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这位道德模范却因为无德而身亡

我们八零后的小伙伴们小时候一定上过这么一门课---思想品德课。我相信大家一定在这门课上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将这个故事编入教材可能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们想让我们的下一代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不要过于自私。这对于小朋友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常好的一个故事。

东汉末年的这位道德模范却因为无德而身亡

三国志13孔融

不过孔融这个名字从此之后我在课本上就没有再接触过直到我看到《三国演义》,有一集孔融被黄巾军围困的厉害去喊刘备救命,我忽然眼前一亮,这难不成就是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他怎么会出现在《三国演义》里?于是从小爱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我立刻就去问了我们历史老师《三国演义》里的孔融就是孔融让梨的孔融吗?当得到肯定答案的我跟演义里的刘备一样懵逼,刘备当时的反应是孔北海(当时孔融是北海相)居然知道世界上有刘备这号人物?

东汉末年的这位道德模范却因为无德而身亡

数字8即为孔融当时为官的北海国

好吧,刘备之所以会震惊是因为当时他默默无闻而孔融确实大名鼎鼎,名声著于四海,因为孔融让梨等一系列事件已经让孔融成为当时的道德模范。这就好比吴亦凡突然跟一个卖菜大妈打招呼,大妈能不激动吗?

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下汉朝对于个人名声的一些特色了。汉朝人对自己的名声是很看重的,每个月都会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对当时天下的所有有点声望的人进行一下点评称为元旦评。这个元旦评会给当时稍有名声的人贴上标签,比如:孝子、楷模、奸雄,万人敌什么的。再加上汉朝是以孝治天下,得到孝子的评价那这个人距离举孝廉出仕为官也就不远了。即便像曹操这样的官二代都得想着法子混个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要不然以后在江湖上不好混啊。可以想象孔融当时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东汉末年的这位道德模范却因为无德而身亡

三国志3中的孔融

那么这位让梨的孔融的结局如何呢?

得益于自己名满天下,再加上自己又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在进入许都朝廷后一直跟曹操争锋相对。曹丕抢甄姬,孔融就嘲讽周公娶妲己。因为军粮不够,曹操就建议禁酒,孔融又卖弄自己的学识来讥讽曹操。之后顶撞曹操的事情更是不胜枚举。无奈孔文举天下闻名,要诛他不能硬来,得把他的名声搞臭。终于孔融还是着了曹操的道,祸从口出,说出了著名的父母对于子女是没有恩德的理论,这个理论具体内容大概就是父母是因为自己的一时私欲才有了子女对于子女来说不是什么大恩。这对于孝子孔融来说说出这种话简直如同好男人文章出轨一样可笑,更搞笑的是当时东汉是以孝治天下的说出这种话来简直大逆不道啊。最终孝子,让梨的孔融居然是以不孝顺的言论处死的,俗话说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