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平顶山市,几十年来一直有个别称:煤城!

这也名副其实,平顶山的煤田面积达1044平方公里,原煤储量达103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1%。被国家确定为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煤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顶山的煤产量也一直在全省处于老大的位置,在国家统配煤矿中产量第二。

煤的名气太大了,也就给人们带来了这样的印象,提到平顶山,人们自然想到是“煤老板钱多”、“矿工收入高”等。

甚至,省内一些房地产界的专家认为,“平顶山是一个煤价决定房价的城市。煤价涨,矿工的工资奖金就高,房价就会上涨;煤价跌,矿工的收入就少,房价就会下降。”

的确,今年61岁的平顶山是“因煤而立,依煤而兴”,没有煤,平顶山这个城市压根也就不会存在。

平顶山的市民中,矿工和矿工家属的确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个庞大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可小觑,他们能让市区几条街的饭店火红起来,也能让它冷清下来。矿工收入的高低,也多年左右着平顶山市消费指数的高低。

曾几何时,市建行为煤矿专门设立了“煤支行”,市公安局设立了“矿区公安分局”,汽车4S店纷纷推出“矿工团购专场”,各楼盘更是多次展开专对煤矿职工的售房营销活动。

但近几来年,情况却悄悄地发生着“质”的变化,特别是煤价的变化,很难再左右平顶山房价的变化了。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产量,煤在下降,楼在增多

从2008年以来的《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10年间,平顶山市煤炭产量是持续大幅下降的(见下表一)。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 表一 )

从此表显示的数据看,这10年间我市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达5781.9万吨,焦炭产量最高的年份是2011年,达685.8万吨。而到了2017年,全市原煤产量仅有3280.4万吨,焦炭产量374万吨,与最高年份产量相比,分别下降了43.26%和45.46%。

而这10年间,我市房地产的“规模”无论是资质以上企业的施工建筑面积还是竣工面积,虽然也有起起伏伏,但总体上是增长的(见表二)。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 表二 )

10年间,我市累计竣工面积高达3271.4万平,按70%的住宅及每套住宅90平方米计算,平均每年建盖新房2.5万套。

2017年与2008年相比,我市房地产的施工建筑面积增长了42.82%,竣工面积增长了75.41%。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矿工:占购房人群的比例日渐减少

六七年前,平顶山市的产业队伍中,从事煤炭工作的职工应该有20万人,平煤神马集团的矿工占了大多数,还有全市众多的地方煤矿企业和多如牛毛的小煤窑,加上矿工家属,“吃煤矿饭”的人群的确十分庞大。

但这几年矿工人数却大幅下降。

首先,去产能政策几乎关闭了所有的个体小煤窑,一些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安全设施薄弱的国有煤矿也关停了不少。据一些媒体刊登的信息,截至2015年年底,平煤神马集团共关闭退出87对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1335万吨。2016年以来,该集团加快了去产能的步伐,到2018年底,将关闭35对矿井,退出产能942万吨,转岗安置3.24万名职工。

生活在市区西北部一带的居民都能看到,几年前还热热闹闹的三矿口、四矿口、七矿口等,这两三年都冷清了不少,因为包括三矿、七矿等国有大矿在内,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也不得不加入到“关停并转”的行列。

2017年,平煤神马集团20万名职工中,从事煤矿一线生产的职工只有8万人。这8万矿工,一部分是在禹州、襄城县等外地的煤矿工作,称不上是平顶山人。

可见,在平顶山购买房屋的人群中,煤矿职工所占的比例已大为减少,矿工收入的高低对房价的影响已远非昔日能比了。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房屋:还有多少矿工居无定所?

几十年来,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平顶山最大的企业,一直是全市乃至全省的创收和利税大户。

平煤神马集团对职工住房这一大事十分重视,七八十年代,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和改建一批住房分给职工居住。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平煤神马集团大手笔大动作地推进这一改革,不仅建起了乐福小区、高阳小区、新城小区等安居和棚改项目,还先后建起了阳光花园、劳模小区等,让一大批对集团有贡献的职工拥有高档次的住宅。

平煤神马集团及下属单位先后还成立了不少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集团原有土地上,也建起了大量的商品房。这些住宅相当一部分是面对集团职工销售的,这也让更多职工的住房得到改善。

因此,对于平煤神马的老煤矿工人来说,真正“房无一间,地无一陇”的无房户,已很难找到了。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价格:煤是先涨后跌,房是一直在涨

“中国煤炭网——河南煤炭价格行情”显示:以4000至4500大卡热量的动力煤为例,从2009年到2017年的九年间,前五年是上涨的态势,2012年涨到了历史最高点650元/吨;后几年是下跌的行情,2014和2015年均跌至最底点360元/吨,降幅达44.6%;直到2017年,由于煤炭产量下降,煤炭价格才又开始回升,2017年升至510元/吨。此时的煤价与最高点的煤价还相差21.5%(见表三)。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 表三 )

而房价则不同了,从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环比除2008年和2009年与上年持平,2011年和2014年分别下降了0.1%和0.5%外,其他6年在涨。

同比除2012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下降了0.2%、3.7%、0.1%外,其他7年在涨。(见表四)

价格从2008年的每平米不足3000元,涨到了2017年的每平米5000元以上。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 表四 )

可以说,这10年的房价是,煤价涨我也涨,煤价下跌我还涨。显然,煤价的波动已无法影响房价的涨跌。

煤不行了,煤的“子孙”厉害了

煤产量的减少与房产量的增多,折射出的是平顶山在转型之路上日夜奔波的步伐。

几十年前,平顶山市的工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作为我市的主体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在90%以上。其他一些非煤工业,相当一部分也是围绕着煤炭“转”的,当年的煤机厂、煤砖厂、矿山机械厂等生产的产品,也大多是供给煤矿上使用。

但是,煤炭行业不仅产量过盛、而且产能落后。更为严重的是,开采原煤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使用煤炭带来的大气污染等也备受指责。

何况,对一座依靠煤炭资源生存的城市来说,煤是早晚要被挖空的。若干年后,当煤资源已不再是平顶山的优势,几十万职工去哪里就业?城市向前还怎样发展?一幢幢盖起的高楼大厦卖给谁住?

可以说,平顶山要想浴火重生,转型升级是“躲不过、绕不开、等不得、拖不起”的一道难题,也是唯一的出路。

其实,单靠煤这一老的产能和产品,平煤神马集团已“走”得十分吃力了,虽然平煤神马集团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布局转型,而且定下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尝试着从单一原煤生产到“以煤为本,相关多元”的战略转移。

但转型是需要时间的。2015年前后,由于产能过剩、需求放缓、原煤附加值低,平煤神马的生存发展已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公司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部分职工放假,在岗职工下调工资,管理层普遍降薪。集团曾提出了“保安全、保生存、保稳定”的“三保”措施。社会上笼罩着“平煤要垮”的阴云。

如果平煤神马垮了,平顶山也就垮了。

原煤,一吨500元左右;

把原煤洗成精煤,一吨,1500元左右;

原煤炭炼成焦炭,一吨,2000元左右。

但是,通过原煤、炼焦、焦炉煤气、分离出氢气、合成为硅烷,一吨就是40万元。

如何让原煤走向硅烷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呢?平煤神马在转型之路上做足了文章,几年来,平煤神马逐步实现了:

原煤——焦炉煤气——煤焦油——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锂电池负极材料……让煤基产品大幅度延伸到了新材料产业。

原煤——焦炭——氢气——尼龙66盐——工程塑料——帘子布——气囊丝……打开了煤炭走向尼龙化工产业的通道。

原煤——焦炉煤气——氢气——合成硅烷——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切片——锂电池隔膜……实现了煤化工与新能源的完美对接。

防弹头盔、航天飞船降落伞骨架、锂电池、光伏电板,液晶显示屏、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看似与煤炭毫不相关,其实都是煤炭的“子孙”,都出自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之手。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平煤神马集团生产的硅烷已达到99.999999%的高纯度,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规模化高纯度硅烷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也是全球第二家硅烷法生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高纯度硅烷是芯片的原材料,得“芯”者得天下,这种稀缺产品过去全部依靠进口。平煤神马的这一产品,彻底打破中国芯片等高端电子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2017年,平煤神马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其中非煤产业占1200亿元,煤炭收入仅剩下20%的份额,非煤产业创造的效益已占了压倒性的优势。

平煤神马最终从单一的煤炭生产走向了以煤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核心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技术为依托的快速转型发展之路。

平顶山:一座煤价与房价纠缠的城市

城市有希望,楼市就兴旺

如今,平煤神马不仅正着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煤焦化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煤焦化工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硅基新材料产业园,而且正向年产值千亿元的世界尼龙城迈进。

产业集群的培育,不仅让该集团形成了新一轮发展动力的输出点、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也成为人员分流安置的承接点、增加就业的吸纳点。

2013年,原平煤集团的职工总数有17.6万人。从2014年开始,她开始大刀阔斧地去产能,先后关闭退出了大大小小矿井120多对,淘汰落后产能2277万吨,但她的职工却不减反增。

“关停并转”的3万多职工,顺利地在非煤业新岗位上实现了转岗就业,有不少还从蓝领变成了白领。新能源、新产业的队伍中还招收了规模较大的急需的技术人才。短短四五年时间,集团职工人数达到了目前的20万。

20万职工,是个什么概念?平顶山全市的产业工人才32万多人。加上平煤神马的家属和子女,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和购房置业,对平顶山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而且,平煤神马新产业链吸纳职工的能量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平煤神马的尼龙产业年产值规模目前已达300亿元,利税30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未来5年至7年,尼龙产业总产能将达到500万吨级、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利税100亿元以上、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将成为领军全球、世界最大的尼龙巨头。

从目前的2万人到几年之后的10万人,还需要8万人进入这个“城”里工作。

增加8万人,能带动多少消费?能拉动楼市多少刚需?

这还仅仅是平煤神马打造的众多产业基地之一所需要的职工。

平顶山市市长张雷明到平煤神马调研时曾说过一句话:平顶山和平煤神马集团共荣共生。平煤神马集团的发展就是平顶山的发展;服务平煤神马集团发展就是服务平顶山发展……一语道破了平煤神马在平顶山的分量、对平顶山今后发展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30年之前,平顶山是一煤独大,30年之后,平顶山是一企独大。

2017年,平顶山市工业总产值3126.8亿元,而平煤神马一家的销售收入这年就高达1500亿,支撑着平顶山的半壁江山。

依托技术创新,平煤神马集团的产业链越拉越长,经营类别也越来越多,新产品不断问世,而每个新产品,都是这家集团产业链上的一个点,每个点都要建起一个企业,每个企业都要招聚一个职工队伍。而每个企业和职工队伍的出现,都会带动相应社会服务业的跟进,因为他们需要吃喝穿住,看病就医、子女上学……

40年前,我市的煤矿,吸引了周边两百多公里的农民纷至沓来,尤其是豫东一带的柘城、扶沟、西华、太康、项城等县的乡村,一人来能带动全家来,一家来能带动多家来。可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平顶山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豫东人,这些能吃苦的50后、60后、70后们,从事的是体力重、环境差、风险高的煤矿行业。

而如今和将来,来鹰城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们,再也不是下井挖煤了,忙碌在太阳能板生产线上的,他们成为了扩散制结工、等离子刻蚀工、镀碱反射膜工;忙碌在电脑前的,他们成为了IT运维管理员、代码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忙碌于半导体芯片制造的,他们可能成为离子注入工、化学气体定积工、集成电路电渡工;他们是掌握着高技术的蓝领和白领。

能否吸纳大量的就业、能否提供高薪的岗位、能否搭建施展抱负的平台,不仅决定着一个城市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也决定着一个城市是否有发展前景。

许多人不太看好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城市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住房需求会越来越少。其实,这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企业多,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大,城市的吸纳能力就显现了出来,周边人口会源源不断涌入市里就业谋生,自然也要娶妻生子,买房置业。

而楼市的兴衰,正是受制于人口的增长与减少,说白了,城市吸纳的人口多,买房置业的人就多。

因此,虽然煤价影响不了房价了,但平煤神马对楼市的影响依然很大。

过去是单一的煤炭影响着房价,现在和将来,平煤神马产业链上的众多产品及越来越多的职工仍然在影响着楼市,因为平煤神马的兴衰,决定着平顶山消费力的强弱,自然影响着楼市的冷暖。

读楼市深度好文,关注lphyclph!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