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排座次,中國父母在後面邊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進行了一項中學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誰”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分別是日本、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高中生。統計結果,日本學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親、母親、坂本龍馬(日本著名的歷史人物); 105 名美國學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名列前三位的是父親、邁克爾·喬丹(球星)、母親;而12000名中國學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親列第十位,母親列第十一位,甚至不如一位電影明星。

哀哉,中國為人父母者!中國自古提倡孝道,如今且不說孝順,連尊敬也不可得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社會原因在於從1957年反“右"起,到10年“文革”運動,國內便以階級鬥爭為綱,不斷鼓吹人整人。鼓吹“親不親,階級線上分”,鼓吹“兒子要敢於造老子的反”,鼓勵揭發批判老子的兒子。

這樣,中國受傳統文化教育最深的,覺得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的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人,便首當其衝遭批判,倒了黴。其實,解放前念得起書,受過較多教育的,主要是這些人,他們便必須和父母劃清界線,必須對父母採取種批判態度, 當時的荒唐政治才允許他生存。

“文革”運動更把造父母的反推向了極限。不僅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要背叛父母,連所謂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出身的,也要重新站隊,“站到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隊伍中來”。如果不是“造反派”,那就是親爹親孃,也得鬥爭,也得批判。七鬥八斗,鬥得父子母女之間都傷了感情。

1976年宣佈“文革”運動結束,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道德觀念、父母兒女之間的感情和傳統美德,並不是宜布“文革”運動結束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更何況,“文革” 結束以來,我們還沒有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進行過全社會規模的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動,以致個別“文革”中成長的中年人還認為孝敬父母是“封建流毒”,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採取不孝不敬的態度,他們的下一代自然效法,對他們也採取不孝不敬的態度。

家庭原因則是相當多的父母對子女只養不教。他們覺得父母的責任就是供孩子吃、喝、穿、住,把孩子養大就行,至於教育孩子,那是學校和社會的事。

中國父母在養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氣、腦筋,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流的。特別是當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更是拼命地在養孩子上搞攀比。你讓孩子吃娃哈哈,我給孩子喝太陽神,有的甚至給十來歲的孩子吃什麼鱉精!穿著方面,有的家長也傻乎乎地比著讓孩子穿名牌鞋,穿上千元的名牌襯衣,幾千元的名牌皮外套。有的孩子到了十五六歲,還把襯衣甚至髒襪子都扔給家長洗,不少家長還樂此不疲,覺得那是愛孩子。似乎給孩子吃名牌,穿名牌,就能培養出名牌孩子了。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 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了。 ”

他們的愛, 只停留在養的階段。這些自以為是的愛,用有的孩子的話來說就是:“媽媽每隻關心我吃穿的那種愛, 讓我受不了,讓我感覺發膩,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種來吃穿的動物一樣。

孩子說得沒錯。只注重養,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那跟養一隻小雞小鴨小狗小貓真沒什麼區別。孩子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領、高尚的人格,這些人生最必要的東西還要向別人學。學到手的孩子,當然尊重那些教給他最必要的東西的人;沒學到手的孩子呢,則往往在社會上吃盡苦頭,難以自立。回過頭來,自然要埋怨他們的父母。

天下父母排座次,中國父母在後面邊
天下父母排座次,中國父母在後面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