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炮塔在飛?看看各國反坦克導彈如何一發“入魂”!


反坦克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研製成功的小型制導武器,於50年代中期由法國率先投入使用,繼而在眾多國家掀起研製高潮。它的問世標誌著反坦克武器從“無控”時代進入“有控”時代。圖:“陶”式反坦克導彈 美國

歷次局部戰爭,特別是海灣戰爭表明,反坦克導彈是當今最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導彈主要由戰鬥部、動力裝置、彈上制導裝置和彈體組成。戰鬥部通常採用空心裝藥聚能破甲型。有的採用高能炸藥和雙錐鍛壓成形藥型罩,以提高金屬射流的侵徹效率。還有的採用自鍛破片戰鬥部攻擊目標頂裝甲。圖:“標槍”反坦克導彈 美國

在現役的反坦克導彈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陶式”、“標槍”,俄羅斯的“菊花”、“短號”,以及中國的“紅箭”系列等。圖:“菊花”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


美國“陶式”反坦克導彈是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於1962年開始研製的一種管式發射、光學瞄準、紅外自動跟蹤、有線制導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於1970年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至今還出口到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短號”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

其最新的陶2B型於1992年裝備部隊,改進了發射制導軟件,導彈可在瞄準線上方1米高度飛行。採用雙級並列式自鍛破片戰鬥部,用於攻擊坦克頂裝甲。海灣戰爭中,美國參戰的數百輛M901式導彈發射車、大批M2步兵戰車、 M3騎兵戰車、 AH-15直升機和英國參戰的山貓直升機等都配有陶式反坦克導彈。圖:“長釘”反坦克導彈 以色列

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兩個地段突破伊軍防禦後,受到伊軍裝甲部隊的翼側攔阻,車載陶2式反坦克導彈在1200-3000 米距離上開火,共發射110 枚導彈,93 枚命中目標,摧毀了伊軍炮兵陣地內的幾十輛T62 、T55坦克,配合M1A1坦克擊潰了伊軍。圖:MMP反坦克導彈 法國


圖:“紅箭-12”反坦克導彈 中國

圖:“紅箭-10”反坦克導彈 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