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江西老農說的一句土話道出“奧妙”

導讀: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

梯田在南方很常見,一層層的梯田成為很多人手機裡的照片,梯田除了好看以外,也和當地的環境有關係。可是大家都知道,水從高處往低處流,那麼,或許很多朋友都會疑問,梯田是一層一層的,靠上面那些的層面水是如何來的?其實,在一句江西“土話”中就已經到處了其中的奧妙。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

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江西老農說的一句土話道出“奧妙”

首先,這個在過去不發達的時代,借地型靠智慧,創造自然條件,借用天時地利,辛勤勞動的百姓,都能的到豐收。而到了如今的科技時代,電力水管處處可田,再有引用水管可以把遠的,高處水源都能自流應用,從上而下,再有機械的傳送,那是不成問題事。不過,數是靠天降水,少數靠水泵,但如果本來就乾旱,水泵打井也無力提供太多水。所以山頂一般不宜都弄成梯田。半山弄成梯田差不多就可以了,山頂如果有樹,就讓它長樹好了,種果樹,對水土保持也挺好。另外對於一些平頂山,可以挖水池,用石頭,磚,水泥,塑料,建水窖,下雨時多存點雨水。

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江西老農說的一句土話道出“奧妙”

其次,梯田就是把山坡弄平整一點,二牛抬槓的時候不至於把牛摔下山溝,下中小雨的時候把雨水留存在地裡,下大雨照樣沖毀地埂,就得修補梯田。在江西贛州有這樣的一句“土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這句話就很好地解釋了有關梯田上的水哪來的問題。有時一座大山,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吸水海綿”。專家稱,過去的農民很聰明,他們開挖了條條溝渠,把高山密林中的水引到層層梯田中,山山相連,溝溝相通,梯田裡就不愁沒有水了。所以,凡是可以改造成梯田的高山上,其實都會有水源,老祖宗們用通了節的楠竹,竹尾對竹頭,一根一根串聯起來。遇到彎曲的地方,就用火烤,慢慢將楠竹掰彎,沿路埋下,做成引水渠。

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江西老農說的一句土話道出“奧妙”

看到這裡的人肯定想問,過去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去山上造梯田呢?其實,以前人們之所以選擇在梯田種地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沒有充足的平地來種莊稼,如果不想點辦法的話,那麼只能餓肚子,所以智慧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梯田。不過,梯田風景很漂亮,尤其是豐收時節或者雨後有霧站在山頂看風景絕佳。現在大部分山地退耕還林了,種草種樹,也是對山地的一種休養生息,這些地方基本做到了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現在大部分的梯田是作為風景觀賞的。

高高的梯田,水是怎麼上去的?江西老農說的一句土話道出“奧妙”

總的來說,靠天吃飯是梯田水源最主要來源只要有人生存有梯田的地方他就有辦法,我想這就是上天給予人類的生存空間吧!現在看來這些梯田,簡直就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滋養著世世代代的山民。看完之後,可不要再說,梯田上的水勢水泵抽上去的啦!並不全是的哦!以上時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贊轉發,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