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有的老師愛說教家長,我們該怎樣看待這種職業病?

原創 有的老師愛說教家長,我們該怎樣看待這種職業病?

社會上有一種病,叫做職業病。老師的職業病就是說教。有些老師不但教育孩子,還連帶教育家長,這讓有些人看著就心裡不舒服。

原創 有的老師愛說教家長,我們該怎樣看待這種職業病?


我們該怎樣看待老師說教的職業病?

通常來說,各行各業,患上職業病的人大多有著敬業的心態。老師心懷熱枕,承載的教育孩子的責任,擔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教育下一代的使命,不遺餘力完成教育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有敬業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盡心盡職。

孩子在校學習、生活,出現問題,老師屢次教育不見成效,自然心急,尋找孩子出現問題的癥結,從源頭上解決。生活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孩子的身後藏著一個問題的家長。所以,有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在校教育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只好把教育延伸到家長那裡,與之溝通,一番說教。

比如孩子寫作業不專心的問題。家庭作業交上來,老師發現孩子做錯之處,不是不會,而是孩子因為馬虎。瞭解中發現,是孩子的生活習慣有了問題。一家人邊吃飯邊看電視,習慣以此延伸到孩子身上,邊做作業邊聽歌、說話、看電視,等等。孩子犯下這樣的錯誤,老師不得不說教家長。

原創 有的老師愛說教家長,我們該怎樣看待這種職業病?


比如孩子身上存在的手機問題。中小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但還是有家長給孩子手機。前不久,某老師開家長會,集體給家長上了一課: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家長給孩子一個手機;家長的手機,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僅僅為娛樂,請適當放下手機。在談到家長的“手機癮”時,老師支招:“在生活習慣的養成上著手,適當遠離手機。如果把手機放在床頭,醒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抓起手機;如果把手機放在幾步之遙的桌子上,醒來起床,可以做好多事情……”

——這樣的家長,對自己因不良習慣帶壞了孩子知道多少?這麼大的人自己沒活明白,被老師說教,的確令人尷尬,甚至心裡不爽,或者心裡生厭……

原創 有的老師愛說教家長,我們該怎樣看待這種職業病?

其實,相由心生。對待一件事情的心境,取決於看待問題的角度。孩子的教育工程是家校共育的合作項目,目的在於教育出優秀的下一代。倘若有的家長能想到這點,心會自然開朗,也會樂於接受老師的說教,提高家教的“業務”,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這樣的老師說教家長,網友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