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享經濟的一生,“退燒”之後的反思

中國共享經濟的一生,“退燒”之後的反思

過去幾年來,中國一線城市共享經濟的衰退顯而易見的。在上海和北京,用來排列人行道和地鐵入口的共享單車似乎已經消失了。有關分享初創企業困擾的報道充斥著媒體,如:在2019年春節假期前後,滴滴裁員超過2000人的消息,去年年底圍繞ofo的破產傳聞,以及一家共享汽車初創企業TOGO途歌首席執行官因拖欠工資和押金退還問題被客戶和員工包圍。

像上面提到的那樣,中國共享經濟中最耀眼的企業的倒臺也迫使市場參與者採取更為保守的市場策略。 何躍峰創立了“小馬智停”的共享停車創業公司,他是仍然依賴共享經濟模式的創業者之一。但面對市場普遍放緩,他在2017年將公司的快速擴張戰略轉變為2018年的“收縮戰略”,並將在今年繼續實施。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例子,許多共享初創企業的快速上升和倒閉,我認為,共享經濟發展得太快了,這是由相對年輕的一代企業家領導的,但他們的許多產品都沒有堅實的市場需求和成熟的政府法規來保證他們的長期生存。

一方面,你看到這些公司發展迅速,大量資本湧入這個行業。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媒體看到廢棄的共享自行車的“屍體山”。埋葬的都是投資人的錢啊。

共享經濟巔峰

2017年,OFO在前六個月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而摩拜也在7月宣佈了6億美元的融資回合。據中央電視臺財經新聞頻道2017年12月報道,在共享充單車市場上,2017年上半年總投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1.48億美元)。

投資者,尤其是天使投資者,當時都在瘋狂追尋共享經濟項目,因為共享經濟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新的“投資熱點”。許多國內投資者都在為自己的資本尋找這樣一個“熱點”。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仔細研究共享經濟項目的可行性。他們只是盲目地把錢押在這些項目上,希望其中一個項目能上市。

中國共享經濟的一生,“退燒”之後的反思

由於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熱情,國內市場出現了許多共享經濟公司,從共享自行車和汽車到共享雨傘、健身房和卡拉OK。這些公司中的許多都有極高的運營成本和單一的盈利模式。

資本退燒

投資的減少加速了中國共享經濟的衰退。隨著共享概念逐漸失去光芒,越來越多的共享經濟初創企業倒閉,投資者正尋求從這一領域向下一個熱門行業籌集資金。

投資人郭先生說:現在他會拒絕幾乎所有與共享概念相關的項目,儘管真正引人注目的項目可能有例外。郭知道許多投資者都有相同的態度。近年來,許多投資者都被這些項目拖累,因為與其他行業的公司相比,這些初創公司的燒錢速度更快,給投資者留下了心理陰影。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的共享經濟公司能夠在消耗如此大量的投資資本後盈利,這不是投資者預期的。

對他的公司來說,融資從來都不容易,即使是在所謂的“好日子”,但現在變得更加困難了。這不僅適用於共享經濟,也適用於其他行業,投資者寧願把錢投到銀行,也不願投資於初創企業。

希望存在

但是,儘管許多公司都失敗了,仍然有企業靜靜地堅持他們的商業模式,努力在這個行業的冬天裡生存下來。一個例子就是哈羅單車,即使是在ofo和摩拜自行車的衰落之後,它也在以一種無押金的商業模式和更高的質量發展。

中國共享經濟的一生,“退燒”之後的反思

一些共享健身公司也在堅持。在上海一個受年輕人歡迎的社區參觀了一個共享健身房。這家健身房就像一個裝有跑步機和壁掛式電視的盒子,在當地人看來相當受歡迎,因為他們很難預約。還有類似於Airbnb風格的住宿,用於著名旅遊景點附近的民宿租賃,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基於市場反饋。

對於共享經濟來說,公司瞭解市場需求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創造一些讓市場接受的東西。對於共享經濟來說,公司瞭解市場需求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創造一些讓市場接受的東西。像民宿短租和交通共享這2種模式,無論投資潮如何,中國需求都是比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