為目的,以戴面具為表演特徵。 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整臺“正戲”,飾演既有戲劇情節、表演程式,又有腳色行當和舞臺砌末等戲曲特徵的“本戲”。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是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宗族師承,世代沿襲。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黃山市 徽州宗祠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冬祭和春祭,曾廣泛流傳於古徽州的祁門縣、歙縣、黟縣等地。現如今徽州地區仍保留有部分宗祠祭祀,而很多的民俗活動其根源也是宗祠祭祀。

是你熟悉的安徽地方民俗嗎?


關於鄉情的思考

鄉情,既是家鄉的風土人情,也是自己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和地域風情,展示的是家鄉的欣欣向榮之貌,透露的是家鄉人對家鄉的款款繾綣之情。但是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今天我們看到的安徽民俗的原真性正在逐漸淡化,其生存的基礎也在發生著變化,依附節日傳承的民俗活動在節日裡逐漸退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各位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自己家鄉的習俗嗎?歡迎在評論區下留言。

文稿:方一鳴

排版:方一鳴

審稿:周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